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五章贤士困缚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贤士困缚轭 (第2/3页)

思痛,‘下哀痛之诏,作舍旧之谋’,奋发有为,以雪斯耻!”

    擦了擦眼中的泪水,光绪点点头:“这一切朕都明白,只是每每想起这些事就让我心头郁闷异常、难受之极?我就不明白,凭我堂堂中华大国怎么连个小日本也打不过?难道真的是大厦将倾,毫无办法可想了吗?”

    看到皇上还在为条约的事苦恼不已,翁同龢不由得想到了冯华。他将话题一转:“皇上,冯华来了。”

    闻听此言,光绪马上来了精神:“噢,冯华终于来了。翁师傅,赶快宣冯华进宫,朕要见他!”

    “皇上龙体欠安,依老臣之见,召见冯华也不急于这一天、半天的时间。”翁同龢劝道。

    “冯华学自西洋、忠心报国,辽东破敌更是尽显其大将之才,朕思贤如渴,急欲见他久已!”光绪十分兴奋,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红色。

    担心地看了一眼皇上,翁同龢应道:“皇上,臣已经见过冯华了,此人仪表、谈吐和见识俱都非常出色,确实乃绝世之材。而且,在台湾问题上,冯华还有一个设想,或许能够亡羊补牢,稍微挽回些许不利的局面。”

    翁同龢的这句话就如同一剂“十全大补丸”立刻就让光绪的整个人都焕发出了一股异样的神采。他急切地问道:“翁师傅,到底是何办法?赶快说来听听。”

    当下,翁同龢把冯华对中日目前形势的分析以及“秘密资助志愿军渡海援台,拖垮倭寇”的设想详细描述了一番,最后又补充道:“皇上,臣以为冯华对形势的把握以及敌我情况的分析都极为准确。《马关条约》既然已经签字盖章,就不宜贸然毁约,否则很可能会招来泰西列强的不满,并给他们以可乘之机。如能在台湾做活这个眼,就成了这盘棋能否反败为胜的最后机会。臣也认为,只要能利用台湾各界反对割台的力量,把倭奴长期拖在战争的泥潭里,用不了太久倭人的经济必然支撑不住,这场战争最终‘鹿死谁手’还真的不好说呢!只不过,具体该如何援助台湾,还应该从长计议,不能让人抓了把柄去。”

    犹如拨云见日一般,光绪压抑的心情由于这一线希望的存在豁然开朗起来,他站起身激动地说道:“只要能保住台湾、澎湖,只要能打赢这场战争,就是付出再大的代价朕也愿意尝试!”刚说到这里,光绪猛然感到一阵眩晕袭来,身体晃了几晃又坐回到了龙椅之上。

    “皇上,皇上…来人呀!赶快叫太医来。”看到皇上伏在御书案上久久没有动静,翁同龢不由得大惊失色,忙不迭地向外呼喊起来。

    接到翁同龢传来的皇上再次病倒、觐见日期只能往后推迟的消息,冯华暗自叹了一口气:“看来,尽快结束此次京师之行恐怕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前面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波折在等着自己。”

    事情的发展果真就像冯华担心的那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冯华虽然并不想让义勇军卷入到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之中,可是由于义勇军在辽东战场上的突出表现,冯华和义勇军已经处在了风口狼尖之上。各种政治势力决不会容许这么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可以飘然置身于事外。

    5月5日晚饭过后,冯华和李九杲正在厅中商量后面这些时日该如何安排,突然刘三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冯爷、李爷,外面来了两个人,要求拜见二位爷。”

    冯华和李九杲俱都为之一愣:他们来京并未大事声张呀!而且除了有数的几个人,没人知道他们住的地方。可是现在,才刚到京师几天,就有人找上门来,真是让人感到纳闷。

    “来的是什么人,你问过他们的姓名没有?”冯华沉声问道。

    “是两个书生打扮的人,其中一人大约三十多岁,另一人也就二十出头,他们只是说自己姓康、姓梁,有要事拜见二位爷!”

    “康、梁!”冯华不由得心中一惊:“难道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两个维新派最著名的领袖?他们怎么会知道我住在这里?他们找我究竟有什么事?”

    稍微沉吟了一下,冯华对刘三儿说:“好吧!赶快将他们请进来。”

    看到冯华站起身,准备出迎的样子,李九杲急忙拦阻:“大哥,还是小心一点儿,不要被有心人算计了。”

    微微一笑,冯华答道:“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两个人可能就是那天去都察院上书的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梁启超,他们来干什么?大哥,不管来者是谁,都要小心为是,我还是要布置一下。”虽然李九杲对大哥的判断十分信服,但为了确保大哥的绝对安全,他仍旧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看着李九杲的认真劲儿,冯华心中禁不住再次一热。无奈地摇了摇头,冯华也随着他走了出去。

    康有为偕同梁启超静静地站立在院子门口,从表面看来,他的神色异常从容,其实他此刻的思绪却如同万马奔腾,根本就无法平静下来:从青年时代起,自己就立下了‘竭吾力之所能为以救世人’,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凌云壮志。中法战争之后,目睹国势日蹙,自己以一介布衣之身,发愤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是让自己忧愤之极,积极联络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再次上书当今圣上。希望皇上能大胆破除旧习,更新大政,以图自强,终雪割地赔款之奇耻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