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风急霜雪涌 (第2/3页)
一般的门房梁武将头探了出来。 “梁武,是我!你家先生在吗?” “啊,杨公子呀!我们先生在家呢,您快往里请!今天是怎么了,这么冷的天,还下着大雪,大家伙儿怎么都来了?”看到站在门外的是平时总来找梁启超的杨度,梁武连忙热情的招呼道。 “噢,还有别人来吗?” “可不是嘛!一大早先是麦先生跑了来,然后林公子和康少爷又结伴而来。这不,他们进去还没一盏茶的功夫,您又来了!”梁武一边引着杨度往院里进,一边继续唠叨着:“这京城的冬天怎么恁的冷,还是广东的气候好,最冷的时候穿个夹袍也就可以了…杨公子,我记得您也是南方人吧!为何却好像不怕冷似的?” “啊…我曾在河南归德住过几年,对北方的天气也有些习惯了!”杨度心不在焉的随口答道,脑子中却还在想着麦孟华、林旭和康广仁也冒雪前来的事:强学会和《中外纪闻》先后受到了查封,京城是肯定无法再呆下去了。看来,他们也坐不住了,亦在考虑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进门左转,穿一进院那一卷式的垂花门,再过二进院的过厅,杨度和梁武来到了三进院中。沿着院西的游廊,二人来至了梁启超的书房前。 轻步上前,梁武在门外禀报道:“先生,杨度杨公子前来拜访!” 一阵爽朗的笑声自屋中响起,旋即书房的门被打了开来。不过,率先迎出来的不是梁启超这个主人,而是一脸英豪之气,向来不甚拘礼法的康有为幼弟康广仁(名有溥,字广仁)。 “皙子,没想到你还真的赶来了!刚刚我们还说这么大的风雪,恐怕不会有人再来了,可是卓如兄却说皙子你的住处离此虽远,但却不会畏惧风雪路遥之苦。如果还有人来就一定是你,未想还真让他给说中了。”康广仁上前挽住杨度的手,笑着说道。 清澈的双眼闪过一芒奇异的神采,杨度开口道:“不过是一点儿严寒风雪,我又何惧之有!躲在屋中畏缩不出,岂是大丈夫所为?”说到这里,他冲着随后跟出屋来的梁启超招呼了一声:“卓如兄!” 微笑着颔了颔首,梁启超应道:“皙子,我正好还想找你。来,先进屋暖和一下,这一路上也冻坏了吧!” 望着梁启超面上那温和的笑容,杨度心中禁不住一热。早已被风雪冻得发僵的身子,此刻亦似感受到了那股温温的暖流,一下子变的柔软起来。 屋中充满了冬日里的温馨与舒适。火热的炭炉散发出微微的淡红色光芒,炉上刚刚烧开的茶水蒸腾出令人暖到骨子里的轻薄雾气…喝了两口热茶,杨度的身子才略略暖和了一些。将杯子放到旁边的茶几上,他不由得慨叹道:“今年的冬天可真是冷啊,一场风雪竟让人的心都冻得寒了。” 几个人皆是一阵默然,杨度这一语双关的话语,何尝不一言道尽了他们此时的心境。几个月里,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以无限的热忱忘我地工作,眼看着强学会一天天发展壮大、《中外纪闻》一日日影响深远。可是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在一日之间变得面目全非。以前受到各方支持的强学会被朝廷以“私立会党”之名予以封禁,《中外纪闻》亦因“妖言惑众”而停刊;许多的强学会会员听到消息后惊惶失措,纷纷遁匿。更有甚者,竟至泪流泣下,求当朝开恩。曾经红火一时的强学会,竟就此烟消云散、曲尽人终… 看到众人的情绪有些低落,梁启超忽的展颜笑道:“天还能总这么冷,风雪过后它总归会放晴。皙子,你可是一向心存高远,今日为何突发此感慨,难不成你也对当前的艰险有了退避之心。” “杨度岂是畏难避险之人,不过是慨叹京城再也无你我的用武之地罢了!此处既已留之无益,不如再重新确定一下今后的行止。”杨度眉毛一挑,傲然地说道。 “噢,皙子你可决定了自己的去向?” 摇了摇头,杨度怅然道:“还没定下来。我今天前来,便是想听听卓如兄你的意见。如果没有更好的去处,我想先回一趟湘潭石塘铺老家。毕竟已经有三四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母亲的身体怎样了!” 杨度的话音刚落,林旭插嘴道:“我和广仁兄的想法也与皙子一样,不欲再滞留于京师了。天下之大,我们又有何处去不得?如今,大清北有‘旅大’,南有‘湖广’,皆是政治开明,大有希望之所在。这两日,已经有人奔这两处地方去了,我们不如也去闯荡一番,也不负这男儿的大好之躯。” “是呀,卓如!你在京师久已,对各方面的情况都很熟悉,又与冯华多有接触,就帮我们拿个注意。看看是北上‘旅大’好,还是南下‘湖广’有利。”康广仁亦在一旁催促道。 看着杨度、林旭和康广仁热切而信任的目光,梁启超不由得心潮起伏:当初因志同道合走到一起的这帮朋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