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二十五章拳拳赤子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拳拳赤子心 (第1/3页)

    第二十五章 拳拳赤子心

    让冯华没有想到的是,义勇军的这次修整竟然修整了两个多月。在修整期间,虽然其他战场打得很热闹,但是日军对东线只佯攻过一次,其余时间都很平静。

    1894年12月13日,桂太郎中将(此人后来曾多次出任日本首相)率领日军第三师团侵占海城,于是不但辽阳、奉天受到威胁,而且从营口、牛庄直到辽西的锦州都大为震动。

    12月19日,75岁的四川提督宋庆统率马玉昆、刘盛休等部万余人,与日军在缸瓦寨展开激战。日军出动了第三师团的主力,加上预备队,在付出了伤亡300多人,冻伤1000余人的代价后才勉强占领缸瓦寨。同日,日军第二军一部攻占了复州。

    由于李鸿章的淮军系统无论海上作战还是陆上作战每战必败、腐朽无能之极,清廷中的主战派乘机群起攻之,一面对李鸿章及其部下交章弹劾,一面要求启用湘系的军队。12月中旬,湘系硕果仅存的元老、两江总督刘坤一在翁同龢的提议下,被任命为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钦差大臣,进驻山海关,全权节制关内外诸军。湖南巡抚吴大澂和四川提督宋庆为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的帮办大臣,任刘坤一的副职。

    刘坤一到任后,首先奏调前在两江任内招补的皖南镇总兵李占椿果胜营等计步军十五营、马队三营,刻日兼程北上。为怕此缓不济急,又奏调已抵京的程文炳军及新疆提督董福祥军等前往山海关,加强山海关一线的防务。另外,为了扭转清军被动挨打的局面,他经与吴大澂和宋庆协商又制定了收复海城的作战计划。关外原本就还有相当数量的军队,再加上刘坤一、吴大澂先后从湖南、湖北、安徽调动了魏光焘六营、李光久五营、余虎恩八营、刘树元六营等湘军旧部出关,一时间用来向海城进攻的清军达到了一百多个营、六万多人的兵力。

    冯华原本估计,一旦围攻海城的战斗开始,自己的远征军应该很快就会被调到前线,加入到进攻的序列当中去。然而,他最后等到的却是继续驻防摩天岭,协助聂士成、依克唐阿防备日军从东路进犯辽阳的命令。冯华虽然心中急得火烧火燎,但是“军令如山”他也丝毫没有办法,只得一面命令部队继续积极训练,加紧备战,一面苦苦的思索着如何应对后面的局势和办法。

    1894年12月下旬,日军第二军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率部8000人进犯盖平,盖平守军章高元部英勇抵抗,血战十昼夜。

    1895年1月8日,章高元部下营官杨守山、李仁党力战阵亡,士兵死伤过半,盖平陷落。清政府担心日军会乘胜进犯北京,只得把先期到达海城外围的魏光焘、李光久部湘军撤离海城前线,回援营口、牛庄,扼守盖平通往锦州的通道。

    这些日子,冯华每天除了就日常工作与义勇军的其他领导人员进行一些沟通交流,以及对部队的训练备战情况做例行检查外,他剩余的时间几乎都呆在了自己的屋子里。

    这天,出过早cao之后,冯华象往常一样草草的吃了几口饭,就又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刚刚坐下,就听到邢亮在屋外喊道:“华哥,你在吗?”

    话音未落,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挑,邢亮那魁梧的身影带着一股寒气闯了进来。跺了跺挂在脚上的积雪,他冲着冯华嘿嘿一笑:“华哥,不好意思,又没打报告!”

    面对着自己兄弟憨厚真诚的笑脸,冯华无奈地摇了摇头,紧绷的脸上亦露出了一丝笑容:“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还说呢,华哥!你这些天一头扎进屋子里,到底在干些什么呀?”

    听到邢亮的问话,冯华的脸色不由得又沉重起来:“老亮,你来得正好,我有些想法要和你念叨念叨,你帮我参谋一下…”

    邢亮拦住了正想往下说的冯华:“华哥,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不如出去透透气儿,到外面谈?”他不待冯华点头,抢先一步跨出门外。

    天气还真是难得的好,雪后初晴,明朗无风,淡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好似穹顶一般笼罩着白茫茫的大地。阳光虽显得明媚,但大地得到的那一点点热度仍然难以抵挡关外的严寒。在阳光的照射下,周围的房檐、树木上挂着的冰柱和山峦洼地里的坚冰,反射出无数点晶莹的寒光,显得特别的清冷而又恬静。

    两个人漫步走到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上,警卫人员知道首长在谈问题,远远的跟在后面。

    冯华沉声对邢亮说:“老亮,甲午战争后面的形势你还清楚吧?”

    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邢亮微黑的脸上一红:“华哥,我只是知道个大概其,具体情况就说不上来了。”

    冯华稍微停了一下,然后缓缓的叙说起当前的战局及发展的形势来:“日军攻陷海城后,鉴于渤海湾冬季封冻,登陆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