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月含烟3 (第3/4页)
揣摸着郑家的人不一定当天就往回走,便私下打发丫环出去找一找郑家的人。吩咐丫环,万一见到郑家人,一定要打听到郑俨的消息。丫环走后,胡女便一直坐在自己的门口等消息。 快到中午时候,丫环从外面回来对她说:“出去找了好长时间,哪也没有,赶到要回到家门口时,刚好碰到了郑家的人。原来他一直在咱们府宅的周围转悠,他也正在找咱们。” 小姐见说,心中立刻觉得一股热意,忙问:“他找咱们有啥事?” 丫环说:“郑家少爷托他务必见到小姐才能回去。” 小姐问:“他说什么了?” 丫环说:“他倒没说什么,只是把这个交给我,让我交给小姐。说郑少爷祝小姐千福万福。还说是原本郑家少爷嘱咐他要直接交给小姐的,只是已经耽误了一天,不敢再耽误了。既是看到了我,就如看到了小姐,只好托我转达这份意思。”说完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包裹递给小姐。 胡女打开包裹一看,原来是一个用木头雕刻的小马。那马雕得小巧玲珑,还用黑色漆得油光睁亮,是北方人最喜爱的装饰品。小姐把它放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半天,又把它放在床头,细细地端详。 丫环站在旁边傻呆呆地看着小姐,直到觉得没趣了才自己不声不响地退了出去。丫环走后,小姐更是发呆不已,几乎一个下午就是一个人坐着,不和任何人说话。 胡家虽重礼节,但不拘泥,每当有人给小姐提亲,都必与女儿协商,征求女儿自己的意见。然而小姐总是心高性傲,对所来提亲者,多是指东说西,提出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弄得众多高官显贵家的提亲者都是乘兴而来,失望而去。也有人品较好者,却因家中条件差些,看着胡家女儿的才貌和人品,虽然有心攀高,也只好知难而退。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也就把小姐的婚事拖延下来。胡家两夫妻知道女儿心事,虽然心急也不强求,宁愿顺其自然,致使小姐的婚事始终没能订下来,就这样耽误着。 仲秋时节,满月像银盘一样高挂夜空,胡国珍一家围坐在院中桂花树下,一边饮酒一边赏月。胡家如花似玉的两个小姐,一个穿着粉红的外裙,一个披着嫩绿的斗蓬,对着桂树坐在菊花丛旁,仿佛是一幅天上织出的锦绣美女图。大小姐心中有事,一直没有说话,二小姐本来就语迟囗慢,小弟弟太小不懂事,席间只听胡国珍一人说东道西。 皇甫氏听着胡国珍说得腻烦,对他说:“你一个人说话也该累了,让孩子们放松放松吧。” 胡国珍说:“就是因为她们不说话,我才这样没完没了的说。好了,这回听你们的吧。” 大小姐见说,便没话找话地说:“天快凉了,南方还很热,北方就更冷了。” 皇甫氏说:“可也是,咱们北边那些亲戚也好长时间没来信了,不知他们过得怎么样?” 胡国珍说:“还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天一天地混日子。” 皇甫氏说:“郑家到黄河北边去多长时间了?” 大小姐说:“好几个月了。” 皇甫氏说:“其实也真不该把人家安排那么远,人家把咱们当亲人,抛家舍业地来投奔咱们,咱们这么一弄,反倒对不起人家了。” 胡国珍瞪着眼睛说:“还不是你死活地要让他们离咱家远一些?要是依我的意思,我把郑俨那孩子留在身边,也有个听使唤。贴心的人。” 皇甫氏说:“也是那天我的心太急了些,再说,要是当天就知道他们两个人遇见了那些北方达子对北方人的蔑称,还救了咱们一大家子的命,我也就不那么生气了。” 胡国珍也看了一眼女儿说:“这事也怨你,这么大的事,为什么当时不说出来,让我们事后才后悔。” 女儿说:“看你们当时的架式,生气的那个样,当时谁还敢说话?” 皇甫氏看了大小姐一眼,对胡国珍说:“也是怨我一时生气。其实,我也早就看好郑俨那孩子,心中还盘算着过两年给他提亲呢,按理说也真该避避嫌疑,所以才让他们离咱家远一些。” **** 小姐见两位老人说到郑俨,心中窃喜窃羞,站起身拉着meimei走了。她心知,两位老人看好了的人和自己看上的人是一致的,这就说明,喜事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只要有机会,老爷是会把郑俨调回来的。 她高兴得当夜给郑俨写了一封信,把爹娘说的话都写了上去,还一再嘱托郑俨快些让家人来求亲,把亲事定下。第二天,她早早便托人把信寄了出去。 从此,她心中有了希望,盼望着郑俨早一天回到身边来,盼望着早日与他成亲。要是能和郑俨在一起过日子,今生也就再无所求了。 刚到冬月,皇甫氏因年纪大了体质羸弱,一时不注意犯了北方人常得的哮喘病。胡家小姐每日里围在mama的身边持候,时常为母亲说些笑话解闷,唯恐有一点闪失使母亲心中不快。女儿的孝心,真让皇甫氏从心中感到了人间的天伦之乐。胡国珍看在眼里,也对自己家庭的这种和谐气氛心满意足。 正在胡家人沉浸在温柔之中的时候,朝庭突然下来很多人,还带着皇家的大马高车传皇帝的圣旨诏书,宣胡家大小姐跟随钦差即刻赴京进宫,并册封她为宫廷才女。充华世妇。 这虽说是一件大好的喜事,但众人皆知,外邦女人进入宫门“伴君如伴虎。”况且对于他们这种人家的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