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机遇_第七十二章校场展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校场展示 (第2/2页)

动辄跪接那般声势浩大,但显然更能凝聚人心,更能激励士气。

    “礼毕!”

    按照武器展示会的流程,第一样新式兵器很快就出现在众人地视野里。不惟在场的众多禁卫军,就是出过洋,喝过大量洋墨水,见过大场面的杨、孙二人也被震慑住了。

    这件兵器体积堪称庞大,活像一个大盒子,通体黝黑,似乎用钢铁制成。更绝的是,这个体积庞大之物居然能自行走动,虽然速度只比人步行稍快,但考虑到这么大的块头实为不已。杨文恺仔细观察了一番,确定那是一辆车,可这车浑身都透着古怪。因为这个庞然大物从外面看上去居然看不见一个轮子,他所有的挪动仿佛都是靠了左右两侧的铁带。

    天下还有不靠轮子就能动的车?杨文恺虽然没法给这车下定义,但他坚信,这是一辆车,可这又不是寻常地汽车啊,可把他给搞糊涂了。

    也不怪杨文恺纳闷,几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没法说出这到底是个什么怪物,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端坐在阅兵台中央的林广宇。这个装备了机枪和装甲,能自行移动,不靠轮子却靠履带的怪物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坦克!

    当然,现在不存在名词,林广宇也不打算用这个一眼望过去根本不解其意地舶来词,他早就想好了命名法…战车。

    准确地说,这几乎是皇帝本人的创意。自从与德国加强工业合作后,大量地德国新式产品和发明者如潮水般涌入了中国,很多人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博得皇帝的欢心,能获得不菲的经济收入…很多人都听说了这位东方皇帝对新事物有着异常的好奇心。

    一位德国工程师向皇帝推荐了履带式大型拖拉机,原本希望能够在这个农业国打开市场,当皇帝视察了以后忽然冒出一句:“为什么不能将他改造成战车呢?”德国人虽然不明白战车究竟是什么东西,但日耳曼人的严谨和精益求精使得他将皇帝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这辆改造自拖拉机的庞然大物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坦克,或者确切地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辆近代战车。

    原本以为这样的庞然大物会蠢笨不堪,但杨文恺只观察了一会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辆战车不但能够适应高低起伏不平的路面,而且还能爬上土坡,更让他大出意料的事,第三那道深两尺,宽近四尺的壕沟也让战车毫不费力地翻越了过去。

    太精彩了,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只有皇帝还在琢磨应该怎么改进。

    见识了前所未有的战车之后,第二样登场的摩托车对在场众人的冲击力就要小了许多。此时的摩托车在外形上与自行车相差不大,虽然自行车也是稀罕货,但在阅兵台上的高官们几乎都见识过…一方面他们看到过皇帝亲自在紫禁城骑这玩意,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周学熙新办的机械厂已经将这种脚踏车仿制成功。

    至于皇帝为什么在看到自行车第一眼后就能骑的问题,没有人去认真思考过,仿佛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举动,最天经地义的事情…皇帝是天子,又有神人襄助,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

    “这东西若是用来传令倒不错,速度和马差不多,又不用打尖歇脚,关键伺候它比伺候马还实惠。”小恭王也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发烧者。

    载涛虽然对马术情有独钟,但他也说:“奴才问过了,骑那玩意比骑马好学多了,甭管你多笨的人,只要五天,最多十天就学会了。若是骑马,没得三个月你碰都别想碰。”

    一样又一样,杨文恺感觉自己大开了眼界,同时也对自己的展示充满了信心…这世界没理由只有洋鬼子行,咱中国人自己不行的道理。

    轮到杨文恺展示的时候,虽然他的产品惊艳程度和冲击力都不能与前面几样相比,但一来胜在靠谱,二来是中国人自己研制,在场的每位要员都兴致勃勃地下去过了一下瘾。

    趴下,竖起两脚架,瞄准靶心,扣动扳机“突突突”一串子弹直奔目标而去,只一转眼的功夫,50发子弹已经如瓢泼般洒完。回头一看靶子,千疮百孔,如同一个蜂窝似地。

    “宣杨文恺觐见!”皇帝有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