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风云---凤翔三国_第二百四十一章何去何从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一章何去何从3 (第2/2页)

对我有敌意的人前来呀!北面来的冷风让我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司马懿明明是被曹cao弄去管理辽西的,为什么要他绕这个圈子来这里见我?还让我把任命给他?既然不是骗我或者就算是骗我回洛阳,曹cao的这一举动都透着不一般的奇怪。

    我想来想去,唯一的解释就是,曹cao也知道了司马懿是那个暗中害我的主谋,所以他用这个方法告诉我,你的敌人我为你处置了,你大可安心回来。曹cao同时告诉我,他还是很看重司马懿的能力,还是要给司马懿机会,所以,他没有惩处司马懿,你也不要斤斤计较了。而司马懿也是非常聪明的人,他也一定能明白曹cao这样做的警告意思。同时给两个人糖吃,然后再警告一番,这像是曹cao的作为。

    想通了司马懿来的原因,董昭这面就更简单了,曹cao让他来就是要打消董昭的幻想,让他不要再死抱住对汉室的忠心不放了。许都皇帝出走的事件让曹cao下定了代汉的决心,所以在这两年,他有意无意地暗示那些对汉室仍抱有幻想的臣子,让他们及时转变观念。董昭是死忠分子,他虽然也忠于曹cao,但始终没有放弃扶汉的幻想,因此他一直很恨我这个一力主张曹cao登高的人,认为曹cao如果篡位,我就是罪魁祸首。这次曹cao让他来就是想警告他,如果他还执迷不悟的话,曹cao不会轻易放过他了。可怜的董昭,他肯定是兴高采烈地来传命的,他还以为曹cao是让我自裁的,这下,他怕是失望之极了。当然,曹cao也是在暗示我,让我抓住机会与这些人和好,至少要拉好关系,同时借用我的口才好好劝劝董昭,不要再坚持下去了,毕竟董昭为曹cao立下过大功,当初要不是他的一厢情愿,曹cao还不一定能和皇帝拉上话,也无法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年了,现在想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我们真是利大于弊呀。

    想通了这些,我有些感慨,曹cao的确是个天生的霸主,这种安排换成孙策打死也想不出这么多弯弯绕绕来,这就是豪杰和霸主的区别吧。慢慢带马回到驻地,司马懿气得连安排的晚饭也没吃就躺下冥思苦想失败的缘由去了,而董昭坐在自己的营帐里发呆。既然曹cao让我劝他,我就要尽职尽心。

    带了一壶烈酒,我走进了董昭的营帐。董昭看着我进去,身子都不曾动一下,他的脸色很难看,想必也明白了曹cao的用心。将酒放在他的面前,我叹口气:“大人,虽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可一醉有时也能解千愁。将这壶酒喝了吧,明日酒醒以后,往事如烟,都忘了吧。”

    董昭看着那壶酒,一动不动地看了很久,才抬头看了我一眼:“忘?怎么忘?赵如,为什么?你们为什么一定要逼魏王走上这条万劫不复的路。逆臣、篡位,好听吗?”

    “逼?也算。董大人,赵如承认有以魏代汉之心,可逼魏王下决心的不是我,而是你效忠的皇帝,是那个不懂事的刘协。”

    董昭的神情一下子激动起来:“你胡说。如果不是你们这些人在魏王面前撺掇,魏王根本就不会起反叛之心。”

    与他的激动相反,我很冷静地拿起酒壶为董昭倒了一杯酒:“大人,魏王和皇帝之间是怎么回事,您比我清楚。如果不是皇帝和董承之辈的蠢人数次暗害魏王,魏王会对皇帝失望吗?会为了自保不得不采取一些叛逆的手段吗?大人,您和文若一样,都渴望魏王能真心辅佐汉室,能振兴大汉,能成为一代中兴之臣。魏王初始也想做周公,也想当霍光大将军,可,皇帝不是周成王,也不是宣帝,他容不下魏王呀!”

    董昭默默地听我说,他一直跟随在曹cao身边,对于皇帝等人对曹cao的数次加害是清清楚楚,他同荀彧一样,在痛恨董承之流的同时,也幻想曹cao能忍下这些恶气,依然当一个忠臣。等我说完了,他端酒一饮而尽:“昭真恨呀,真的恨呀,恨自己无力回天。”

    他的悲愤让我怜惜,我能理解他们,一生追求的理想却是一个幻影,那种泡沫破裂的痛苦的确不好过:“如果恨一个人能让大人把心放开,不再和魏王犟下去,您就恨赵如吧,把一切都怪罪到赵如身上好了。只是,赵如劝大人把这些都放到心灵深处去吧,不要执着了。想必大人也明白魏王让您前来找我的用心了,赵如也就不再多说了。我只想再奉劝大人一句:我们饱读圣贤书,学习治国之策,费尽心血所追求的不应该是一人一姓的繁荣和延续,而应该是天下百姓的繁荣和安宁。以后该何去何从,还请大人三思,赵如告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