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1圣女与女同 (第2/3页)
多造点,弄个几百架出来, 品我就拿去了。”说罢,王承恩将折叠单筒望远镜决定拿这东西先送送礼。 “轰——” 三人这欲望手工作坊区域往外走,一声炮响阵得众人耳内轰鸣,汤若望突然抱怨道:“这些工匠,试弹药威力,也在这手工作坊附近!” 王承恩听到汤若望的话,问道:“弹药?” “恩,由于还没成功,还不打算告诉王公公阁下的,我跟工匠们造了一~。 王承恩听到汤若望的话吓了一跳,以为生铁、铜不要钱呀! “八千斤?!谁让你弄那么大的炮!” “我与陆安阁下商议过了,海防和河防需要这么大的炮。” 王承恩想想也是,不过这样的大炮王承恩觉得还不如能架设在马车上的小炮划算,打了就跑。放一炮换一个地方。可是。要不是八千斤地大炮那轰得沉象三桅炮船这样地大船吗! “造出来了给我看看,再决定以后弄不弄这样的大炮!”王承恩叹道。 — 汤若望和方以智正跟王承恩说话,一个武监匆忙朝王承恩跑过来禀报道:“王公公。郑家子弟正欲出海返回福建!” 王承恩一愣,随即朝方以智道:“方兄的棉布、丝布积压了多少?” 方以智道:“大该积压了接近十五万两地成品,再销售不了,仓库都堆满了。” “劳烦方兄给我代笔!”王承恩笑道。 方以智应声点头,摊开纸张,提笔按照王承恩的口述写了起来。 这封信自然是写给郑芝龙的。要求郑芝龙的船队在收到信后前往上海,给他运第一批布匹,销路是日本和东南亚,郑芝龙有渠道,自然省了王承恩诸多工夫去寻找买主。写完信后,王承恩朝汤若望道:“给我挑五十条燧石线膛火枪,跟我去码头。” 汤若望那敢怠慢,带着随行的武监拿了五十条燧石线膛火枪。跟着王承恩朝上海新建设好的海港码头而去。 来到码头,见那郑家船队地领队正在来回跺步,似急着要返回郑芝龙处,王承恩将五十条燧石线膛火枪交给领队道:“这五十把燧石线膛火枪。四十把就当我送给兄弟们的见面礼,还有十条希望好汉帮我转交给大当家。就说帮我找找销路,这快枪射得远,也好瞄准,还不怕风雨。” 汤若望也在一旁大声夸赞自己设计的燧石线膛火枪,并滔滔不绝地介绍使用方法,那领队拿过一把燧石线膛火枪当即就愣了,在大海上如果遇到阴雨或者大狼天气根本就点燃不了火绳枪,这燧石线膛火枪竟然不怕风雨,那意味着什么!? 王承恩看了看拿着燧石线膛火枪发呆的郑家领队,笑道:“还有一封信和一件小礼物,好汉务必帮我交到郑大当家手中。” 说罢,王承恩将望远镜和信一起交给了郑家领队,郑家领队接过,保证道:“小的定将王公公的心意带给大当家的!” “好!一路顺风顺水,告辞!” “告辞!” 王承恩已经成了精了,这第一银子,可能就是贩卖燧石线膛火枪的银子! 这个时代地火枪都很简单,大多可以仿制,可是汤若望制造的线膛非一般工匠能模仿的,若是质量不过关,线膛枪的枪管是极容易炸膛地,要不配给汤若望那么多工匠,一个月才能生产不到两千条,而且各个环节汤若望都亲自去抓质量,一点点不满意的,汤若望就直接回炉再炼、锻造新枪管。 也只有德国人地严谨才适合干这监工的行当,别人做一时可以,长时间的话,谁会每日对着枯燥的枪管质量检测而始终如一的负责到底呢! 这么先进的火枪,郑芝龙可以放置,可是绝对防治不了螺旋线膛枪管,就算仿制出来,质量也过不了关,炸膛可是要死人的,郑芝龙没理由得到了这几十支如此先进的燧石线膛火枪,他没理由不想装备这燧石线膛火枪的。 送别了郑家船队,王承恩正准备再去看看上海县城的其他设施,一个武监骑着骏马匆忙来到王承恩身侧,翻身下马,看了一眼王承恩左右的外人,朝王承恩禀报道:“报,卫公公刚抵驿站!” 王承恩知道武监是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身边有女人的事情,所以只提卫大同,不提容容。卫大同既回,容容自然也被救了回来,要不,卫大同绝对不会返回上海县! 王承恩急忙提醒汤若望和方以智别忘了晚上之约,然后带着随行武监匆忙回了驿站。王承恩进了驿站,刚到容容的房屋门口就看见董小宛赖在容容怀抱中,柳如是正朝容容说着海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