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十九章风口血淬中华尖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风口血淬中华尖行 (第1/3页)

    第十九章 风口浪尖行

    冯华、李九杲刚刚从李鸿章的宅邸回到旅馆,商德全就兴冲冲地带着八、九个行色各异的中外人士来到了“大生字号”旅馆。

    自1860年天津开埠以来,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洋人日益增多,而津城百姓对这些举止怪诞的番夷洋毛子也从开始的看“西洋景”逐渐变得习以为常。这宫北大街上洋人的往来十分频仍,不但有英商高林洋行、法商亨达利洋行、俄商萨宝石洋行等多家外国商行,而且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严又陵先生的府上也经常有洋人出入。因此,虽然一下子拥进来这么多外国人,但见怪不怪的“大生字号”旅馆的伙计却并未对此感到很诧异。

    通过介绍,冯华了解到那两个紧跟在商德全身后的英武青年,就是曾经与他一同留洋德国的孔庆塘和腾毓藻。而站在边上一言不发、沉静稳重的年轻人叫黄钟瑛,早年曾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后充任北洋水师济远舰船员。黄钟瑛勇猛善战,不善言谈,直到冯华问起他来,才简洁的作了自我介绍。不过,在所有的人中,黄钟瑛给冯华留下的印象却是最深的。

    六个洋人中有一人是商德全在武备学堂炮科学习时的德国教官艾德,另外几个人依次是曾在北洋水师定远舰、镇远舰和济远舰上都担任过教习的德国人依弗兰脱、威海鱼雷营德国教习哈孙、威海卫基地的德国工程师亚博烈希脱,以及威海海军医院的英国籍医生科尔克和鲍德均。

    这几个外国人有的原来就认识商德全,有的则是通过艾德的关系才与商德全结识。他们当初远离故国,飘洋过海来到中国,虽然有服务于各国政府扩张政策的因素,但就个人而言无非是来中国淘金。随着威海陷落以及北洋舰队的覆灭,很多和他们一样效力于北洋水师的外国人以及一部分北洋水师的官兵都流落到了天津。由于实际上已经处于失业状态,因此他们非常急于找到一个新雇主,得到一份新的工作合同。

    虽然每一个来访者都对冯华的大名如雷贯耳,也对他的出身有所了解,但看到冯华热情洋溢地与他们一一握手,并用熟练的英语向几个外国人进行致意问候,还是让所有的人大感惊奇。尤其是那几个洋人,在他们眼里大清的官员不但大都“土”得掉渣,而且亦十分古板,非常注意双方身份地位的尊卑高下,然而这个当今大清国威名最盛的年轻将军却一点儿都不一样。他温文尔雅的举止、真诚热情的话语,以及不经意间露出的那股令人心惊胆颤的气势,都让他们觉得这个年轻将军果然是“盛名之下,言之不虚”心中对他充满了深深的好奇。不过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直随侍在冯华身后的那两位美丽大方的小姐(贺菱、龚芳),竟然也能够用发音准确纯熟的英语请他们喝茶。措手不及之下,这些走南闯北的大男人们居然被闹了个手足无措,他们那拘谨忸怩的神态,令冯华等人也莞尔不已。

    艾德他们几人已经在中国工作了许多年,汉语都有相当的基础,而冯华的英语和商德全的德语又都说得相当流利,双方交流起来并不困难。经过深入细致地了解,冯华对来访者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他们不但各有所长,而且办事踏实认真,正是义勇军最需要的人材;而冯华的平易近人,以及他在交谈中展现出来的风度与魅力,也让这些人暗暗心折,佩服不已。由于互相都很满意,因此交谈结束后,冯华立即与孔庆塘、腾毓藻、黄钟瑛以及六位外国人议订了应聘事项,并草签了雇用合同,双方皆大欢喜。

    冯华、李九杲送走商德全等人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回到房间中,黄德贵早已经等候在那里。

    还没等冯华开口,李九杲就急不可耐地问道:“五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小鬼子的刺客找到没有?”

    “自打你们从李鸿章府上回来后,‘大生字号’旅馆的周围就出现了一些形迹可疑之人,大哥的行踪应该已经被人发现了。不过,这些可疑分子我都已经安排人进行了监控,只是短时间内很难将他们的身份都一一辨别清楚。”黄德贵沉声答道。

    听到大哥的行迹已经暴露,李九杲不由得有些发急:“大哥,既然最主要的两件事都已经办完了,我看为了保证你的安全,咱们还是尽快回辽东吧!”

    冯华眉头轻轻地皱了皱,心中也禁不住有些犹疑起来:如果说自己对安全一点儿都不担心,那也是自欺欺人。可是与曾经担任北洋海军总查职务的德国人汉纳根见面,是离京前就由翁同龢安排好了的,自己总不能说走就走吧!另外,严先生那天也说,虽然他目前尚不能去旅大助自己一臂之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