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得失谋之下 (第4/4页)
,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才会在何继盛身上投下这么大的赌注。但他更清楚,官场上的利益之争与商场上的利益之争是不相上下的,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永远都是血雨腥风,永远都是胜者王侯败者寇。何继盛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利华硬生生地“割rou”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他只是希望求得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希望利华沦为何继盛政治上向上攀爬的牺牲品和垫脚石,想到这些,他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慢慢升了上来。 对于何继盛的良苦用心,江源未免多虑了,并且将为这种多虑付出代价。 对于江源的疑虑,何继盛则未免轻视了,并且也将为这种轻视付出代价。 其实江源应该意识到:何继盛有一条小辫子抓在你的手心,所以何继盛可以把利华纸业作为攻击田敬儒而使自己上位的砝码,但他绝不至于彻底出卖利华。因为不仅利华有他的一份利益,而且一旦他激怒了你,你会不惜跟他闹个鱼死网破,到时他自己也会吃不了兜着走——如果江源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 其实何继盛也应该意识到:尽管你与江源拴在了一条线上,但江源毕竟不是华尔街的大佬,肯于用金钱去买通政治。他可以利用你何继盛的政治野心达到他利益的最大化,可是如果你拿他的经济利益作为政治赌注,你就应该小心不要伤了他的老本儿,否则他会跟你同归于尽——如果何继盛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了。 那件事情真的很简单——利华纸业重新恢复生产半个月后,田敬儒亲自到公司视察,而且带上了电视台、电台和报社的记者。他坐在会议室里,听取了江源的具体的工作汇报;走进了车间,了解生产情况,与工人亲切交谈;走到排污口,了解污水设备的运行情况…《市委书记田敬儒到利华纸业有限公司检查指导工作》的新闻出现在了清凌各个媒体的头条位置。利华多日不见的辉煌再度闪现在了清凌百姓的视野里。一派红红火火的气象,让江源心头的苦闷变成了欣喜。他看到电视屏幕上市委书记与自己亲切交谈的镜头,浑身上下涌动着一股热流,激动而又兴奋地把身上的细胞充盈得活力四射。 媒体到底是有局限性的。田敬儒在利华“检查指导工作”时,与利华董事长江源不仅在记者们的镜头前亲切交谈,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屏退左右,与江源在一间密室里单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对于媒体报道是个空白,但对媒体的记者和所有当时在场的人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各自的经验去猜想这一小时的秘密,填补媒体不能报道也无从报道的空白。 关于那段空白的传闻当然也进入了何继盛的耳朵。起先他没有太留意,以为田敬儒不过是为了平息利华造成的污染风波,与江源单独谈一谈如何改进排污状况,挽回不利于清凌形象的影响而已。但是紧接着,同样的“空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了,通过何继盛的秘书和司机所掌握的渠道,不断地传进何继盛的耳朵: 某日某时,分管文教的李副市长去田敬儒的办公室汇报工作,一进门发现田敬儒正与江源低声交谈。李副市长想退出来,田敬儒叫住了他,回头对江源说:“江总,那件事咱们改天再谈。”说罢亲自送江源出门,在门外又与江源嘀咕了一阵。 某日某时,市政协的杨副主席去田敬儒的办公室汇报工作,一进门也发现了田敬儒正与江源低声交谈。杨副主席想退出来,田敬儒叫住了他,回头对江源说:“江总,这件事咱们先说到这儿,改天找个时间再接着说。”说完亲自送江源出门,在门外两个人又嘀咕了一阵。 某日某时…够了,何继盛的脑袋都听大了。田敬儒与江源究竟谈了些什么,他无从猜想,但他感觉到江源的屁股正在向田敬儒的板凳上倾斜。 说来政治也是一场游戏。像小孩子赌气一样,何继盛也大张旗鼓地到利华来了一番视察,并且也屏退了左右,与江源单独密谈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是真正的密谈。 “听说你最近和田敬儒过从甚密,怎么回事?” “不太密呀,也就…两三回吧。” “能不能说说,他都跟你谈什么了?”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他找我就是谈谈排污设备改造的事。” “就谈这个?” “对了,还有一次是谈国外绿色和平组织的事。” “这么简单?” “这有什么复杂的?” “你不会有事瞒着哥们儿吧?” “说哪儿去了?我瞒我爹也不能瞒你呀!” “对姓田的,你得加点小心,别让他利用了。” “对谁我都得加小心,谁也别想利用我!” “嗯?” 江源笑笑,加了一句:“不包括你。” 嘴说不包括,心里已经包括了。这一点,何继盛听得出来。但他不好说什么,只是心里由此生出了一丛乱草,草丛里究竟藏着蝴蝶还是蜈蚣,还需要时间去分辨和验证。 《市长何继盛到利华纸业有限公司检查指导工作》的新闻同样出现在了清凌各个媒体的头条位置。而何继盛与江源单独密谈的一个多小时,同样成了媒体不能报道也无从报道的空白。关于这段空白的传闻也同样传进了田敬儒的耳朵里。 不同的是,田敬儒很高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