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太后_第八章隔夜梦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隔夜梦1 (第5/5页)

,从没听他说过疲劳。有时需要紧急拟写诏书,他就让几个书记人员执笔,按他说的话,分别记录。他时坐、时卧,信口指挥,说东道西,然后由他自己很快地把各个人记录的诏书组合在一起。在别人看来是些七零八落、不成格式的记录,经他一整理,所编撰内容,没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在太后面前,他有时也耍小聪明,但他对人总是很谨慎小心。他分析问题很能说服人,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亲近。郑俨和李神轨等人和他的关系尤其好,他们几个人对胡太后也最忠心。

    一连数日都有捷报传来,战报中说贼兵势力微弱,不足为虑…。

    表面看朝庭形势大好。但从前方返回来的官员提供的详细消息看,却是形势严重。后来连敕勒酉长胡琛也自称高平王,进攻安定地区。接着又报崔延伯轻敌冒进,被流箭射死,损失兵将一万多人。只有萧宝寅那边,一直没有战表报来。

    胡太后也知道这是官员们报喜不报忧,谎报军情,造成朝庭不能掌握前线真实情况,于是召集大臣专门研究这些问题。

    一位叫辛雄的前线军官兼吏部郎中给魏主和皇太后上书,要求改变赏罚不分明的现象,奏折上说:“那些在前方英勇杀敌的将士,勋位多年不给颁敕,而有些开小差的军人逃回家中却可安然生活。另外,近年来秦、陇、豫等地蛮人作乱,经久不息,是因地方官员急敛暴征,贪赃枉法造成的。朝庭出兵败多胜少,也是这些原因造成的。请皇上立即颁诏奖赏前方功将士,惩罚后方谎报军情、躲闭出征的人。”

    魏主元诩先看到了这个奏折,不耐烦地说:“边关捷报频传,国家大事烦多,岂用这些小事、弄不清楚的事来混淆视听?” 于是把奏折扔在一边,压下不再理采。

    至孝昌二年,朝庭虽然先后平定了西北、二荆、西郢、柔玄镇、石离、xue城、解盐、定州、桑乾、汾州等地十多起胡蛮人的造反叛乱,但仍有两三伙大规模的,如:杜洛周,葛荣等叛乱军队没能平定,盗匪占居了很多地方。

    ***

    但是,朝庭真正的大患不是盗匪,而是朝庭那些野心勃勃、手握重兵的将军们。在这期间,北方出了一个有名的酋长,他就是尔朱荣。此人是以帮助朝庭平定北方叛乱为名,要求朝庭给予他一定援助和封赏而起家的。应该说,这个人发际时,确是战功显著,为朝庭平定北方是有一定贡献的。特别是小皇上对他非常信任,直封给他安北将军,兼恒、朔两洲的讨虏诸军都督,位同公爵。却不知此人另有预谋,包藏祸心,是个最危险的隐患。

    当年,元略随哥哥元熙反对元叉,失败后,逃往南梁。在南方,他无心是事,整日哭泣。胡太后知道了情况后,想把他招回来。就把被俘的两员梁朝大将送回南方,要求换回元略。梁朝皇帝征求了元略的意见后,以十分周到的礼节送元略回北魏,又馈赠他十分丰厚的礼品。

    元略刚过淮河就收到了皇太后封他义阳王、侍中的诏书。同时受封的还有任城王元徽为仪同三司,高阳王元雍为大司马,广阳王元深为大都督。

    按照朝庭指令,元深领着儿子,带兵出征去漠北讨伐当地的叛乱。

    朝中大臣元徽因与元深有隙,在朝堂之上对太后说:“元深带领儿子和重兵在外,将会有异心。”

    胡太后知道元徽是恨元深与自己的妻子有私情,而说元深坏话,没有吱声。但考虑重兵在外,还是应该有所监督,便派元融和裴衍做元深的左右两个大都督。

    后来,元深听说元徽在朝堂上对皇太后说的话,心里很害怕。怕一不小心给自己身家带来灾难,便不管大小事物都不敢自作主张。

    胡太后发觉后问他:“为什么这样胆小?”

    元深奏禀道:“元徽恨我入骨,我远在外地,与太后疏远。而元徽身在朝庭,陷害我无所不为。自元徽执政,我的奏表都被他压下了。他不单单谋害我,凡跟着我的将士中有功劳的人,都受到排挤压制,比不了其他军队。就这样还备受忌妒和仇恨,有的人稍有罪过,就小题大做,甚至被杀。所以跟着我的人无不恐惧,唯恐祸及身家性命。有人说我好,他就视之如仇,有说我坏的,就对待如亲戚。现在的事实说明,只要元徽在朝中掌权,早晚要置我于死地。让我如何能安心在外征战?如果陛下能让元徽出京到外州任职,使我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在外面一心杀敌,拼个死活,为朝庭效忠尽力。”

    太后安慰元深说:“朝庭有皇上和朕作主,不会偏听偏信,卿只管放心,朕不会让你受委屈。”

    后来,太后想撤掉元徽,却因小皇上偏爱元徽,为元徽说话,没能撤换。而远在边陲作战的元深因朝庭没有撤换元徽,时时存有戒心,不能一心用在打仗上,往往贻误战机。

    元徽对耿直的元顺看不上,借元顺行为不检点,有时太过于放荡,得罪了一些人,便经常散布元顺的坏话。胡太后因元顺在朝庭的对立面逐渐多了起来,就调元顺出外面任护军将军、太常卿。

    元顺向太后辞行时,见徐纥在旁,便指着他对太后说:“此人是魏国的宰嚭,魏国不亡,此类人不会死心。” 说完,又面对徐纥大声叱斥着说:“你那点刀笔小才,只堪用在小桌子上。岂可用你的污渍诬辱宫廷,败坏朝庭的伦理正道!” 说完拂衣而去,也不管胡太后如何。

    徐纥无奈地丛丛肩,也出宫去了。

    胡太后心中思索了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她知道朝庭中没有互相之间的信任,没有志同道合的协作,官府对百姓更是缺少诚信。

    后来,胡太后把元略提升为大将军、尚书令,与元徽同揽朝政,分散了元徽的权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