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党报为何闭嘴 (第2/3页)
了一丝笑容,说:“任局长,不好意思,打断您一下。您介绍的这些情况,我好像在清凌市政府网站的环保工作报告中读过。” 任洪功愣了一下,脸色有些不悦,不过瞬间又变魔术似的收起了不悦,重新挂上了面具一样的笑容,说:“见笑,见笑。我是想向你介绍一下全面的情况,既然你已经了解了,我还是接受提问吧。你问什么,我答什么,怎么样?” 苏小糖说:“那我得谢谢您了…任局长,我想了解一下环保局是如何解决清凌各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的,以及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处罚措施。” 任洪功放松似的向后靠了靠,说:“这方面,清凌是下了工夫的。为了做好全市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我们环保局明确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必须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防止污染问题的发生,真正把各种污染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市各家企业的环保意识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苏小糖说:“据我了解,清凌仍有部分企业存在污染问题,环保局对这类企业是怎么处理的?” 任洪功迅速坐直身体,向前探了一探头,掷地有声地说:“这方面,我们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我们组成了专家组对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进行了会诊,查明原因,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应该依法关停的坚决关停,应该停产治理的停产治理,绝不姑息迁就。” 苏小糖问:“问题企业中包括利华纸业吗?” 任洪功思索着,仿佛在用镊子挑拣着合适的词语,慢吞吞地说:“这个…当然包括,环保局缉查大队已经对利华进行了处罚。” 苏小糖问:“我能不能看一下缉查大队关于利华污染事件的处罚单和相关材料?” 任洪功脸色突变,支支吾吾,说:“这个…我们不能随便提供给记者。” 苏小糖说:“为什么不能提供?” 任洪功绷起面孔,不悦地说:“事关机密,无可奉告!” 苏小糖追问:“机密是什么?难道政府部门的工作不是公开的吗?难道这里面有什么不方便拿到桌面上来的东西吗?” 任洪功恼羞成怒地站起来,问:“你这么问是什么意思?你到底是不是党报的?” 苏小糖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满腔正义地说:“任局长您是想知道党报的概念,还是想知道《环境时报》的办报宗旨?关于党报的概念,我可以给您解释一下,在国际新闻学研究中,党报泛指所有政党的机关报。在国内新闻学研究中党报专指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党的报纸。但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的领土上,只要是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报纸都可以称为党报。” 任洪功眼睛一瞪,指着苏小糖,问:“我看你有点给脸不要脸!我不是听你上新闻课的,我告诉你,是党报,你就给我闭嘴,不是就给我滚出去!” 苏小糖只觉得血往上涌,胸脯不停地起伏着,说:“任局长,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同志,请您懂得尊重和自重!” 任洪功啪啪地拍着桌子,说:“我还用你来提醒?一个小记者,我看你是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滚,赶快给我滚!”随即,他抓起摆放在办公桌上的记者证和录音笔,顺势从办公室的窗口扔了出去。 苏小糖的心像要从胸口蹦出来,一下一下跳得很快很重。她与任洪功对视片刻,迅速地夺门而出,径直冲到楼下,捡起沾染了污迹的记者证和已经摔得七零八落的录音笔。她抬头看到,任洪功正握着手机,站在办公室的窗口向下张望。很快,两名保安从警卫室走了出来,四处张望着。 苏小糖觉得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难道同事采访时遭遇到的暴力事件要在自己身上重演?她快步跑到路边,招呼出租车。 恰巧此时一辆车停到了苏小糖面前,她嗖地钻进车里,急忙说:“师傅,快开车!” 司机加大油门,出租车绝尘而去。 车后,两名保安气喘吁吁地跑了几步,手指指指点点,嘴巴一张一合,显然是在咒骂着什么。 苏小糖眼睛直直地望着车窗外盛放着的桃花,脑子里一团混乱,就像飞进了一群蜜蜂,嗡嗡地叫着、嚷着,不肯停息;胸腔里像塞进了一大块石头,憋闷得喘不上气来。 这种状态一直到苏小糖推开了自己的公寓防盗门时才戛然而止。所有的委屈立刻凭借眼泪这个媒介,肆无忌惮地、汹涌澎湃地涌了出来。她扑倒在床上,泪水一滴又一滴地落在淡粉色的床单上,晕染成了一个又一个深粉色的泪痕,重重叠叠。 宣泄过后,苏小糖的情绪渐渐地平复了下来,她坐起身子,拨通了崔明的电话。通话中,她极力调整着语气,尽量平静地讲完了她在清凌市环保局的遭遇。她说:“总编,我想以《党报为什么要“闭嘴”?》作为标题赶出一篇特稿,请您为我留下明天的版面!” 崔明一直静静地握着电话,不再多问什么。苏小糖心里所有的委屈,已经从她带着浓重鼻音的汇报中全部体现了出来,更从她极力控制而又难以隐藏的激动中表现了出来。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人,崔明深知苏小糖的不易,更理解苏小糖的心情,可他更清楚,此刻要做的不是安慰和劝导,而是让苏小糖带着饱满的感情投入到稿件的写作当中去,他说:“版面一定给你留,我亲自审稿…我在北京等你的稿件。小糖,坚强!” 最后四个字,把苏小糖的眼泪再度惹了下来,她哽咽着说:“谢谢总编!” 对着电脑,苏小糖收起了泪水,她完全沉浸在了稿件的写作当中。所有的脑细胞全部被调动起来,午夜时分,一万多字的新闻特稿《党报为什么要“闭嘴”?》,发送到了《环境时报》的编辑邮箱。 片刻后,短消息出现在了苏小糖的手机屏幕上:小糖,去休息吧。保重身体,保重自己。崔明。 苏小糖觉得心里又是一暖,泪水再度在眼眶里打起了转转,热热的、烫烫的,她抽动着鼻子,这一次,眼泪没有再掉下来… 第二天,署名“直言”的特稿《党报为什么要“闭嘴”?》在《环境时报》的显著位置发表了。这篇围绕L省清凌市环境污染问题和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写就的特稿,受到了广泛关注,《环境时报》的网络版点击率创下了历史新高,多家媒体纷纷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