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无数拳头换来ldquo; (第2/3页)
垂柳,垂柳那点风景张劲龙天天看,早腻了,张劲龙看的主要是“人景” 由于张劲龙是白天出来的,所以他只能欣赏“裤裆”里白天的“人景”至于晚上的“人景”据说更丰富,但张劲龙晚上出不来,晚上他必须呆在家里,在父母面前装乖儿子。 “裤裆”里白天最扎眼的“人景”是经常有小青年骑着单车飞驰而过。其实骑单车算不上扎眼,那年月湘沅人虽然没有小轿车,可但单车还是不稀罕的。扎眼的是骑车的人。这些人不是一个人,一个人成不了气候,自然也就算不上“人景”事实上,他们是好几个人。六七个,七八个,少的时候也有四五个。这好几个骑单车的小青年经常聚在一起,成堆,自然就人多势众,寻机闹事,仿佛是故意招惹人眼。当然,主要是招惹年轻姑娘的眼。 小青年骑单车的方法也比较特别。两个人一辆车,前面的人骑车,后面的一个穿了一个喇叭裤,斜坐在单车的后坐上,左腿收拢,右腿伸得老长,远远就能看见迎风招展的喇叭,像是故意扫人。几个人当中的有一个人更加特别,他坐在后面,怀里还抱着一个大收录机,收录机一共有四个喇叭,四个喇叭全部被开到音量最大,一路走一路放流行音乐,放得贼响,震耳欲聋,老远地就听见,路人想不看都不行。只要看了,不管你是用什么眼光看了,几个小青年就达到目的了,就很得意,前面蹬车的就左右摇摆,像是合着节拍跳单车舞,后面抱收录机的就摇头晃脑,像是他们非常懂音乐,此时正被流行歌曲所陶醉。如果公园里面恰巧有几个姑娘,更不得了,几个小青年恨不能把单车骑得比摩托车快,脑袋也几乎要摇掉下来。考虑到当时还没有听说过摇头丸,所以,他们能把脑袋摇成这个样子也实属不易。 几个小青年的如此做派,自然引起另一些人的不满,比如张劲龙就不满。事实上,张劲龙当时对什么都不满。没有考上大学他不满,没有找到工作他不满,母亲嫌他没出息父亲嫌他不上进家里没有他生存的空间他仍然不满,但那些不满他找不到别人的茬,都怪他自己,所以,那些不满他只能憋在心里,忍着,而“裤裆”里发生的情况不一样“裤裆”里的不满是这几个小青年造成的,张劲龙能找到具体的发泄对象。 这一天,又赶上这几个小青年在公园衅事。他们骑着单车在两个姑娘面前来回兜圈子,已经把其中的一个姑娘逼到垂柳树根了,还往里面逼,实在过分了。这时候,旁边早有人看不惯,开始谴责他们的做法。其中一个老同志就开始教训他们了。 “你少倚老卖老!”一个长头发的喇叭裤反过来威胁老人说。 喇叭裤这样一威胁,管闲事的人更过。那时候的社会风气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人好像还受着“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遗风影响,还比较关心与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事情,还比较有正义感,比较喜欢管闲事,于是,另外几个退休老同志也上来指责小青年。教他们学好,不要学油。“油”是湘沅土话,从冶炼厂流行出来的,因为冶炼厂里面有上海人,他们说“油”就是“油嘴滑舌”或“流里流气”的意思。 几个小青年自然不会把退休老人的话当回事。他们变本加厉,仿佛是示威,楞是把其中的一个姑娘吓唬哭了。 老同志发火了。但是没用,小青年们根本不听,甚至得意忘形,高声地吆喝,把单车变成了战马,仿佛他们一吆喝就能起到人欢马叫的效果。 “战马”形成的包围圈进一步缩小,围着两个姑娘直打旋,并且随时有连人带车倒在姑娘身上的危险,气得老同志直哆嗦,可惜没用,小青年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起劲,仿佛他们不但要调戏小姑娘,还要顺便气一气老同志。正在这个时候,从围观者当中冲出一个人,直接扑向领头的那个长头发,猛一推,连人带车加四个喇叭,全部倒下。但不是倒在两个姑娘的身上,而是倒在小路边的水坑里。 这下热闹了,不仅那个栽在水坑里的长头发和他后座上坐着的怀抱四个喇叭收录机的小伙子威风扫地,跟他一起的那几个小青年也被震住了,傻了,没想到在湘沅还有人敢在他们头上动土。 是什么人吃了豹子胆呢?不是别人,正是张劲龙。 那一刻,压在张劲龙心里的新老怨气一下子全部发泄出来。那一刻,他感到自己是个英雄。 也确实是英雄,因为当即他就听见有人鼓掌和欢呼。那是发自内心的喝彩和欢呼,像正在看一出古装京剧,刚刚听了一段花脸唱段最后一句拔高,忍不住喝彩一样。但是很快,张劲龙就不知东南西北晕头转向了,仿佛在矿井里经历了塌方,只感觉天上有无数个拳头朝下砸。 张劲龙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旁边除了那位老同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