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轻取两城 (第2/3页)
然现在苍梧空虚,合蒲的形势也异常危急,我打算召集各军,一个时辰后立即出发。”杨诚坚定的说道。 “我只是担心,若是黄功伟回过头来,那我们几乎就是两面受敌,到时…”叶浩天忧虑的说道,想着现在的形势,心神再也定不下来。 “放心吧,等我回来,便再也没有黄功伟这个人了。”杨诚拍了拍叶浩天肩膀,头也不回的大步向外走去。 叶浩天怔怔的看着杨诚远去的背影,过了许久,嘴唇轻启,吐出两个字:“吹牛。” 急促的鼓声从校场传出,顿时响彻整座安平县城,在方圆十里的山野间四散回荡。 清晨,长安城大将军府的一座别致的小院里,老态聋钟的章盛正蹲在一个小池旁边,面色平静的将一颗颗的鱼食,缓缓的抛入池水中,引得一群红鲤争相抢食。 岁月如刀,这个当年数度与匈奴数百年来最伟大的大单于柯里撒针锋相对,让如日中天的匈奴大军,始终无法踏进长安半步的一代名将,也经受不了岁月的消磨,再不复当年的英姿。看到这个皱纹满面,步履蹒跚的老人,谁还能想像得到,这便是当年仅凭数百人,在绝对劣势下仍然将数万匈奴铁骑打得落荒而逃,闻名色变的威武大将军呢。 “哗!”池中红鲤泛起一阵水花,极快的游向深处。章盛眉头微皱,无奈的放下手中的鱼食,缓缓的立起身来。一个锦衣中年人快步走到他的身前,恭敬的施礼后说道:“爹,忠儿又吃败仗了。”这锦衣中年人正是章盛的儿子,骠骑将军章华。 看着章华一脸焦急的样子,章盛脸上微微有些不耐烦,不紧不慢的向一旁的卧椅走去。看着章盛并不开口,章华脸色更加焦急,却再不敢开口,紧紧的跟在后面。 “说吧。”章盛舒服的坐了下来,淡淡的说道,眼睛却盯着椅旁开得正艳的黄菊。 “刚收到一剑的飞鸽传书,昨日水寇趁夜袭营,火烧了三处粮仓,官军死伤过千。”章华忧虑的说道。章明忠此番出战,全赖他力争而来,但如今却困在洞庭湖边,数度受挫,让他这个做爹的怎么不心忧。 “小裴这小子倒也还有他爹的风格,不错,不错。”章盛赞许的说道。 “爹,你怎么说这话。忠儿倒底是你的孙子,你总不能让他初次领兵,就吃败而回吧。”章华略有不满的说道。 “初次领兵?你倒也还清楚啊。若是初次领兵就让他大胜而回,那我才死不瞑目了。”章盛白了章华一眼,毫不客气的说道。 “那…难道我们就坐视不理?”章华为难的说道。他虽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声望和才干,却也是立过几次战功,自然知道战场艰险。章家三代单代,这个儿子他可没少花心思。章盛年事已高,自己虽然官至膘骑将军,却也是蒙父荫,否则凭他那点战功,哪里能爬得到这个位置。 虽然章华才能平平,但却有非常明白,现在章家仗着父亲的威名,自是倍受尊崇。但若是章盛一旦撒手西去,虽然他可以借着余威不愁官位不保,但到了章明忠那里,恐怕就再难有今日的风光了。是以这次平乱,章盛本想让四大家族去折腾,但他去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几番力争,才为儿子争得了南路统帅之职。本以为这次平乱完全没有任何阻碍,哪料到这才到洞庭湖,就被困住了。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那点小算盘。忠儿自幼熟读兵书,自以为精通兵法,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但战场上瞬息万变,以他那只会纸上谈兵的水平,吃点败仗更好。多历练历练,到时我死了也安心了。”章盛叹气说道。人说虎父无犬子,但到了他这里,却是情况大异。从儿子到孙子,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但就是他战场上那套,却连皮毛都够不上。 “现在其他三路都很顺利,唯独忠儿这一路受困,这样下去,那我们章家颜面何存啊。”章华犹不死心,焦急的说道。 “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章家的颜面早就让你们父子两丢尽了!这才不过吃了点小亏,就能让你急成这样子。若是当年我那样被百倍的敌人围困,你还不被吓趴下了?我还有几年可活的,就不能让我清静清静。”章盛生气的说道。 章华见说不动父亲,跺了跺脚,转身向外走去。刚到院门,章盛低沉的声音传来:“等死伤过半了,再来找我。”章华闻言一顿,回头眼光复杂的看了一眼正闭目养神的章盛,无奈的摇了摇头,走出院门,向外而去。 章华的脚步声消失之后,躺在椅上的章盛缓缓的睁开眼睛,精光闪闪的眼睛盯着天空,喃喃自语:“先皇啊,大乱将始,虽然一切还在掌握之中,但老臣实在有心无力啊,若是不能完成你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