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梅花一乱世风云-- (第3/3页)
到孙策、刘表、刘璋。 我的努力逐见成效,渐渐地,诸葛亮更喜欢和我探讨政事,诉说他自己的看法,分析天下大事的走向。他很佩服曹cao,却不看好他。在诸葛亮眼里,曹cao就等同于秦始皇,是个暴君,是个篡臣。这点上,我却不敢为曹cao做辩解,只好苦笑而过。而我们对刘表和刘璋的看法出奇一致,两人都不是在乱世称霸的君主人选;而对于孙策,诸葛亮叹惜中带了少许遗憾。我很好奇地问他问什么不去投靠兄长诸葛瑾,他很诧异我连他和诸葛瑾的关系都知道。对于我的询问,他的回答竟然是他并不看好江东的发展前途。这点我也理解,站在一个局外人的立场上,我也不太看好江东,呵呵。我们常常一谈论起来就是半天的时间,都从对方那里吸取了不少知识。 诸葛亮在和我的谈话中,很多时候都露出那种十分不解的神色,他很疑惑我一个处于隐居中的女子如何知道这么多事,知道这么多人,对我话中不时提起的兄长更是好奇。只是,他真是个君子,就是不曾开口打探这些。我也故意不提,只在话语中,更多地撩拨起他的好奇。嘿嘿,看谁耗的过谁。 月色撩人,丰满了许多的月亮洒下的清辉也明亮了许多。今晚,我特意让家人布置了一番,便邀诸葛亮赏月。我和诸葛亮凭借自己对蔡邕先生《幽居》的理解,各自挥琴一曲。现成的曲谱也被我们演绎成完全不同的风格。我的琴音在淡淡的随意中带有一点哀愁;而诸葛亮则把蔡先生那种想为民请命,却迫于现况不得不隐居的心态表现的淋漓致尽,实在比我高超多了。一曲过罢,两人不觉相对一笑。 诸葛亮有些恋恋不舍地看着古琴道:“这琴真好,看来也不比蔡先生的焦尾琴逊色。姑娘的琴技在我看来,应与文姬姑娘不相上下。” 我望着香案上的古琴,淡淡回他:“先生过奖了。传说蔡姑娘能听出每弦的音色,可以预知琴音的变化。我兄长说,江东周公瑾的琴大气磅礴,更有顾曲周郎的美名。比起他们,我可差远了。这张琴名为梅韵,就是周公瑾赠与兄长的。兄长将琴送来,道,他的琴技无法与周公瑾相比,给了他,委屈了这琴。而此处乃梅花圣地,正配的上这琴。” 诸葛亮轻叹一声:“梅韵?真是好名字。这琴跟了姑娘,也算有主了。江东水军大都督周瑜周公瑾。看来令兄不简单呀!” 我笑道:“兄长可比不上先生。兄长多次给小妹提及过您,道您是荆州士林中的第一才子。兄长说,先生在司马水镜和庞德公等前辈眼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我把这个兄长与司马徽他们放在一起说了出来,诸葛亮隐忍了多天的疑问终于出口了:“请恕亮无礼,对姑娘所说的兄长,竟无一丝印象。” 我呵呵一笑,解释道:“兄长与先生未见过面,但对先生是神交已久。”望着诸葛亮越加疑惑的神情,我得意地一笑:“我兄长名为赵如,乃…” 诸葛亮猛吸一口气,轻轻“啊”了一声,低低道:“原来是他。果然是神交已久。”很显然,赵如这个名字对他来说,也不陌生。多日的疑惑一扫而空,脸上露出原来如此的神色。 我故意先叹气,然后笑道:“半年以来,兄长每次给我的书信中,都要提及先生,言道,至今都未能与先生见面,非常遗憾。故此,我也对先生好奇万分呢!没想到,兄长一直盼望一见的人,却被我先见到。待我命人带信与他,定要好好捉弄他一番才是。” 诸葛亮笑了起来:“姑娘经常如此捉弄你的兄长吗?我听闻那赵如年纪虽轻,才学却奇高,更兼乐善好施,人称大善人,又有小神医之名,让人很是渴望一见呀!” 我故意努嘴嘲笑自己:“他哪里有先生说的那么好,不过是仗着能说会道的嘴巴,吃遍天下而已。依我说,什么大善人,倒是叫他一声大骗子还恰当些。” 这下,不仅诸葛亮主仆,就我身旁的这些家人都笑了起来,老牛更是转身笑得肩膀耸个不停。诸葛亮笑了一会儿,说到:“赵公子如此善名,却被自己的meimei说的如此不堪,亮倒更想见到他了。” 我抿嘴一笑:“先生要去兄长处告我不曾?” 诸葛亮莞尔:“非也,我是真想知道,令兄到底是众人口中的大善之人,还是姑娘口中的口舌之辈。” 我摇头作无奈状:“自己的兄长我自然比外人了解的更多一些。先生的人品、才识都在兄长之上,你们真要见了面,我保证先生会后悔。相见不如不见,彼此保留一份神秘与好奇,怕还好些。” 诸葛亮只是淡淡一笑,却不再说什么。过了一会儿,诸葛亮有些疑惑地看向了我:“姑娘,令兄如此人物,怎么从未听说过…” 我淡淡言道:“先生是问,兄长如此有名,却从未听说有我这样的meimei,可是?” 诸葛亮点点头。我故意长叹一声:“这是我家中的隐秘。” 诸葛亮啊了一声,马上摆手:“是在下问得不当了。” 我微微一笑:“告诉先生也是无妨。我与兄长乃双生之子,一男一女。家乡有传言,双生子为一男一女者,必将给家族带来灾难。谁知,母亲就因为生我二人,伤逝而亡,应了这种说词。兄长还好,我毕竟是女子,本被乡人唾弃,幸好家中族人善良好义,不忍伤我,方留下我一命。” 望着众人关注的目光,我有些惆怅地继续说道:“事有多磨,我后来被一族兄收养。再后来,族兄和家兄都出外闯荡,家兄在外有了名声,而族兄舍不下我,他来到荆州后也把我接了来。” 说到这里,我抬头环顾一下四周房舍,微笑道:“虽然我与兄长未曾在一起生活,可兄长疼爱之心却未减半分。我从小身体赢弱,常年病痛,兄长无意间得知这里的温泉对我身体大有好处,就在此处建了屋舍,让我居住。” 各地风俗不同,可家有双生男女会不祥的说法却大致一样。诸葛亮对我编的这番说词信以为真,听到这里,也只有嘘唏叹惜:“姑娘是吉人天相。赵公子不愧善人之名,从他如此待姑娘来看,就是性情中人。” 我露出一脸幸福的笑容:“是呀,两位兄长对我的爱,芸儿此生也报答不尽。就是芸儿的所学所知,都是兄长常年精心传授而来。” 诸葛亮显然对我这句话感兴趣了,他眼睛一亮,又低下了头。我暗中偷笑,让赵如这个人先在他心里扎下根,有利于我们以后的交往。当然,在交往中,我非常注重容貌上的修饰和衣着上的用心,我要在诸葛亮面前表现的极尽女儿之柔,以至于到了弱不禁风的地步。这样,在诸葛亮见到我的“兄长”赵如时,才能将两个人分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