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二 (第3/7页)
三 山东曾南村尚增,风貌伟然,以庶常改知芜湖。尝诗戏西圃云:“几载柴桑为刺史,当年元亮是州民。”因西圃居芜湖故也。同舟访余白下,一路唱和,云:“潮通燕子趋京口,帆带蛾眉认小姑。”“风微渔火重生焰,寺僻钟声半代更。”皆佳句也。后刺郴州,署中不戒于火,女以救母故,与母俱焚。郴人为立孝女祠,南村亦以悸卒。 三十四 漕帅杨清恪公锡绂,德望冠时,而诗才清妙。《夜行》云:“好风潜入夜,明月正当头。宇碧兼空阔,舟轻足泳游。微凉双袖薄,小照一萤流。此意凭谁识?前矶有钓钩。”《杨村》云:“微云不成雨,片月复宵明。柳外烟无际,河边市有声。飞流缘涨急,气肃为秋清。咫尺杨村近,吾宗有送迎。”《泊北夏口》云:“舟维凉雨后,人坐晚灯初。叶湿全低柳,波寒不上鱼。揽衣嫌葛细,得酒爱更余。亦有耽吟客,瑶篇孰起予?”《夕阳》云:“一棹秋风里,行行又夕阳。飞还鸦影乱,舞罢柳丝黄。客意衔山急,帆阴卧水凉。何人方独立?觅句向苍茫。” 三十五 裘文达公曰修,与余同出蒋文恪公门下。己未入都,过阜城,悦女校书采玉,意殊拳拳。后乞假归觐,余《送行》诗戏云:“阜阳女儿名采玉,当筵一曲歌《杨柳》。今日临邛负弩迎,可还杜牧寻春否?”又十年,余入都补官,裘典试江南,相逢茌平道上。见赠云:“车中遥指影翩翩,忽讶相逢古道边。粗问行藏知大概,谛观颜色胜从前。南来我愧山涛鉴,北去君夸祖逖鞭。后会分明仍有约,归程期在暮春天。”是夜宿旅店,见余壁上有诗,和其后云:“漫空飞絮揽春情,十日都无一日晴。水断虹桥迷古渡,云埋雉堞隐孤城。故人已别心犹惜,旧壁来看眼忽明。我正耸肩闲觅句,不劳津吏远相迎。”己卯秋,裘又典试江南,到山中为余诵之。 公出使伊犁,襄赞军事;《在黄制府行台即席有作》云:“使相钧衡大将旗,西来宾阁喜追随。谈深席上杯行数,坐久窗间日过迟。任事肩无旁卸处,安边功是已成时。天兵讨叛非勤远,此意须教万姓知。”又《元旦试笔》云:“年年染翰挥毫手,乍喜金鞭控铁骢。”呜呼!以一书生,而能走万里,赞军机,与沈文悫公以诗人而受帝宠者,皆近今所未有。可称吾榜中得人最多,张乖崖不得擅美于前。 三十六 卢雅雨先生转运扬州,以渔洋山人自命,尝赋《红桥修禊》四章;一时和者千余人。余俱未见。而先生原唱,余亦不甚爱诵也。及其致仕,《留别扬州》诗,竟成绝调:真所谓欢愉之词难工,感怆之言多妙耶?其词曰:“脱却银黄敢自怜?不才久任受恩偏。齿加孙冕余三岁,归后欧公又九年。犬马有情仍恋主,参苓无效也凭天。养疴得请悬车日,五福谁云尚未全?”“平山回望更关愁,标胜家家醉墨留。十里亭台通画舫,一年箫鼓到深秋。每看绛雪迎朱旆,转似青山恋白头。为报先畴墓田在,人生未合死扬州。”“长河一曲绕柴门,荒径遥怜松菊存。从此风波消宦海,始知烟月足家园。岁时社集牛歌好,乡里筵开鹤发尊。痴愿无多应易遂,杖朝还有引年恩。”呜呼!后公果将杖朝矣,乃竟不得考终。余吊之曰:“潘岳闲居竟不终,褚渊高寿真非福。”《列子》云:“当生而生,福也;当死而死,福也。”其信然欤! 三十七 余髫年入泮,人来相贺,而余不知其何以贺也。读宋人李防《赠贾黄中童子》云:“见榜不知名字贵,登筵未识管弦欢。”方知古人措词之切。 三十八 声音不同,不但隔州郡,并隔古今。《谷梁》云:吴谓“善伊”为“稻缓”淮南人呼“母”为“社”《世说》:王丞相作吴语曰:“何乃淘?”《唐韵》:“江淮以‘韩’为‘何’。”今皆无此音。 三十九 偶见坊间俗韵,有以“真元”通“庚青”者,意颇非之。及读《三百篇》,爽然若失。“山榛”、“隰苓”、“十蒸(按:原作“真”,据民国本改。)”,通“九青”“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是“一先”、“十一真”、“十蒸”俱通也。《楚辞》:“肇锡余以佳名”“字余曰灵均”;“八庚”通“十蒸(按:同上。)”也。其他《九歌》、《九辨》,俱“九青”通“文元”无怪老杜与某曹长诗“末”字韵旁通者六;东坡与季长诗“汁”字韵旁通者七。 四十 余祝彭尚书寿诗“七虞”内误用“余”字,意欲改之。后考唐人律诗,通韵极多,因而中止。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杜少陵《崔氏东山草堂》七律“真”韵也,而用“芹”字。苏濒《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饯王腹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 四十一 沈总宪近思,在都无眷属。项霜泉嘲之,云:“三间无佛殿,一个有毛僧。”鲁观察之裕,性粗豪而屋小,署门曰:“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薛征士雪善医而性傲,署门曰:“且喜无人为狗监;不妨唤我作牛医。” 四十二 同年成卫宗,宰南安。小婢春桂于后园获石印,文曰“忠孝传家”,成题云:“孔龟张鹊难重觏,此石摩挲亦颇宜。愧我干生期许在,尽教世守作良规。”余宰江宁时,聘史苕湄为记室,成识之于署中;后为台湾司马。史馆冯观察家,相见甚欢。秩满将西渡,留别史云:“卅年旧雨各西东,忽漫相逢大海中。自是壮怀同作客,不堪衰鬓已成翁。世情转烛贫交久,物态浮云老眼空。他日故园应聚首,一樽相对话松风。” 四十三 寇莱公梦中诗云:“渡海只十里,过山已万重。”后贬雷州渡海,方悟前诗成谶。范文正公咏《月》云:“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后终于参知政事。 四十四 姑母嫁沈氏,年三十而寡,守志母家。余幼时,即蒙抚养。凡浣衣盥面,事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