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飞豹捣血淬中华笼上 (第2/3页)
主力,另外还配备了江国辉的百余名义军战士,已于拂晓时分赶到了基隆港南面的蚵壳港。在这里,郭天浩送走了前往基隆港和八堵的两个行动小组,然后率领部队登上了蚵壳港南山。这里与狮球岭一谷之隔,直线距离不足百米。隐蔽在山顶的树丛里,近处的狮球岭和狮球岭隧道北口,远处的基隆港一览无余。 狮球岭山顶,当年刘铭传修筑的炮台上,如今插着日本的太阳旗,距离是如此的近,以至于那个鬼子哨兵的眉眼都能够看得很清楚。向北望去,海岸那边漂浮着一层如烟似纱的晨雾,缥缥缈缈的,使得基隆港那高耸的灯塔、停泊在港湾里的几艘日本舰船,以及那石头建筑的基隆街区,都显得有些模糊起来。 基隆港群山拱抱,港口向北,港外罗列着尖山岛、桶盘屿、社察屿等七个岛屿,成为港口的天然屏障。其中有一个小岛,远望好像鸡笼浮水,渔民给它取名鸡笼岛,而它背后的渔港也就称为鸡笼港。同治二年(1864年),鸡笼港被辟为贸易港口,且成为台湾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再沿用“鸡笼”俗名未免不雅,于是改称基隆,既与旧名谐音,又有“基地昌隆”的吉祥含意。 狮球岭就在基隆港南面,由基隆至台北的铁路从狮球岭群山中穿过,狮球岭铁路隧道实为基隆通往台北之咽喉要道。1887年刘铭传开始在台湾兴筑铁路,分为南北两路:北路由基隆至台北,南路由台北至新竹,全长99公里,沿途设基隆、八堵、水返脚、南港、锡口、台北、大桥头、海山口,大类坑、龟仑岭、桃仔国、中坜、头重溪、大湖口、凤山崎、新竹等十六个火车票房(车站)。 这一带以山地为主,山势险峻,岩壁峭立,丛林覆盖,间有深谷,水流湍急。其间的狮球岭隧道、淡水河大桥、红毛田溪大桥、凤山溪大桥、豆仔埔溪大桥等处均为铁路之要冲。虽然由于土匪、暴民的袭扰破坏,这条铁路时通时断,但桦山资纪深知这条铁路对当前平定台湾暴民“叛乱”的军事作用,在日军控制区域的车站、桥梁、隧道都驻有守备部队。狮球岭隧道本来驻有一个中队日军,由于近来大军南进,相继攻占中坜、头重溪、大湖口和凤山溪大桥等战略要地,战线拉长,地方守卫部队捉襟见肘,迫不得已,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临时抽调各地驻守部队去填补新占领区的军事真空。狮球岭隧道的这个中队也抽调了一个小队接替八堵车站的防务。如今,在隧道南北两端各驻有一个小队的鬼子。 在茂密的树木掩护下,飞豹突击队快速地通过了两峰之间的那条山间谷地,然后兵分三路,分别向隧道的南北两口和狮球岭山顶摸去。郭天浩他们运动到狮球岭南侧,隐藏在一片高地的竹林里,那条从基隆至台北的铁道就从竹林下方十几米的地方通过。透过竹叶的缝隙,能够清楚地看到鬼子的营房、碉楼和游动岗哨,由于有房子挡住,观察不到隧道口的情况。这时,一列开往台北方向的火车缓缓通过隧道,向南驶去。埋伏在竹林里的战士们,明显感觉到车轮摩擦铁轨那种有规律的震动和大地的震撼。 这列火车的火车头正是刘铭传从英国购置的八辆机车之一,车头上写着“御风号”三个字。六辆老式的无盖货车,盖着苫布,不知道装运的什么东西。突击队的战士们在火车“哐啷哐啷”的轰鸣声掩护下,再次运动到更接近敌人的地方,准备给鬼子致命的一击。 看到狮球岭山顶上的那太阳旗从炮台的东面移到西面,郭天浩知道一排长偷袭山顶炮台已经得手,立刻下达了冲击的命令:“掷弹筒,给我打!”一排炮弹飞了过去,随着爆炸的烟尘火光,配备了M3冲锋枪的突击队战士们呐喊着冲了过去。以前义军对铁路的破坏,只是找那地处偏僻、没有驻军的地方,扒一段铁轨,割一节电报线的小打小闹。这种近距离的突然打击铁道线上的驻军点,小鬼子没有思想准备,打得敌人淬不及防。在一阵手榴弹的轰炸和冲锋枪的弹雨下,只用了十分钟就解决了战斗,干净彻底地消灭了鬼子的一个守备小队。五分钟后,隧道北口的战斗也顺利结束。那百余名义军战士实际上是一支运输队,每人都背着一箱炸药。听到命令后迅速把炸药箱扛进了隧道。 狮球岭隧道全长235米,是以石头和砖块砌成的半拱形隧道,直径约4米,看着隧道南口上方由刘铭传亲笔题额的“矿宇大开”和左右两面“十五年生面独开羽毅飙轮,从此康庄通海屿”;“三百丈岩腰新阔天梯石栈,居然人力胜神功”的对联,又看了看堆放在隧道里的那一百箱炸药,郭天浩不胜唏嘘。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工程,却要毁在自己手里,他心头非常沉重,但为了驱除倭寇,捍卫国家疆土,也顾不得这么许多了。 二十分钟后,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一个铁路隧洞被埋葬在碎石之中。爆炸的巨大声狼传得很远,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