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蛟龙归大海 (第3/3页)
作生气地一板脸,冯华压低声音问道:“你们几个搞的这是什么名堂,弄这么大动静?可着实把我请来的那些客人吓了个够戗!” 憨厚地笑了笑,邢亮没好气地指着身后的萧山、张作霖和冯德麟说道:“还不是他们几个,听说华哥你从京师回来一定要好好欢迎一下,而且也借机让那些新来的人看看咱们义勇军的威风。” “哼”了一声,冯华轻声笑骂道:“你们这哪里是欢迎我,分明是想给这些人一个下马威。这次就算了,这些客人都是大有学问之人,将来咱们义勇军和旅大特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他们。我话先说在前面,回去之后谁要是再对这些客人有不敬之处,可别怪我不客气。” 虽然刚才也看出来冯华只是故作生气,但萧山、张作霖和冯德麟三个人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经过一年腥风血雨的淬炼,冯华近一个阶段以来在气质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颇有一些不怒自威的感觉;而冯华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神奇以及流传于挥发河一带有关他的那些传说,包括张作霖和冯德麟在内的许多义勇军战士通过耳闻目睹都知道不少,这又让冯华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多出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另外,随着冯华此次京师之行取得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成果,他在义勇军中的威望更是与日俱增,这份儿威严当中又增添了无数的仰慕与爱戴。可以说,如今在义勇军中除了邢亮、周天宇、贺国光、李九杲和黄德贵等寥寥数人之外,恐怕所有的人都对冯华是敬畏有加。 看到总指挥脸上露出了笑容,萧山他们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气,连忙点头答道:“总指挥请放心,我们绝对不会怠慢客人的。” 在将随行的客人一一给邢亮他们进行了介绍之后,冯华一行人在500名骑兵大队战士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直奔营口而去… 尽管连续几日地奔波,已经让冯华的身体很是疲乏,但严峻的形势,却使得他丝毫也不敢懈怠。回到义勇军在营口的总部,又安排好客人的食宿之后,他只是和义勇军的那些高级将领们简单见了一个面,就迫不及待地拉着邢亮、李九杲和黄德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知道冯华的心情,邢亮并没有急着询问他们此次京师之行以及天津遇刺一事的具体情况,而是直截了当地介绍起辽东当前的形势来:“华哥,你和四弟离开后,海城及周边地区的局势到相当稳定,与小鬼子也没有再产生什么摩擦。《马关条约》正式签订后,因为大局已定,魏大人(魏光焘)、李大人(李光久)他们都先后带队离开,到属地赴任去了。我也按照咱们当初的安排,借此时机在义勇军中开展了以单兵作战和班排防御、进攻为主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效果相当的不错…” 听邢亮介绍到这里,冯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对了,老亮!菱儿和芳儿在我们路过锦州时,都暂时留在了那里。临离开前,芳儿特意让我给你带个话儿,说她过几天就会回来。” 冯华的这几句话,立刻就引起了旁边李九杲和黄德贵的一阵笑声,也让邢亮那黑黑的脸膛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好半天才恢复常态。轻轻瞪了一眼李九杲和黄德贵后,邢亮继续说道:“华哥,自从那天接到你的电报,提出‘组织志愿军,渡海援台作战’的设想后,我们就秘密开始了准备工作。除了已经派出二百余人为大部队打前站外,还按照你的命令对将来入台部队的弹药、补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考虑到小宇的兵工厂虽然已经可以小批量生产一些无名洞中的武器弹药,但即使将以前剩余的弹药也集中起来,还是不足以应付如此规模战争的需要。因此,经过与小宇、贺大哥商议,我们觉得为了补给的方便,此次入台作战的武器装备应以常规武器为主,无名洞中的武器为辅。兵工厂前期仿制出的掷弹筒已经下发到连队,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我想这些携带、使用都极为方便的掷弹筒应该悉数配备给志愿军。” 冯华微微点点头:“嗯!这些情况,我路过锦州时,贺大哥大都已经跟我说过了。老亮,你还是仔细给我说说咱们‘渡海援台作战’的前期准备工作的进度情况吧!” 赫然笑了笑,邢亮答道:“好吧,华哥!由于‘组织志愿军,渡海援台’事关重大,因此虽然已经安排了许多人手做了不少前期的工作,但此事一直都是秘密进行的。到现在为止,真正了解内情的仍只限于我、五弟和贺大哥三人。最近几天,我们利用营口港向外运送大豆、豆油的船只,已经分五批将两千只毛瑟枪、三十万发子弹以及一些专门防治瘴气、疟疾、肠道传染病的药物运往了浙江。另外,还有几批军用物资,也将陆续起运…只是志愿军各级军官的人选还得等大哥决定。”说这句话时,邢亮的眼睛里闪现出了一抹异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