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太后_第五章夜澜栅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夜澜栅2 (第2/3页)

快果断。使得文武百官渐渐佩服,朝庭秩序逐渐好转,全国的形势也随之发展起来。

    一天,胡太后与众大臣在一起议论完政事之后,她对众人说:“《天论》中说:天行有常,又说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所以说,要想天下大治,必以治字为先。而对治字,历来是有不同理解的,不知你们对治字有何想法?”

    清河王元怿应声而答曰:“治则顺天应人而施也,其要点在于实,而忌虚。不管你在立国立家的过程中所造的舆论如何,主要是看朝庭实施什么政策和法规。外面邻国要看你能带给它和平还是战争,内部百姓要看你能给他什么样的利益。施之以仁,百姓祥和,则国家富足;施之以暴,百姓离析,则国家破败。仁义立人也立国,暴力损人也损国。”

    崔光接着说:“臣以为:治者是为治政,老子曰:其政察察,其人缺缺,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因此,治政者必须因时而治,治在适中,治在切要。”

    接下去大家都说了很多关于治国。治政的方论,发表了一些各自的主张,元雍还拿出来一本专门谈论治国的奏折。

    最后胡太后说:“你们说得都很对,归结起来就是,治政者必以治人为本,治国者必以治官为本。所以孝文皇帝改制后,主要开展的事情就是考察官员们的政绩,我们今后也要这样做。治人要先治官,官正则国正,国正则民正。”

    当天,太后就决定,关于考察官员的事情由内务府官员负责办理,每半年向皇上汇报一次。同时还决定,对于忠。崔光等高级别的官员由她亲自安排高等级的内务官员负责考察,还说要为政绩好的官员单独立一个花名册。

    第二天,真的开始落实了这个决定,朝庭专门指派了一些官员直接向胡太后汇报各级官员的考核情况。

    到了年终,朝庭官员的考核材料都汇总上来,有好有坏,而于忠的考核书中却写着“不称职”这对于忠是个很大的打击。但是胡太后并没有把这次考核结果公之于众,只是让一些考绩好的官员来宫中,分别给予了一些奖赏。可是事情还是传了出去,使那些考绩不好的官员压力很大。

    太后把手头的一些事情安排完以后,叫人把于忠等考核不好的人单独召集来,对他们说了一些鼓励的话,然后把他们的职位重新做了调整。任命于忠为征北大将军,兼冀州刺史,放为外任官员。她这么调整之后,宫中各派力量都得以平衡,按照大多数人的讲法,好的官员得以提升,不好的官员得到降职的处分,不但当事者心服,旁观者也叹为观止,大家倒也平和。

    阳平人路邕,任东魏郡太守,为官清政廉洁,做官多年没有为自己的家中积蓄任何家产,妻女布衣柴钗,儿子在市场卖柴度日,自己的生活也十分节俭。这一年,东魏郡遭了旱灾,他把家中仅有一点官俸粮食全拿了出来赈济灾民,自己全家老小和百姓一起吃糠咽菜。当官以来,他从不向上级官员送礼行贿,所以过去一直有人说他不好,说他无能力任官,只配做一个教书先生。现在把他的情况一一总结起来,才知道他真的是一个清官。胡太后特为他下了一道诏书,在全体官员中褒奖他的作为,特地从宫中选了最好的御马一匹。锦衣一套。被褥一套赏赐给他,并把他升职为南青州刺史。

    当时还有一个敷城太守阎庆胤,官声也很好,曾有阎太守的下人杨宝龙等一千来人联名上书,齐口称赞说:“阎太守多年节俭,曾从家中拿出一千多石粮食赈济穷苦人,有很多人是靠着阎太守活着的。”胡太后看了这份奏折后没有说什么,把它放到一边搁置起来。

    *******

    冬月,胡太后召集文武大臣到明光殿,对众臣说:“今天议论的第一件事,是要重新审议一下我这个太后临朝的事。自九月开始,我垂廉临朝已经数月,至今看来,诸多朝政已经处理清楚,眼下文武百官各居其位,各施其职,顺理成章已成定律,从今以后我就要退归后宫再不插手朝中政事,你们认为可否?”

    她的话音刚落,元怿出班奏道:“数月功效皆是太后一手成就,无太后则无朝庭之治。以臣看,太后还应以国事为重,继续留在朝庭为国执印。”

    崔光也奏道:“太后天威刚见端倪,我朝上下齐心如一,仰望依托天福;在这种关头,太后是不应该隐退的。”

    胡太后说:“以现在的形势看,我再临朝有这么三个不便:一是皇上虽小,尊为陛下,太后虽母,阶称殿下,殿下超越陛下是擅权,这就是孔圣人所说的言不顺;二是殿下之称众王皆是,皇族众王皆是皇家血脉,我区区一介女人虽称殿下,岂可凌越著王之上?这就是孔圣人所说名不正;三是殿堂之上,子重母轻,虽然是朝庭规矩,但有违天理,天下人必认为我朝尊卑颠倒,恐怕以后不敬父母之风从此兴起。以此看来,这样的事我不能再继续做下去了,你们也不能再这么做下去;因此,我退归后宫,是事在必行。”

    侯刚出班说道:“先皇圣祖开国不易,我们这些后人守国更难,堂堂我朝天国至今数百年基业,不可为一些陈规旧章而遗误大事。当今事实证明,太后治国胜于先皇,所以太后不能此时隐退。”

    元雍和元澄两人同时出班奏道:“朝中群臣众望所归,皆仰盼太后圣威。自古以来就有女人掌朝治国,三皇之中有女娲;我朝也曾有冯太后执国的先例,为何胡太后不能面朝?请太后君临天下。”

    他们两人这么一说,崔光。元怿。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