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钗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7/10页)

东西。”

    霍小玉道:“你说要为文人出口气,就是为了这个?”

    李益道:“是的,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跟他抬抬贡,叫他把北朝的诗多读读,跟南时比较一下,到底是孰胜孰劣,然后才告拆他,以声律压人是多大的错误!”

    话才说完,舱外已有人高声接口道:“高论!高论!兄弟等着有人说这番话久矣,却不想于背后得之。”

    跟着人影一幌,正是黄衫客去而复返。

    霍小玉道:“先生真会吓人,是什么时候来的?”

    黄衫客笑道:“在下来时,正逢李兄谈到在下的一些妄行,因此不便出来。”

    李益笑笑道:“兄台听见了正好,也免得我再费一番唇舌,兄台以为管见如何?”

    黄衫客鼓掌道:“夫子之言,于吾心有戚戚焉,这正是我想说的话,但不如李郎妙舌生花!因此不敢在人前道及。其实兄弟心中最痛恨的也正是律诗,兄弟十五入泮应试,就是四声未谙而被弃于榜外,发奋苦研声律之学,等到弄通了,才发现诸多拘束,言非我所欲言,乾脆弃文而就武,不作仕途之想了。”

    霍小玉道:“那先生为什么又要在长安游戏人间,叫别人去钻攻声律之学呢?”

    黄衫客笑道:“我参加的都是些失意文人之集,可怜他们白首穷经,一第难就,还不知道毛病出在何处,所以才给他们一点刺激,叫他们在声律上去了功夫,免得一辈子耽误在空谈上。”

    李益笑道:“吾兄倒是个有心人。”

    黄衫客肃容道:“兄弟这一生虽不作青云之想,但还是希望读书人能晋身仕途,为苍生去尽点心力,以免政务为一些庸材俗吏所把持,尤其那些名士,才学与品节都不错,就是犯了个孤僻的毛病,稍有失意,就自命清高,不肯随波浮沉,以一点虚名沾沾自喜,兄弟才给他们一个当头棒喝,叫他们放弃清谈去专攻实务。”

    李益叹道:“吾兄此举用心虽佳,但却也是斯文罪人,也许有许多真正的诗才就此被埋没了!”

    黄衫客道:“我倒觉得十个名士,不如一个好官,读书人不求仕进,岂不是白糟塌了那些年的苦读?”

    李益肃容道:“兄台胸怀天下,李益失言了。”

    黄衫客笑道:“那里,李兄才气过人,却不为文人迂行所拘,穷中求通而不损志节,这才是兄弟最敬佩的人,兄弟以为表现文人之节,当于无可奈何之时,如李陵之降胡,乃是留此有用之身,冀图作更佳报国之途,方中求圆,才是大丈夫的作为,所以兄弟对李郎的事,略尽棉薄奔走了一番,总算已有了眉目。”

    李益笑笑道:“可是已经找到买主?”

    黄衫客一怔道:“李兄已经知道了?”

    李益笑笑道:“吾兄既然不愿作盗贼之行而有助于兄弟,自然是为我这两船货物找个买主了。”

    黄衫客道:“佩服!佩服!”

    李益笑问道:“那些买主是在此地收货,还是要我运到长安再交给他们?”

    黄衫客一惊道:“李兄知道我是卖给谁了?”

    李益道:“奔牛小镇,没有大商家能买得起,当然只有卖给那些委托兄台阻我行程的商家了,而且也只有他们才知道船上载的是什么货,在短时间内才能成交。”

    黄衫客笑道:“李兄心思之迅密,兄弟实在佩服!”

    李益笑道:“这不算什么,本来是个最简理的道理,往深处一想就明白了。”

    黄衫客道:“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要想得到可也不容易,李兄的如此长才,将来出仕为民牧,折狱断案9律可明察秋毫,不为小人所蒙蔽。”

    李益含笑道:“小弟也是想真心做点事,所以不急于求进,假此一年之暇,出来走走,也是想得多点阅历见识,以为日后治事之本,敢问以那些人出价多少?”

    黄衫客道:“七十万。”

    霍小玉惊道:“这么高?”

    黄衫客道:“李兄这批东西收进的本价也不低,以他们的估计,至少应在三十万之数。”

    李益道:“是的!这是我委托姑苏一个文案师爷代购的,因为他曾托我为他的儿子谋个升迁的机会,所似十分尽心,而且也没有中饱,应该是更便宜得多。”

    黄衫客笑笑道:“难怪如此,这笔人情倒是非还不可,十郎算算要多少才够?”

    李益想想道:“我答应以十万为他打点,这个数目等于是他自己赚的,倒是不能少,好在吾兄大力赐助,售得七十万之数,抽出十万给他,十万作为我往返长安沿途的花费。收回二十万的母金,另外的三十万吾兄可持去赈灾。”

    黄衫客道:“那贤伉俪不是徒劳跋涉一趟了?”

    李益坦然地一笑道:“此行本不在牟利,而为增长阅历,保持母金而回,于愿已足,再能分惠灾民,则是意外的收获了。吾兄身在江湖,犹以拯溺为己任,兄弟此刻虽尚未民牧,却也济身仕途,自然更该尽方了。”

    黄衫客笑道:“拯危济溺,人人有责,十郎只是个候选官,即有如此仁怀,比之那些现任方面大员,吝一毛而不拔,相形之下,宁不愧煞。”

    李益道:“兄台这话错了,拯危济困,乃是各尽其心,却不是责任,故而侠者劫富而济贫,虽情可谅,而法不可恕。”

    黄衫客道:“那么十郎认为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是应该的了?”

    李益道:“不错!朱门酒rou臭而不济饿殍,道理上没有错,只是人情上说不过去而已,为富不仁可不是罪行,若兄以侠者之心视之,自然觉得不平,如以律法而言,则物各有主运用之权各在其主。”

    黄衫客沉思片刻,肃容一揖道:“十郎说得对,兄弟醉心于侠,竟漠视于法,未免失之于偏,以前还以为自己做得很对,现闻高论,才知道错得厉害。”

    李益笑道:“那也不然,吾兄还是明理崇法的,所以虽受豪门之托,却没有贸然对兄弟下手,兄弟也因为如此才见重吾兄,情愿捐赠所润以助吾兄义举!”

    黄衫客想想道:“这笔交易,对方还付了二十万作为兄弟佣掮之资,李兄有心济溺,请拨出十万就够了。”

    李益道:“赈灾所需是越多越好!”黄衫客道:“不!像李兄这种事理分明,崇法尚仁的人,如为民牧,建树尤多,如果因关节不通而致埋没长才,那才是生民更大的损失,兄弟对长安的情况很熟,以戋戋二十万之数,最多也不过谋到一个普通的职事,李兄还是多留一些吧!”

    李益道:“那也好,他们什么时候来接货?”

    黄衫客道:“他们不知道货主是李兄,兄弟认为没有让他知道的必要,就让兄弟一手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