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谁人可回天上 (第2/3页)
亮感到很不好意思。他可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每一个中华热血男儿应该都会这样做的。 其实,也就是憨厚朴实的邢亮自己会这样想。要知道他虽然一直都被冯华的光芒笼罩着,但怎么也是一个堂堂的朝廷正二品大员,在其他人眼里,邢亮也和冯华一样绝对是前途无量。“反对割让台湾”谁都会说,可是真正能有实际行动的又有多少人,而像邢亮这样放弃自己已有的显赫地位,冒着生命危险去台湾抵抗倭寇侵台,更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摇了摇头,刘坤一说道:“启光不必过谦,所有入台的志愿军战士都值得尊敬。如今台湾的形势极不乐观,就在前几天,倭寇任命的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已经在台北举行了所谓的‘台湾始政典礼’,并发布了向新竹展开进攻的命令,志愿军实在是任重道远啊!”尽管邢亮此次带来了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一路上也从冯华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台湾战局的大致情况,但此刻听到刘坤一谈起台湾的战况,他还是禁不住仔细询问起来。 唐景崧内渡厦门,使得台湾一下子便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不但造成了包括林朝栋在内的大批台湾文武官员纷纷随之内渡、让一些爱国士绅失去了继续抗战的信心,而且严重削弱了台湾军民反割台军事斗争的领导力量,动摇了军心、民心。只不过短短一个月,台军布属在台北地区的所有军队尽皆溃散,日军已经占领了除新竹以外的台北全部地区,形势真的是危急万分。 为了尽快赶到台湾,邢亮在与刘坤一、魏光焘商议完志愿军渡海入台的方案,以及入台后如何进行补给、联络等事宜后,并未再多做耽搁,于夜深人静之时,率志愿军悄然扬帆出海。由于当时日本海军还未顾得上封锁台湾海峡(以当时日本海军的舰艇数目和总吨位,也没有能力实行完全有效的封锁),而且富有经验的老船工们又根据风速、海流做了精心安排,邢亮他们的船队于昨日夜间神不知、鬼不觉地平安通过了日本占据的澎湖附近海域。而老天爷与龙王爷好像也在佑我中华,连续几天东海海面都是晴空万里、风平狼静。 黎明前的大海是如此宁静深沉,只有那不断泛起的一朵朵狼花才会让人意识到它还有粗暴狂野的另一面。天边已经慢慢浮现出了一层鱼肚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邢亮静静地站在船头,任由那带有咸味儿的海风吹拂着自己挺拔魁梧的身躯。望着那水天一线的远方,他的心情不由得再次激荡起来,大哥在援台志愿军誓师动员大会上对台湾岛的讲话又一次浮现在他的心头: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 科学考察也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在地质成分上,与福建、浙江两省同属酸性火成岩体。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就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已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文物证明,台湾史前文化与大陆同属一脉。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台湾与祖国血rou相连。支持台湾同胞维护祖国统一,抵抗日寇侵略的斗争,也是全国民众的义务和责任…” 想到这里,邢亮的一颗心已经飞到了海峡对岸。扭过头,他向站在自己身边的参谋长王承斌询问道:“应该快到了吧?” 王承斌点点头:“听船工讲,只要风向不变,午后就可以到达鹿港。” 1895年8月1日下午2时,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邢亮率领援台志愿军,顺利在台湾西海岸彰化附近的鹿港登陆。此次志愿军入台共计有官兵2400人,总指挥为邢亮,副总指挥萧山,参谋长王承斌;下辖三个步兵营,一营长康家森、二营长孙宝礼、三营长马成玉。马成玉就是后来加入义勇军的那支桂花岭矿工武装的首领,他原本是台湾云林人,由于好打抱不平,得罪了一个恶霸,不得已背井离乡流落到辽东,在桂花岭煤矿当了一名矿工。此次志愿军入台,考虑到他对台湾的情况比较熟悉,特意让他担任了三营营长。另外,志愿军总指挥部还辖有号称“飞豹突击队”的特种兵中队(正副队长就是李策和郭天昊)、迫击炮连、工兵连、辎重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