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8/10页)
除非他是个生理不正常的人。短短的三天相处,至今他的心中仍不平静。明知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但脑中仍有些儿留恋,定不下心,非我人妖对男女间的事看得极为平常,不受礼教和道德的拘束,对他不无影响,无形中也对男女之事不在乎,可是仍未能完全抛弃世俗的观念,以至心中不时陷入迷惘困境中。 他不再信任长安三豪,虽则他还弄不清这天下午七幻道何以来得那么巧,长安三豪是否与七幻道有关?他如处身在五百里雾中,反正不去找他们不会错,百十斤黄金他自己也可处理,用不着假手长安三豪。 他开始改头换面,摇身一变便成了长安的公子少爷。首先,他在东南郊外借了一栋破落豪门的府第,然后雇了八名仆人,这些仆人全是南郊贫民家的子弟,打扮起来倒也可以派用场。之后,便是购买骏马轻车,有钱使得鬼推磨,只一天时光,便一切就绪。 这些天来,风和日丽,在初春中是一段极难得的好天气,真正的春光临了,这种好天气大概可有七八天,当暖流消失之后,还有一段寒冷的日子到来。 短短的三天中,利用雇来的八名仆人,他打入贫民窑的下层社会中,花了不少金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他们真诚的友谊,长安城的一切消息,全在他掌握之中。 他的府第座落在存恩寺的东北,也就是早年的国子寺附近,北面可以远望高耸的城墙,西北角的南门城楼气象万千,的西南望,是存恩寺的十五级小雁塔。东南方,是慈恩寺,尖顶宽座的大雁塔遥遥在望。 宅共五进,两侧有厢院,前后有亭园,花了三天工夫,大批工人尽夜赶工,整理粉刷得焕然一新,前园的园门上高高挂起一块匾额,刻绘了两个朱漆大字:“文园” 他成了“文公子”骏马轻裘出入市中。他的跟随也一身华丽,而且也乘马,只是穿着已改。经常是三匹马或五匹马在各地现。 他并未易容,只是穿着已改,玄狐背挂,外罩轻裘衣玄狐及滚边的鹿短靴,手应太平坊场家皮货店的最名贵马中。看外表,玉面朱唇剑眉入发,星目黑多白少,在俊逸,也流露出四分书卷气。 他经常带的两名十六七岁年青健仆,是上好羔皮的玄帽,也相当的清秀,一个在鞍后载了拜匣,一个载了大型革箱,三人三骑出入市肆,谁也设想到这位青年俊逸的少年公子,会是告示上的江洋大盗蔡文昌。长安城的人,都认为江洋大盗做了案之后,必定远走高飞,也许已经远出千里之外,长安城决不会有蔡文昌逗留啦! 这天,天空中白云悠悠,风势已止,温暖的阳光照耀。原野中一片嫩绿,草木的嫩芽在阳光中生气勃勃。 三匹健马从小径走向慈恩寺,信蹄而行,春光明媚,城中的达官贵人大都带了家眷出城踏青郊游,大小道路中车马如龙,城北北至渭西,东至霸陵桥南,南抵群相故里甚至已终南山,西至岂邑,全是郊游的红男绿女,严冬逝去,该是透口气的时候了。 慈恩寺,在曲江废池的西北角。在新城未建之前,这儿是唐朝旧城内风景区。目下曲江池已大部淤塞,去容园巳无踪迹可寻,敦化李修政坊,青龙坊,曲池坊…全都成了荒郊,仅有一些本朝的暴发户零星建起纳福的庭园,往日的繁华已成陈迹。 只有慈恩寺附近仍是依然如故,并未随朝仪的兴衰而没落,唯一不同的是,早年在城内今在城外而已。 慈恩寺原是随朝的无漏寺,唐高宗为纪念文德链后改建为慈恩寺,谁会至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和他的弟子在寺内翻译佛经,永微三年,唐三藏请建告佛塔藏经,高仅五层,这便是大雁塔的前身。后来塔顶倒坍,改建为七层高塔,高十六丈,便是目下的大形塔。 提起雁塔题名,曲江池乃是汉武帝所造,侧有笑容园,是一处名胜区,也是禁犯。到了唐朝以后,新登科的进士举人,皇帝必在这几赐宴,然后到了大雁塔下立碑题名留传后世,盛况空前,这是科举时代最光荣的事,天下闻名。 碑上大都题名,也题有诗,白居易的口气很大,他题的是:“大雁塔下题名虚,十七人中最少年。” 因之,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在一雁塔题名的人,必定是皇榜中的新进士,真实不是那么回事。唐代以后,慈恩寺成了风景区,在人游览,谁都可以留上姓名,大雁塔所加建的方碑已不再有帝榜与其他省籍的进士姓名,成了陕西的新进士的专有品了。而游客中附庸风雅之辈,也不甘寂莫地留下姓名,这些留名的人中,形形色色,有名贤大德,有方外高僧,当然也有贩夫走卒,树木之上,刻上“××到此一游”的字句,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也聊充一下雁塔题名客。 至于立碑题名,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立碑题名的,必须是皇家新客才行,到了民国成立,还出了一个特殊人物,便是临时总统徐世昌,这位爷在清未中举,名次靠后,排名也靠后,心有不甘,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时,独自立了一座大碑,大写“徐世昌”三字,出当年心中的一口闷气。 慈恩寺算不了什么,著名的是大雁塔,方碑如林,花木扶疏,是春游的好去处。加以这一带大平原地势高,也是往昔华游苑故址,也再游华原,每年的上巳日,城中仕女假使不来亮亮相,就不配做长安的大户大家,总之,这儿比其他的死皇帝陵墓和快成废墟的故宫林苑好玩多了。 上巳日,是三月的巳日,但久而久之,不复用巳日了,只用三月初三。巳一作乙,已是乙支,已是天干。不管地支或天干,都是活动的,不如三月初三国定的日子好记。这时距三月初三还不到一个月,难得天气晴朗,城中的仕女已等不及,要提早出来亮相了。 岔出从南门至慈恩寺的大道,又是一番景况,车马络绎于途,步行的人少之又少。骑马的人,大多是年青小伙子,鲜衣怒马,睥睨马上不可一世,专往那些华丽的轻车旁,靠不时飞起一声声轻狂的笑声。 有些轻车有轿子断后,或者有骑土护送,有些却是军车的女眷,没有男人护送,只有车座上的老苍头和车内的老太婆大嫂子陪同,这都是有名有姓的大户女眷,没有人敢对她们无礼,有些胆大的娘们,甚至卷起窗帘,不怕大男人的灼灼眼光,文昌带着两个仆人,却不急于赶路,过几天他将西行要好好利用这几天游览长安近郊的名胜。他自称姓文,装置豪华,并非有其他的异谋,只想花掉这千余两黄金,一方面周济贫民,一方面隐起身份在长安逗留,更替自己建立一张护身的情报网,也准备日后一处暂时的落脚点,考虑得十分周到。 三辆轻车驰过,车中香风触鼻。他猛嗅了几口气,掀着鼻翼向后叫:“小金,好香哪!” 高瘦而稍大一两岁的仆人叫小金,一个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