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十五章轻舟入津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轻舟入津门 (第2/3页)

买”了旅馆的伙计,只要上次来过的冯爷他们一踏进“大生字号”门槛,就着人立即到河北金家窑报信。今日听得人们哄哄着要到码头瞻仰“皇上钦点的旅大特区办事大臣、抗倭英雄冯华冯大人的风采”商德全想:以子夏的为人,绝对不会如此招摇。因此,虽然三岔口码头人山人海,但商德全仍然在金家窑家中稳坐钓鱼台,等候旅馆伙计送来的消息。

    听得事情的原委,众人也都笑了起来,李九杲更是挑起大拇指赞道:“商兄,还是你厉害!我看你对情报地判断以及工作的效率已经可以与我那专门搞情报工作的黄兄弟相媲美了。”

    闻听此言,商德全连连摆手:“哎呦,秋阳老弟可不敢瞎说啊!我怎么敢在子夏身边安插间谍?”

    冯华取笑道:“做都做过了,还说不敢?”

    一阵说笑过后,谈话慢慢转入了正题,而商德全最关心的莫过于入京觐见皇上的事情。由于刻意要拉拢商德全,冯华除了“组织志愿军渡海援台”的事必须保密没有提及外,把如何拜会翁同龢等人和几次面圣的前后经过,以及奉太后、皇上谕旨建立“旅大经济特区”、编练新军等事都大略讲了一遍。

    对于前所未闻的在辽东半岛建立“特区”一事,商德全问得尤其仔细,毕竟它是个新鲜事物。听了冯华的详细解释,商德全沉吟了好一会儿后才赞叹地说道:“子夏,你这次进京实在是收获颇丰,非同小可啊!不但受到了皇上、太后的垂青,接受了你《变法自强疏》提出的那些改革变法建议,而且还得到了在旅大建立经济特区和编练新军的任命。机会难得,机会难得啊!义勇军移防旅顺、大连一事既有利又有弊,透过表象或许还能够看到更深层的一些东西,不过从义勇军发展的角度来看,远离京师或许更好,它可以减少很多的束缚;至于建立经济特区一事,真亏你能够想得出这种东西来,有了特区的身份,今后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商德全的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听得冯华连连点头:他的许多看法都与自己和李九杲私下商议的观点不谋而合。看来,这个商德全还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材。

    看到冯华对自己的观点表示认同,商德全心中充满了兴奋的感觉,自己的一身所学终于要有用武之地了。喝了一口茶水后,他再次说道:“子夏,在听到皇上恩准你建立经济特区和编练新军的消息后,为兄这些日子也没闲着,我利用以前的旧关系,为咱们义勇军物色了几个洋教习和武备学堂的同窗。我想,将来在咱们‘特区’,这些人还是用得着的,子夏不会嫌为兄太唐突吧!”

    “怎么会呢?义勇军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材。虽然我们将来仍要以自己培养人材为主,但目前还是应尽快从外部引进人才为我所用。子纯兄,咱们算是想到一块儿去了!来,赶快把这几个人的情况给我说说。”看到商德全对义勇军的发展如此上心,冯华心中也很是高兴。

    自己自作主张作出的事情能得到冯华的肯定,商德全心里一阵痛快,当下就把这几个中外人员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他又略带婉惜地说:“本来,我还能帮子夏你多物色几个人才的,可是没成想有很多人已经提前接受了浙江温处道袁世凯的邀请。尤其可惜的是段祺瑞,他可是我们那一期的高材生,没想到却让袁世凯抢先一步给招揽走了。”

    与段祺瑞失之交臂,冯华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不可能所有的人材都会为自己所得。但袁世凯的动作居然如此之快,却让冯华感到暗暗心惊:看来袁世凯还真的不可小视,未来,他仍然会是自己最强劲的对手。

    并没有将心里的担忧表现在脸上,冯华哈哈一笑道:“那怕什么!他袁世凯有段祺瑞,我们义勇军有商子纯,咱们就与袁世凯、段祺瑞好好比试比试,看看谁编练的新军素质更高、战斗力更强。”冯华的一席豪言壮语说得商德全亦为之一振,胸中充满了意气风发的豪情…

    按照计划,冯华他们在天津还要拜会几个人,但距离最近,而且也是冯华最想见的,当然还是与自己有亦师亦友之谊的严复。第二天上午,冯华和李九杲二人吃过早饭后,再次来到了大狮子胡同深处的严公馆。可事情实在是要多巧就有多巧,严复这几日都住在水师学堂,并没有回家来,他们也再次吃了老管家一个不冷不热的闭门羹。

    无奈地摇摇头,冯华苦笑着对李九杲说:“说不得,咱们只好再去一趟东局子水师学堂了!”

    二人刚回到旅馆的房间外,就听到菱儿在屋中嘟囔着:“好不容易来到了冯大哥的老家,本以为能好好遛遛,可咱们除了这宫南、宫北两条大街和船码头,哪儿都没有去过,真是憋死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