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间五十年 (第2/4页)
而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工作和斗争才刚刚拉开了序幕。通过十几年的战争,地球联合军零零星星地取回了一些前代极度发达文明的零星碎片,普遍科技水准大致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当。但首先面临的是粮食供应问题:农业全毁,在重整大地获得收成前得靠仅有的储备资源养活三亿六千万人口,因此发布人口生育禁令,非特殊情况经批准者不许生育子女。用了接近十年,到了三十一世纪初方才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开始分批解除人口生殖禁令。 在十几年的战争中,人类得到的只是一些残破不堪的城市废墟。唯有外星人最后的据点,日本的新京都基本保留了城市结构和大部分建筑。司徒王执意要在建业都首先开始建设,而不肯将地球联合军机构迁入现成的新京都。但地球联合军的主要高级干部中,有日本籍干部数十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强烈要求重建新京都。出生入死的军人集体上书要求是难以拒绝的。于是司徒王批准他们一伙日籍军官负责重建新京都。 慢慢的,科技得以发展、人们得以生息、农业得以恢复,整个地球的重建工作都慢慢的上了轨道。因大战后幸存的人口已经不多,地球联合军采取了定点重建的方法:在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重点清除污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生产;在原有世界的一些国际性大城市的基础上,或在原址、或择更好的新址重建城市。然而,大时代结束时幸存的成规模的民族相当有限,各大民族的人们基本上以几个第一批建成的城市为中心开始定居、生活,而更为广大的大陆上往往千里无人烟。这种现象甚至到了几十年后都没有明显改变,地球上出现饿狼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后建的大城市辐射形的人口居住生存状况。在大城市间则有大量广袤的无人区。 城市逐渐增多后,开始制定发展规范。地球联合军当时制定的规范是: 顶级城市:称为“都”属国际性超大城市或政治意义最为重要的城市。此类城市共有五个:建业都、新京都、中都、大西洋都和新罗马都。 大城市:辅助性城市,为地区中心。 地区(专区):人民自发群居形成,无城市建制。 原则上,只有代表一个大地区的中心的城市,才能取得“都”的称号。然而,东亚就拥有三个“都”级超大城市。其中内情直接关系到地球联合军中的派系斗争: 日本的新京都,以地球联合军中日裔军官为主导。同时新京都是人类幸存的最后一个完成城市,重建较易,吸引了大量投资和移民。不到十年,已经俨然成为地球上第一大都市。 亚洲大陆上,本来有了建业都,已经可以不考虑再建设更多的超级城市。然而,地球联合军中出现了强烈的异议声音。不外有如下理由: 建业都地势险要,三面环山,北面大江。作为华东地区的战略要地,确实再好不过,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地方。然而,险要地形和开发现代城市是矛盾的。建业的地形不适合建设超大规模城市,如果强行改变地形,又失去了其古风地貌以及险要之利。因地处南方,地下水过于发达,防御工程和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都困难重重、代价高昂。 更主要的是:与华族人口相对应,地球联合军中的华族高级军官人数极多,但正因为人数多,多到了分派系对抗的地步--他们截然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方一系多数是最早加入地球联合军的,声音强硬不少。在大时代之前,中国的首都天京(包括古北京和天津的大部地区)就是地球第一大城市,他们当然梦想着在死之前重见昔日辉煌。这些战功累累的英雄们的心愿,往往与现实实际需要完全不相干,他们却坚持不已。 司徒王本身是北方人,应算北系军人的领头人,但定都建业却是他的决策,因此他这个能够下最终决定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在南北两系人马中一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平衡。随着南北两系军官的争吵日益升级,建业的地理局限也在开发工程中不断体现出来。三〇〇五年,司徒王终于批准在古北京--天津地区重点清除污染,然而择址建设东亚第三座超级城市中都。这个名字古已有之,此时的选择大概源于华人心理的中者至尊、统领天下的想法。 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为政治因素存在资源、政策的倾斜。中都建设虽晚,但因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重点投资,在评定城市级别时,城市规模和人口已经超过了建业都。这种明显的派系斗争为后来地球联合军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在重建家园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敌人出现了。人间各处都陆续出现了来无影去无踪的武装人员制造的大规模破坏,没过多久便被证明是天界所为。这种行为的开始时间和原因都是一个秘密。在地球联合军的高层中流传着一个传说:在此之前司徒老儿与天界进行过秘密接触,但是发生了非常不愉快的事情。据说天界中央一度发出过横扫人间的诏书,但也许是被很快收回了,一直不能取得有过这种诏书的证据。但是,对于诸侯割据的天界,只要有这样一个事件,甚至只是一个谣言为突破口,对人间的渗透和攻击从此便络绎不绝。GDI也曾想过秘密与天界中央接触谈判以解决这种情况,可后来情报证明:天界中央根本就没有控制局势的能力。他们能够点起星星之火,但是当大火燎原时,他们无能为力。从那时起,地球联合军的主要军事任务就变成了应付天界入侵带来的突然事件,整日疲于奔命。 自大时代以来,对天界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