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千年恨2 (第4/4页)
胡太后也跟着跳出宫门,从旁人手中夺过弓箭,嗖。嗖。嗖三箭射出去,不偏不依,房上两人惨叫着应声倒下,又狠狠地摔到地上。 众卫士冲过来一看,一人箭贯咽颈已经没气了。另一人身中两箭,后腰部和大腿各中一箭,还在呻吟。郑俨知是太后有意留个活口,更上前一把提起那人,拽去他蒙脸的黑布,又一下子把他扔到太后的面前。 郑俨用一只脚踩着那人,厉声问道:“快说,谁派你们来的?” 那人闭着眼睛不说话,郑俨连问几声依然如故,气得郑俨用脚踹了一下他身上露出的半截箭杆,立即疼得那人嗷嗷地叫起来。 胡太后向那人说:“快快从实召来,免受皮rou之苦。” 黑衣人低沉地说道:“皇,皇…” 胡太后大声地喝道:“住口!”然后看了郑俨一眼。 郑俨会意地暗示了一下,便令人将那刺客押解下去,并随口吩咐道:“不准为他医治伤口。” 这时,徐纥等人也闻讯赶来,帮助太后安排好相关的事务,将太后陪送回寝宫,待太后睡下后才纷纷退出来。 徐纥甩开众人,急招郑俨离开宫中,来到自己府宅对郑俨说:“今日事件已经明明白白,当务之急,生死抉择。为国家和身家,只能孤注一掷。并且此事只能你我二人担当重任,不能与其他人商量,也不能与太后请示怎么办,等事情办完,咱们俩人死而无憾了。” 郑俨会意地说:“太后心慈,死到临头还要自己退出。现在已是皇上。太后不可两立。今后若皇上主政,国家必乱。若太后留下,国家有救。依我的意见,留太后,去皇上。” 徐纥点头赞许,并说:“只能这样,只是要把皇上安置在一个最保密又最安全的地方才行,这个地方只好由你负责安排了,还要由你一直陪着皇上。” 郑俨说:“为了太后,我就作一次逆臣吧。等到事情平定以后,我再把皇上好好地交给太后,那时我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徐纥说:“那时,咱们俩人一起到岱岳泰山隐居去。” ****** 二月二十日晚,郑俨乘皇宫人心惶惶,估计元诩在显阳殿很孤立的时候,带着他精选出的一百名御林军来到显阳殿,准备把皇上劫到别宫龙凤渊去。 谁知,郑俨一进殿便发觉此时与往常不一样,他急忙进入里面,才发现殿中众人都在手忙脚乱地抢救皇上。郑俨忙分开众人,看见皇上已经因中毒而七窍流血,气绝身亡了。他大怒地呼喊随从,立即围住显阳殿,不准跑掉一人,不准走漏一点消息。他安排人员收拾皇上后事,并速报太后。 消息传到崇训宫,胡太后立刻软了手脚,说不出话来。她急得用手指着,让宫人把她抬到中宫显阳殿。元诩已经浑身冰凉,再也无回天之力了。胡太后抚尸痛哭,几次用头撞地,都被宫女扶住,郑俨等人见此更觉心中不忍。 尔朱嫔跪着向太后禀道:“皇上刚才还好好的,郑俨带兵一到就出事了。” 太后哭中传命:“速召元雍。元略。元钦。徐纥。李神轨等人进宫,立即拿下郑俨。” 众人闻听事变,急急忙忙。战战惊惊进宫来,一起拜于阶下,不敢抬头见太后。胡太后怒道:“此事是否你们干的?” 众人谁也不敢答话,唯徐纥原是心中有鬼,又因没有机会与郑俨勾通,怕郑俨一时疏忽弄出大事。心想,不说对不起做人根本,只好硬着头皮低身跪行两步,胆怯地对胡太后说:“臣略知此事,但不敢确定。” 太后发怒说:“你把事情经过从实讲来。” “此事不关别人,皆臣一人所断,郑俨所为。臣以为,皇上以亲为仇,外引豺狼,内藏祸心,调集强兵入京,必使京城数十万百姓涂炭,宫中数千生灵遭难,太后也面临绝境。这种生死关头,只能以国家和黎民为重。所以和郑俨商议要把皇上先保护在龙凤渊中,待事情平定以后再让太后和皇上母子俩人相见,臣让郑俨一人主办此事,再由臣来禀明太后。不想郑俨却弄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是臣和郑俨罪该万死。” 胡太后气愤地说:“带郑俨!” 郑俨已被卫士捆绑在门外,这时挣扎着跪在门口高声奏曰:“臣冤枉!臣确实曾与徐大人商量囚禁皇上的事,但毒害皇上的事实在不是臣所为。臣所带一百御林军,无一人带有任何毒物,更无人下此毒手。再说,臣进殿前皇上就已经遇害,请太后明查。” 胡太后哭泣无言,她令人严查宫中所有与皇上有关系的人,不管是谁,务必要查出真凶。很快有了结果,在尔朱嫔的房里查出了剩余有鸩毒的酒壶。尔朱嫔被兵士揪扯着押到太后面前,可她只是痛哭流涕地不说话。 胡太后气愤地对她说:“皇家从未亏待过你,为什么要这样狠毒?” 徐纥上前禀报说:“臣以为,既然她不说话,就应该送到刑部交官讯问,彻底查出事件原委,再做处理。” 胡太后点头应允,军士们押着尔朱嫔离去,尔朱嫔还是只哭不说话。 元雍等人跪禀:“国朝不幸,皇上崩殂,太后虽然哀伤,但应以国事为重,摒弃个人私怨,一心整治救国。” 胡太后抽泣咽噎,半晌说了一句:“你们为什么不想想,朕是为了什么才劳碌不息的?” 元略等人又奏:“徐。郑二人虽然伤了太后的心,但皇上的不幸不是他们所为,他们之所想也是因当今事实所迫,是因为他们看到要是那样继续下去,将会天下不平,满朝文武无活路,出于救国救民之心才那样做的。愿太后怜其为国忠心,赦其无罪。” 太后无言,只对着徐纥和郑俨说了句:“现在朕不想见到你们。” 众人知趣,齐齐地退了出来。元雍令人给郑俨松绑,一起去太极殿商讨解急办法。元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应立即册立新君。” 元雍问:“可立何人?皇子出生尚未满月,立襁褓婴儿,自古无例。” 元钦。徐纥都说:“当务之急是平息局势,无奈之下,只有拥立婴儿。” 元略赞同说:“拥立新君,既可除去尔朱荣进京理由,也可证实太后无意专权夺位,太后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经胡太后批准,大魏天朝只好拥立婴儿为皇上,当即命徐纥拟写诏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