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是血浓于水 (第2/3页)
清了这是一只成年台湾白喉黑熊,身长大约有一米五左右,它身体硕壮、皮毛油黑,胸颈处有一弧状白带。由于发现了生人,黑熊也停止了前进,嘴里发出令人心悸的低吼。邢亮在东北林区时也遇到过狗熊,他知道除非感觉到了危险,黑熊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遇到黑熊也不可惊慌失措,急忙逃跑,那样反而会惊动黑熊。因此,他急忙喊了一声:“不要招惹它!” 邢亮的话并没有得到回应,只听得“嗖,嗖”两声,风氏兄弟的两支弩箭还是不为所动地射了出去。不过,那黑熊看似笨拙,其实却行动敏捷、肢体灵活,两支来势强劲的弩箭,没有射中它的要害之处,而是一前一后分别插在了黑熊的左肩和后背上。受到攻击的黑熊被彻底激怒了,只见它大吼一声,直立起身体,凶猛地向众人扑了过来。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行事标准。来自二十一世纪初的邢亮,从既能够保护野生动物,又能够保障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不要招惹它!”;然而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赛夏人,本来即以狩猎、田耕、采摘作为他们生活的来源,况且如果能将这么大一只黑熊杀死,他们就能作为勇士获得整个部落的尊敬。因而对于邢亮的劝阻,他们根本就不屑一顾,赛夏人里只有勇士,没有胆小鬼。就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二人仍是毫不犹豫地向黑熊发动了攻击,只是没有想到,这只黑熊是如此强壮灵活,他们匆忙间的两箭齐发,并没有让黑熊失去攻击能力。 黑熊原本就力大无穷,此刻凶性大发之下,更是所到之处,竹茎折断、乱叶如飞;它那小蒲扇般的足掌粗壮厚实、爪利如刃,只要被它击中或抓住,定会骨折筋断,被它撕得粉碎。这时候,风氏兄弟已经没有机会再次张弩射箭,只得扔掉弩弓,手持长矛不断地腾挪闪避,与黑熊周旋。由于事出突然,邢亮、徐镶等人虽手握快枪,却因怕误伤风氏兄弟而有劲使不出来。看到二人在黑熊灵敏有力的扑击之下,已然有些手忙脚乱,险象环生,几个人只得涉险迎上前去,加入了人兽搏斗的战团。 那黑熊见又有人欺了上来,便舍弃了风氏兄弟,愤怒地吼叫着,张开血盆大口冲着邢亮等人直扑过来。一直愁着找不到下手机会的邢亮终于找到了最佳的角度和时机,手起枪落将一颗子弹射进了黑熊的喉头。受到致命一击的黑熊闷哼一声,应声扑倒在地,抽搐了几下,再也不动了。台湾黑熊一般生活在海拔一千多米以上的山林里,它不冬眠,寒冷的季节会下到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觅食。可是不知为什么,这只黑熊却在深秋季节就早早地从高海拔林区跑了下来,无端地送了一条性命。 在赛夏人部落里,能够猎杀黑熊的猎手均被视为勇士,会受到全部落的尊重和敬仰。此时风氏兄弟看到这黑熊被邢亮一枪毙命,且子弹准确地从黑熊的喉头穿过,不由得佩服万分,眼睛里充满了对邢亮的敬意。那些警卫人员是早知道总指挥枪法的,但徐镶却只见识过邢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刻亲眼见识了他的神枪,更是赞声不绝,敬服得五体投地。 说话间,众人已走出了竹林,眼前是一片山间谷地和层层梯田,再远处的山坡上是一群由高低错落的竹屋组成的赛夏山寨,特别显眼的是山寨中那足有三层楼高的楠竹搭建的瞭望塔楼。 大概是瞭望塔上的人早已经把情况通报了寨子,只见一个身着对襟上衣,前胸带有菱形花纹布饰的精壮汉子,在一群赛夏男子的簇拥下,快步迎了出来。徐镶低声告诉邢亮:“来的就是这个部落长老会的社长(赛夏的村寨称为社,社长即酋长),也是风起、风扬的父亲风大山。” 邢亮微微点点头,仔细地打量起这位风长老来。风大山大约五十岁左右的样子,有着山里人惯有的黝黑皮肤和强健身体,脸上刺青的图饰花纹,让人难以看清他的神情脸色。不过,从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目和身上隆起的肌rou就知道他在部落里是个强有力的人物。 风大山虽然第一眼就看到了那只黑熊,但并没有理会,还是很礼貌地招呼客人。徐镶、邢亮等人则按照赛夏人的礼节,向风长老行了致敬礼,风大山回着礼,高兴得拉住徐镶的手说道:“徐贤侄,听说你带兵打仗去了,是什么风又把你吹来了?” 徐镶笑道:“你老倒是消息灵通。” 风大山有些得意的样子,摸了摸下巴上那不太长的胡子答道:“别以为你老叔猫在山沟里不知山外的事情呀!”说到这里,话题一转:“贤侄,这几位眼生的很呢,咱赛夏人可从不冷落客人啊!”徐镶重新介绍了主客双方。当风大山得知黑熊是邢亮猎杀的时候,露出既惊奇又崇敬的神色,挑起大拇指连声赞道:“勇士,了不起,了不起!” 进了山寨后,许多赛夏村民都停下手中忙活的工作,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客人,并纷纷拥上前围观风起、风扬抬着的那只死黑熊。大概是风氏兄弟说明了原委,寨子里无论男女老少无不向邢亮投去钦佩、赞美的目光。尤其是听风大山宣布说:“坪埔的客人们将把黑熊作为礼物送给部落”时,全寨更是欢声雷动,青年男女们更是围着客人们跳起了臀板(把一串竹管和贝壳垂于臀部,舞蹈时互相撞击,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唱起了杵歌(用捣米的木杵敲击石板,奏出节奏不同、如钟似磬的乐声,用以伴奏的歌曲)。 看起来,村民们对徐镶都非常熟悉,不断有人上前与他打招呼。由于徐镶不时要应酬,风大山也总是停下脚步与一些村民说话,倒给了邢亮他们观察村寨的机会。与山外边烽火连天、血雨腥风相反,山里边一点也没有受到战火地波及和影响。男子耕田、狩猎,妇女织布、采摘一如往常,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看到邢亮对山寨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