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乾坤_第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第4/4页)

就相信了,所以他在县委召开的那次干部会上斩钉截铁地表明态度,澄清情况,原本是出于对周杰的信任。

    在河阳市开一家“东阳顺羊rou菜馆”正是来自周杰的主意。翟燕青一听这个建议就觉得很不错。就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样的主意,周杰却想到了,可见他脑瓜子挺灵活,挺有经营头脑。开一家这样的餐馆,既可做生意,又可起到十足的广告作用,办得好还将成为东阳县一个鲜亮的脸面,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于是他跟县长陈林简单通了个气,拍板决策,由县里再筹资三百万,作为“东阳顺”的投资。他的考虑是“东阳顺”的产权目前暂时单列,将来“百千万工程”进行得顺利,可以将“东阳顺”和东阳冷冻集团合并,整个就叫“东阳顺”实业集团。

    那次请市委书记方喻到“东阳顺”吃饭,吃出了一个很好的效果,这点翟燕青自己事先也没想到。方喻书记对县委那份文件的批示,等于是公开肯定和表扬东阳县委的工作。读了那份批示,翟燕青着实兴奋了好几天。他虽然已到知天命之年,却也陷入一种抑制不住的憧憬之中。他想象东阳的“养羊工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东阳的农民载歌载舞,脸上挂满幸福,东阳县财政收入和JDP指标迅速超过周边县向上腾飞…当然,这一切成绩后面的功臣不是别人,而是他翟燕青!自此,他翟燕青理所当然要被上级认可为大有作为的干部、敢闯敢冒的干部、勇于创新的干部,而所有这些光荣意味着什么呢?不用说,后面的事谁都应该知道!

    然而,世界上的事并不一定天从人愿。周杰开“东阳顺”虽然搞了个“开门红”但东阳的山羊销售却并不那么顺利。销售山羊不比过去销售产品,产品销售虽然要符合市场需求,但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地方,有时没有市场需求,只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也可以将产品卖出去,那就是通过给回扣或者干脆就叫行贿的办法。周杰承包农机厂生产伪劣产品照样畅销的经验在销售山羊的问题上不再灵验,关键是山羊的销售不比某些产品,可以由公家单位买下后扔在仓库里不再管了,积压个七、八上十年都没关系,也未必会有人过问。山羊是活物,它不可能堆在仓库里积压;即使买冷冻的羊rou,放的时间长了也会发臭。再者,任何公家也没有购买大批山羊或者羊rou的理由,因此靠抽成送回扣的办法销售山羊肯定走不通,山羊的销售必须面对每个个体消费者。可是,不用说在河阳地区,就是整个全省喜欢吃羊rou的人,只占微不足道的少数——这里面除了高升所讲的饮食习惯外,还有就是,在南方没有多少人会做羊rou菜肴。事实上,有些人觉得吃羊rou比吃猪rou更富于营养,却苦于学不到加工技术,偶尔买一、两斤回去,做出来却带着腥膻味,下次就不敢再买了。说实在的,周杰在山羊销售方面还是动了不少脑筋,他有时将一些活羊运来放进市场去卖,有时又用冷冻车运来宰杀、切割好的羊rou,分别投放到rou店和超市里面,而且还采用了有奖销售、降价销售、买一赠一等等办法,但取得的效果一直不太好。周杰这个人的确是个聪明人,但是要让某些东阳县城的人来评价就是聪明过头。对于羊rou销售的真实情况,他向县委、县政府和养羊办汇报的时候总是遮遮掩掩,后来有人说他之所以不肯说实话是因为他怕自己的总经理职务一旦被撤掉,后果将不堪设想——当然,那都属于事后诸葛亮的话。眼下,周杰则是一方面绞尽脑汁要打开羊rou市场,一方面也要让县里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他想,既然河阳市羊rou销售不理想,说明河阳这个地方的人经济收入和生活理念变化还不大,要不干脆到省城去发展试试,说不定就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但这下他再不敢先向翟燕青说,而是自己抽出一部分资金,在省城开了几家小型的羊rou店。省城的销售虽然还马马虎虎过得去,但一来路途太远,运输不方便,二来批量毕竟还是太小,比起东阳县的养羊规模实在有杯水车薪之憾。再加上冷库出现的问题并非他向翟燕青汇报的是安装和cao作不当引起的,而真正是进口设备本身存在情况,两座冷库只有一座能够正常运作,库藏量比原先计划的减少一半。这诸种原由加在一起,集团对农民送来的活羊的收购量就远远低于预想,不能来多少收多少。有前岭乡农民因夏粮征购问题引发闹事的前车之鉴,集团又不敢随便打发农民,有时就编造种种理由,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有的农民失去耐心,干脆就把羊一头一头慢慢杀了吃——自然,这样的农户以后再也不会养羊了。也有推不下去不得不收购进来的,冷库里放不下,销又销不掉,周杰就让工人把羊皮剥了,再派人悄悄用车运到外面,找个地方挖个坑埋掉——像这种事,他都是让最信赖的亲信去做,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居然没有任何人发现。

    对外,东阳县委报道组一直在这样报道:东阳县养羊工程形成新型农业产业链;外地山羊落户东阳,东阳农民致富有望;养羊兴县:JDP增长农民增收双效合一…

    当然,县委报道组的秀才们也不是完全闭门造车,睁眼说瞎话。他们报道的事实和数据都是从基层——也就是从乡政府“采访”来的,要不就是从县委、县政府的文件中来的,并非自己随意编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