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珂莉安回到巴黎面对意外的真 (第7/7页)
了,但他作为候选人参加过议会议员的选举,在二月革命的时候也四处奔走。一八六零年,意大利分崩离析的时候,他与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加里巴尔迪将军意气相投,用自己的豪华游艇当做活动资金,提供了很多援助。在革命和独立运动中,只是沒有流血牺牲,也可以称得上中坚分子。 亚历克是非常畅销的作家,收入相当丰厚,最后成了大富豪。但是,一方面赚了不少钱,另一方面他的生活也相当豪奢,亚历克手中始终沒有存下什么钱。亚历克建了一座城池一般的巨大豪宅,经常像国王一样召开大型舞会,甚至建了豪华的剧场。亚历克为人善良,很多关系很远的亲戚和卖不出作品的新人作家等都寄居在他家,他养活了数百人之多,甚至还供给他们优越的生活。寄居者们在大厅广厦中饮酒歌舞,尽享宴会的时候,亚历克一个人在书房里匆匆忙忙地写着稿子。 他一生中赚到了数百万法郎,结果,老年的时候亚历克已经一文不名,只能寄居在自己儿子家。他的儿子也是作家,人称“小仲马”以《茶花女》这部作品知名于世。 一八七零年,亚历山大·仲马故世。临死前还反复阅读着自己的作品《三个火枪手》,愉快地自言自语说: “嗯,写得还不错嘛。” 珂莉安·德·布里克尔平安地回到了加拿大,得到了魁北克州总督夫人奖学金,尽管有人背地里说她“不仅是女人,还是混血”但她一直努力不懈地学习下去。后来她作为女校的老师和专门为女性代写书信的代笔先生谋得生计,同时用法语为报纸写新闻稿件。 一八三七年,加拿大为了谋求自治权,发生了“帕皮诺的叛乱”这场动乱立刻被殖民国英国的军队镇压了。珂莉安看到这种情况,决心用笔展开斗争,为了谋求改革和平等写了大量新闻报道。英国政府害怕加拿大和美国政府联手,慢慢地退让,加拿大逐渐扩大了自主权。 一八四二年,珂莉安和自己工作的小报社社长皮埃尔·约瑟夫·奥利克结了婚。从此以后,她被称为“奥利克夫人”皮埃尔和比自己年轻十五岁的妻子共同经营,并由妻子担任主笔,两人经常彻夜奋战赶写新闻稿。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地下铁道”的组织。这个组织把在美国遭受虐待的黑人奴隶救出来,引渡到沒有奴隶的加拿大。珂莉安和丈夫都是“地下铁道”的重要成员,不时潜入美国,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四百人以上的黑人奴隶。美国的奴隶拥有者们,虽然不知道珂莉安的真正身份,都从心底里痛恨她,称她为“北国的女魔头”甚至悬出赏金找人刺杀她,但是始终沒有成功。 一八六五你,作为南北战争的结局,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两年后,成立了加拿大联邦,确立了自治权。 珂莉安代替拉斐特见证了美国奴隶制度的废除;代替热拉尔目击了拿破仑三世的没落,直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意志地区的统一;同时,她还亲眼目睹了亚历山大·仲马成为一代文豪蜚声海外。 见证了很多重要的事件后,一八九一年,珂莉安也去世了。 …大概是一八八零的时候吧。 北国的加拿大也已经回春,圣罗兰河悠然流淌,和煦的阳光倾注在河面上。仿佛有金黄色的粒子洒在空气和水面的青绿色里似的,最美好的季节到来了,让人忍不住想欢欣歌唱。 墓地旁是一片山坡的斜面,几乎跟圣罗兰河一般宽阔,正好可以眺望魁北克市。星星形状的斯达特尔要塞的城墙上,卫兵的身影咋一看好像人偶似的。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戴着帽子,披着薄薄的披肩,带着花访问墓地。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女拉着她的手并肩走着,突然问道: “嗯,奶奶?” “怎么了,夏洛特?” 孙女调皮地问祖母: “奶奶,除了爷爷之外,你还恋上过什么人吗?” 祖母慈祥地笑了,故意耸耸肩说: “哎呀哎呀,夏洛特也到了注意这种事情的年纪啦。” “别逗我嘛,告诉我吧。” “这个吗,我爱过的人,只有你爷爷一个。不过…” “不过?” “恋上过的人啊,是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了。” “果然!” “什么果然?” “奶奶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吧?我就知道奶奶一定恋爱过。是什么人?奶奶恋上过什么人?” 看到孙女眼中兴奋的闪光,祖母在春光中微微眯起眼镜,好像在回放自己的记忆: “世界第一的剑客,和世界第一的海盗,还有世界第一的天才作家。” “嗯…三个人都是?” “对啊。” 孙女又想起来新的疑问: “为什么不跟那些人结婚呢?为什么奶奶跟爷爷结婚了呢?” 孙女不停地发问着,像小鹿一样在祖母身边蹦来蹦去。 “我那时候还是小孩子,不能恋爱哦。后来我长大了,就遇上了你的爷爷。而且爷爷是世界第一的好丈夫。” “也就是说,那些人不会成为好丈夫吗?” “三个人都不太适合结婚。他们都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命令,自信满满得几乎不可思议…” “哦…”孙女仰头看看祖母。白色的墓碑行列要走到头了。祖母熠熠生辉的眼眸和焕发年轻光彩的脸颊,在孙女眼中格外美丽。 “能给我讲讲那些人的故事吗?” “现在还有点太早啦。” “为什么?” “你现在还在好好享受童年的年纪呢。” 山坡上有小路,坡道一直通向圣罗兰河畔的散步道。一座十七世纪建造的女子修道院出现在视野之中。 “等你再长大一点,也想成为出色的大人的时候,我会将给你听的。在莱茵河的浓雾中,仰望着冬日的星空,喝着葡萄酒的夜晚。我自己身边有几个出色的大人,而我自己也想变成那样——我心里产生这种想法,就是在那个晚上了。” 让·拉斐特1782~1854 艾蒂安·热拉尔1782~1858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 珂莉安·德·布里克尔1814~1891 ——全书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