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大战序曲大捷之后 (第2/3页)
功绩,他现在已经彻底确立了在国民党内和全国的领袖地位,不要说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就是向以国民党当然领袖自居的汪精卫,也再引瑞蒋中正的地位。 再者,此举必然引起国际瞩目,中华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自然会大幅度提升,要知道能和苏俄这样的大国叫板并且还略占上风,这可不是哪个国家都可以做得到的,甚至是老牌列接也未必做得到。 只是这一切都要感谢这个宋哲武,都要拜这个宋哲武所赐。这个年轻人军事造诣及其突出,以第四路军十来万人,在武器装备相差较大的劣势下,竟然歼灭了数万苏军,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至少他蒋中正现在就想不出他手下还有这样的人;特别是这今年轻人极具战略眼光,现在收复外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机,苏俄现在正在忙于应对国内的乱局,根本无力在远东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最难能可贵的还是这今年轻人思虑极为周全,事前并不声张,只是暗中报告了自己,这明显就是做好了一旦失败,由他自己承担全部责任的准备。现在两件事都是大功告成,可又不贪图功绩,把这两件天大的功劳一股脑的都推给了他蒋中正。 蒋介石自从收到宋哲武报捷的电报后,就不止一次地暗自问自己,这今年轻人如此作为,究竟是想要什么?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蒋介石自认很有识人之能,可是他现在越来越看不透这今年轻人了仁从这个宋哲武进入他的视野后,就一直对他蒋中正言听计从,绝无违背,甚至还事事为他蒋中正着想。难道这个宋哲武真的一心想要成全他这个民国政府领袖?或者就是如他所说,他要一心准备对付所谓的日本人的全面侵略? 不管怎样,蒋介石现在已经把宋哲武列为他想要重点关注的,对他的地位会有威胁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新军阀之中。他认为,这样的人不是大忠大贤之辈,就是大jianian大恶之徒。看来自己以后还真要好好用心思“照顾”他了。 此人用好了,很可能就是忠臣良将,用错了也许就是一个乱世jianian雄。 这个。宋哲武手握几十万重兵,现在又有了抗击苏军,收复外蒙的巨大声望,除了没有地盘外,其声望已经不亚于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等头号新军阀,他这样做难道真的是没有一点私心?蒋介石再一次暗暗地问自己,仅就对宋哲武来说,蒋介石现在并不是很自信。 蒋介石微微摇了摇头,努力不去想这个让他挥之不去,隐隐有些担心的问题。用平淡的语气说:“文戈要中央派员,派军队接管外蒙,你们看应该怎么处置?” 国内的各个地方势力,虽然奉中央的命令行事,可是一旦打下了某个省或者某个地域,往往就把它据为己有,这一潜规则在北洋政府时期就已经大行其道,国民政府这一时期由于自身力量不足,蒋介石也无力改变这一状况,甚至还犹有过之,以此拉拢诱惑一些地方势力服从中央领导。在座的这些人,还真没有见过有那个地方势力把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主动交给中央的。 何应钦倒是很想替宋哲武把外蒙给要下来,可是一想外蒙远离中原,除了有些牛羊,剩下的就是戈壁沙、漠和漫天的黄土了,在何应钦看来那个地方就是一块鸡肋。 宋哲武此次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为蒋介石争得巨大声望,蒋介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亏待宋哲武这个大功臣的。如果这个时候给宋哲武要来了这个。地方,反倒不美,所以他只是看着脚下地毯上的花纹,默默地不做声。 林蔚知道这个消息最早,从蒋介石的一系列作态中,他已经有些猜到蒋介石的意思,虽然很有些为宋哲武鸣不平,可他的位置特殊,也实在不便多言。 沉默半晌,还是张群这个蒋介石的老朋友老同学耐不住,想了想说:“外蒙和**一样,都是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都和我们汉人大相庭径,如若派员管理,极易引起事端,若为外部势力所乘,引变乱反倒坏事,我看就按现在内蒙方式即可,中央不派员管理,地方事务暂时就交给外蒙王公贵族自行管理,中央只在库伦设立外蒙边防公署负责边防事务即可。” 对于张群的这个办法,杨永泰、何应钦、林蔚、陈果夫、宋子文、王正廷等人没有一个。赞同,王正廷因为外交事务,和张群有着上下级的关系,自然不好反对,杨永泰、陈果夫、宋子文、林蔚几人因为张群和蒋介石是在日本的老同学,又是多年的好友,看在蒋介石的面子上也不好多说。不过,他们都认为张群这就是一个馊主意,张群在外交、宣传上很有一套,但对具体政务可就差得远了。 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