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辑心灵独白3-1 (第1/7页)
第一辑 心灵独白(3)-1 曾任沙俄财政大臣的维特伯爵在《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中,记载了李鸿章赴俄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时的情况。 当时,霍登广场发生惨案,观看典礼的百姓互相挤压,人山人海的波动失去了控制,挤压死伤两千人。李鸿章问:“是否准备把这一不幸事件的全部详情禀奏皇上?”维特说,当然要禀奏。李鸿章摇摇头说:“唉,你们这些大臣没有经验。譬如我任直隶总督时,我们那里发生了瘟疫,死了数万人,然而我向皇上写奏章时,一直都称我们这里相安无事。当时有人问我,你们这里有没有什么疾病,我回答说,没有任何疾病,老百姓健康状况良好。” 看到维特惊异的表情,李鸿章接着说:“您说,我干嘛要告诉皇上说我们那里死了人,使他苦恼呢?要是我担任你们皇上的官员,当然我要把一切都瞒着他,何必使可怕的皇帝苦恼?”在这次谈话后,维特伯爵想:我们毕竟走在中国前头了。两种文化进化程度差异,就在这一席对话中。缓塞是法国国王的儿子、奥尔良大公的同学。有一次,奥尔良大公给缀塞一张宫廷舞会的请帖。诗人见到路易,菲力浦时,他所受到的接待使他大吃一惊。国王愉悦而诧异地笑着,走到他面前说:“你是刚从约安威尔来的吧?我很高兴见到你。”谬塞深懂人情世故,没有流露一点惊讶的神色。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就苦苦地想国王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最后,他想起来一I,他有一位远房亲戚,是约安威尔皇家产业的森林看管人。国王从来不会把作家的名字来劳累自己的记忆的。可是对于管理皇家地产的全部官员的名字,他却了如指掌。 连续11年之久,每年冬天,国王以同样的愉快见到他假想的森林保管人的面孔,并对他赞赏有加,点头微笑,使满朝文武嫉妒得脸都白了。这份皇家恩典被认为是赐赏给文学的;然而这一点更可以肯定:路易·菲力普从不知道,在他统治的时期,法国有过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和国王的森林保管人是同姓的。 这种类型的误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断地上演着。诗人因此翘起孔雀的尾巴。 司汤达说过:“我看见一个人上衣上佩戴很多勋章,在客厅里高视阔步时,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他必定是干了所有卑鄙的勾当,不,甚至是卖国的行径,他才为此收罗了这样多的证据!” 对于勋章,没有比这更为深刻的认识了。真正的荣誉,是无法获得勋章的;真正的勋章,是流放地和火刑架。康德认为,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我想,勋章与荣誉的关系,大概是康德这一高深莫测的哲理的最庸俗又最贴切的比喻吧。 人们总是厌恶臭袜子,把它们扔到床底下去。其实,袜子有什么过错呢?臭的是自己的脚,袜子不明不白地充当了替罪羊。 历史便是这样写成的。 陈寅格在《孵蒋秉南序》中这样评价自己:“‘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我想,千载而下,学者如过江之鲫,能担当起“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十个字的能有几个呢?肚子往往比气节重要,翎子往往比书本重要。托命于非驴非马之国,焉能成为雄狮鹰隼? 高尔基的悲剧。 1928年,苏共展开了一个争取高尔基回国的全国性运动。甚至中小学生也写信给作家:为什么您宁愿生活在法西斯的意大利,也不愿生活在热爱您的苏联人民中间?高尔基回国后,享受政治局委员的待遇,别墅周围种上从外国搞来的花卉,特地从埃及给他订购香烟。尽管高尔基多次拒绝使用奢侈品,但他被告知说:马克西姆·高尔基在全国只有一个。高尔基所得到的荣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连梦想都不敢去梦想的:大工业中心下诺夫哥德市被更名为高尔基市,相应地整个下诺夫哥德州也被更名为高尔基州。 然而,荣誉也需要代价。高尔基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他被带到克格勃准备好的工厂、农场参观,人们向他热烈鼓掌。精心挑选的犯人与高尔基交谈,朗诵他的作品,并把监狱生活描绘得像田园一样,令富有同情心的作家流下热泪。从此,作家生活在一块玻璃罩之中,过着空中楼阁的生活。 高尔基毕竟是高尔基。他逐渐发现了那些笑容背后的怨恨,那些远比阳光庞大的阴影。他拒绝为斯大林写传记,斯大林愤怒地说:“从一只生了疥的羊的身上哪怕能拨下一撮毛来也好。”秘密警察头子亚戈达向高尔基转达主人的命令:要他为“真理报”写一篇《列宁和斯大林》的文章。高尔基又拒绝了,于是,他出国过冬的权利被取消。他本人的意见不受重视。斯大林说,高尔基留在国内对“人民”有益。 高尔基逝世后,克格勃从他的遗物中找到了他珍藏的几本杂记。亚戈达看完后,气得破口大骂:“狼终究是狼,喂得再好也还是想往森林里跑!” 我一直认为,逻辑学乃是民主制度最坚实的根基,只有懂逻辑的国民才能建立民主的国家。 不懂逻辑的斯大林说出这样的话便是自然而然的了——他威胁列宁遗儒克鲁普斯卡哑说,如果她不停止对他的“批评”的话,那么党就将宣布,列宁的妻子不是她。他对目瞪口呆的克鲁普斯卡姐说:“是的,党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权力取消逻辑与缺乏逻辑导致权力绝对化,两者互为因果。斯大林的话绝非儿戏,这一类不循任何逻辑的话,国王和教皇们从古说到今。 金钱之所以可鄙可憎,就是因为它甚至会赋予人以才能。这是阳思妥耶夫斯基的话。 人心之所以可鄙可惜,就在于它所孕育的所有才能全是为了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这是我的观点。 世纪末“钱学”大盛,也算是杂草丛生的学术界的一朵奇葩。此“钱学”(钱——钱钟书也)固非彼“钱学”(钱——金钱也),但同样令我怀疑。 我以为,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而非原创性的思想家,他的注释当然都是第一流的。那么,千百个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