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新竹保卫战上 (第3/3页)
它的沉重,雨终于噼里啪啦的下了起来。“特拉拉!”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大霹雳,早已如惊弓之鸟的小鬼子们,全都下意识地趴到了地上,身子犹自在轻轻地颤抖着… 抗日联军的总指挥部也设在金广福公馆的后院之中。长方形的厅堂中间用八张八仙桌拼成了一个矩形的大桌案,邢亮、萧山、王承斌以及新楚军统领杨载云、黑旗军统领吴彭年、新苗军统领吴汤兴等抗日联军的高级领导人正围着桌案团团而坐。 看完王承斌刚刚拿来的军情通报,邢亮抬起头对众人说道:“咱们前期的作战安排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东路的比志岛支队却一直不为咱们的引诱所动,它始终与西路的日军主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现在,西路日军已经前进至杨梅,东路日军也已攻陷大科嵌,大家说说看这一仗到底该如何进行?我们预定的战略目标是否还能够达成?” 邢亮的问话,让众人都皱起眉头,又陷入了沉思之中。倭寇此次南侵新竹,出动的兵力大约是一万二、三千人,其中西路是倭寇的主力,将近8000人;东路作为辅攻只有4000多人,且战斗力也要比近卫师团弱一些。有鉴于此,抗日联军制定的作战思路就是‘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东路集中大约20个营的兵力,伺机吃掉倭寇的东路军。不过,这一作战方案存也在着一个极大的难点,就是台湾的地形过于狭窄,东西两路日军最多也就相距三、四十里远,一旦不能将其迅速歼灭,西路日军就会前来救援。本来,抗日联军是打算通过不间断的sao扰,尽量迟滞西路日军的行军速度;与此同时,对东路日军实行诱敌深入,从而拉开两路敌人的当子,然后再集中力量消灭东路的倭寇。然而,不知道是敌人已经对此有所防范,还是比志岛支队上次被志愿军打怕了,尽管抗日联军在东路的sao扰袭击要轻许多,它们却并不冒进。如今,日军已经距离新竹不远,如果再不发动对东路日军的围攻,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吴统领、杨统领,你们二人对这一仗有何看法?”见大家还是沉默不语,邢亮开口向吴彭年和杨载云问道。 吴、杨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同时站起身来,异常恭敬地答道:“大人神机妙算,属下但凭大人吩咐。如有所派,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望着吴彭年和杨载云平静严肃的面容,邢亮心中一叹:抗日联军是顺利组成了,然而各部之间的互不统属,还是极大地制约了抗日联军的战斗力。这次新竹保卫战,己方的兵力还在鬼子之上,可双方实力的对比却截然相反,抗日联军的战斗力远不能与小鬼子相提并论。当然,这其中武器装备以及训练水平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指挥系统上的松散联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抗日联军在具体的作战思路上也依然没有完全统一意见。自己提出的‘以山地游击战为基本作战方式’的观点,尽管在北埔会议上得到了确定,但如果不是自己有新竹-中坜七战七捷的巨大声望做后盾,也不会如此顺利就获得通过。就拿吴彭年和杨载云二人来说,他们虽都对自己表现得极为恭敬有礼,可他们心中却不见得赞同自己的作战思路,只靠游击战就能打败小鬼子吗?志愿军入台的第一战,让自己赢得了台湾各界人士的尊重,但要想完全获得黑旗军、新楚军以及新苗军全体将士的信任与认同,却还要看自己这一仗打得如何?” 想到这儿,邢亮将信任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萧山。自志愿军入台以来,萧山在一连串战斗中一再表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已经完全让邢亮放了心。他知道,这个生长于大山之中的年轻人,已经在战火中成长为了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对目前的形势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萧山一扬他英挺的剑眉,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走到前面墙壁上悬挂着的那幅手绘的台湾地图前,他侃侃而谈:“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虽然是我们既定的作战方针,但‘持久战’才应该是我们始终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其实,单纯从这一仗来说,我们不一定非要谋求全歼东路日军,消灭它一部分和全歼它的区别并不算很大。只要我们能够有效解除东路日军的威胁,也一样可以达成我们预先制定的战略目标。” 稍微停顿了一下,萧山又指点着地图解说道:“大家来看,东路日军最晚后天就将越过大姑陷河,到达关西东北,而西路日军也将沿着铁路线威胁大湖口。两路日军不但将会在此时将距离拉至最大,而且他们之间还有几条大姑陷河的小支流和龙潭陂这一战略要地做阻隔。一旦我们对东路日军展开围歼,将最少可以赢得半天以上的时间,就算它们最终能够坚守到与西路来援之敌会合,恐怕也将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对三角涌、大科嵌一线进行控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