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十四章大义炳寰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大义炳寰宇 (第2/3页)

启超说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雨眼看着就要下起来了,康先生、复生兄、卓如兄,你们也尽早回去吧!”

    微微点了点头,谭嗣同颇为伤感地说道:“子夏,来京的这二十几日实在是让我感慨颇多,尤其是与子夏你相识、结交更是让我深感不虚此行。今日一别,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谭嗣同的真情流露,令冯华心中极是感动,他们两人虽然只有短短的数次相会,但是同样真诚、豪爽的性格,以及为国为民请命的远大抱负,让他们一见如故、情同至交。紧紧拉住谭嗣同的手,一向感情不外露的冯华也不禁唏嘘不已,久久都没有说出话来。

    有感于冯华与谭嗣同的深情厚谊,梁启超朗朗一笑:“人生自古伤别离,复生、子夏诚乃性情中人也!不过,你们也不必如此伤感,子夏此次回去必可大展宏图,如果复生兄有意,不妨到旅大与子夏一同施展胸中的抱负。”

    “是呀!冯华此次进京得蒙皇上授予‘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正欲借此良机,为中华之崛起一展所学。康先生、复生兄、卓如兄,你们要是看得起冯华,不如到旅大与我共建特区、再创中华辉煌?”借着梁启超的劝慰,冯华适时向三人提出了正式邀请。

    “为中华之崛起一展所学”的提议,使谭嗣同精神为之一振。仔细思考了一番,他欣然说道:“既蒙子夏不弃,嗣同又岂敢相拒。待我此次回家拜见过父母之后,必当前往旅大与子夏一会!”

    谭嗣同允诺前来相助,令冯华大喜过望,连声说了几个“好!”字之后,他又将探询的目光投向了康有为、梁启超二人。

    其实对于冯华,无论是康有为,还是梁启超都是极为佩服。甲午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他们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而“公车上书”的毫无结果更是让他们忧愤之极、无可奈何。可是自从这个年轻人出现以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变法维新运动之所以能开展得如此顺利,冯华绝对居功至伟。虽然这个年轻人对改革变法的一些观点、看法,康有为至今也不甚赞同,但向来心高气傲的他也不得不承认冯华的这些做法,取得的实际效果确实非常突出。不过,要让他改变自己原来的变法设想,到“旅大经济特别区”屈尊于冯华之下,却也是康有为万万不能忍受的。

    见康有为只是不置可否的微微点点头,梁启超不由心中一叹:自己老师的脾气秉性,他可是知之甚清,凭他的才情与傲气,是断不肯屈尊于人下的。没奈何,梁启超也只得冠冕堂皇地说了几句“一定前去拜访”的客套话,并没有给冯华一个明确的回复。

    知道事情不可强求,冯华并未再多做邀请,只是朗朗地一笑,向三人一抱拳道:“既然如此,冯华与诸位就此别过,我会在旅大恭候着各位大驾光临。复生兄,一定要早些过来啊!”说罢,冯华与三人依依分手作别。又是一阵嘱咐后,他与站在不远处的李九杲一起向着停在路边的马车走去。

    风是雨的头。渐起渐疾的凉风驱走了刚才的潮湿闷热,大片大片积雨云慢慢从天边压了过来,早已等不及了的车把式扬起了鞭杆,抖起了几个清脆的响鞭,sao动不安的马儿如同脱缰野骥,奋蹄疾飞。

    按照计划,冯华他们还是要先到通州张家湾,然后再乘船顺北运河而下,前往天津。可是,就在他们还没走多远,一直耿耿于未能与秋瑾作别的贺菱儿和龚芳,突然惊喜的发现一个身穿青色儒衫、她们熟悉异常的身影,正静静地站在前面不远处的路边望着他们。不等马车完全停稳,欣喜若狂的她们就一声欢呼,跳下车向着秋瑾跑去。

    能在临别之际再次看到心中一直不能忘怀的秋瑾,冯华心中感到了一种异样的温馨与平静,不管今后与秋瑾会有怎样的结果,他都会把这段儿感情的经历深深埋在心中。轻轻走到距离三人说话的不远处站住,冯华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刚强的女子,依然还是那么英爽洒脱,但俏丽无比的脸上却多了一份儿以往没有过的轻松与决然。

    又是一阵欢呼,贺菱儿和龚芳同时跳了起来,二人扭过头冲着冯华喊道:“冯大哥,秋jiejie说想和咱们一起去天津,你说行不行?”

    心中一阵惊喜,冯华快步走过去说道:“当然可以了。不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不等秋瑾回答,心直口快的贺菱儿率先抢着答道:“秋jiejie已经决定离家出走,与那个不学无术、胸无大志的王廷钧分道扬镳了。秋jiejie今后要走自己的路。”

    贺菱儿的话,如同一声巨雷在冯华耳边响起。秋瑾竟然在这个时候就毅然离家出走,她的命运还真的因自己的到来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本来,冯华已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