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太后_第七章灵太后灵太后愁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灵太后灵太后愁2 (第2/3页)

见状,吓得哆哆嗦嗦乱成一团,更是不敢再说话了。刀枪之下,只好听任元叉的指挥,在他们早已写好的意见书上违心地签上自己名字…。

    元叉和刘腾如获至宝,拿着这个奏折进到显阳殿,骗取了小皇帝的批准,当晚就把元怿给杀害了。

    接着又连夜假造胡太后的旨令,说是她自己有病,还政于小皇帝,以后不再亲政。也不等天明,急急忙忙乘着黑夜令人传达出去。

    这一切过程,胡太后都被封闭在后面的崇训宫中,一概不知。她是在当天夜里,宫女来报说殿门被锁后,才知道宫中发生事情了。

    她得信当时,首先问道:“皇上如何?”因宫女们全然不知底细,她便立即脱去宽装,换上紧服,施展她久已不用的轻功,纵身跳出宫墙。飞身出去之后,发现,宫中除了大门处站立很多卫兵,不让内宫人员随意出入外,宫墙等处并未安排人看守。她又悄悄地查看宫中其它地方,也未见有太大的动静,小皇儿那边显得与往常一样安宁。她估计,宫中变故可能是小皇儿干的事。因不放心,又急忙来到元翊的寝宫。果见小皇上安然无恙,心中舒了一大口气。

    元翊见母亲突然来到,很惊奇地问她:“不知皇太后有何事,突然深夜来此?”

    胡太后说:“难道皇儿不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吗?”

    小皇上说:“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姨父他们把太傅。清河王给杀了。”

    胡太后惊慌地问:“为什么杀他?”

    “他要毒死朕。”

    “这样的大事为什么不告诉我?难道你真的相信皇叔会毒死你?”

    “有那么多的人说这话,还能有假?皇太后要是不信,请看这些大臣联名写的奏折。”

    胡太后急忙拿过奏折,一看上面无数官员签字,也没了主意。再看到那个她“自己”的退位诏书,只觉顿时心乱如麻,两行热泪像泉水一般无声地涌了出来。她不为自己惋惜,只为元怿心痛。

    这元叉竟然把这冤假错案弄得天衣无缝,让她一时无从开口。她心知,这一切都是元叉长时间准备好了的,事到如今只能怪自己过去太相信他。她想立即下诏扭转时局,可马上想到,既然元叉等人能够把她的大门给锁上,就一定是早有打算和准备的,看来宫中已经被他们控制了。从当前的迹象看,他们不像有加害皇儿的意思,但禁闭自己是已经表露出来的。如果为自己着想,可以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可自己的性命不打紧,要紧的是皇儿安危。自己这些年劳心执政不就是为了皇儿吗?这时自己的一切行为要为皇儿着想,不能以自己为重。更不能因一时不谨慎,逼得这些亡命之徒狗急跳墙,伤及皇儿。若听之任之,自己将是一个再不能见天日的人,这样,皇儿的安全却可能有保证。再说,过去的时间里,自己一直完全依赖着皇叔元怿,现在他已经死了,再也没有比他更让自己相信的人了。就是有天大的能力,自己一人也不能再做什么大事了,心中对政权的欲望也更淡薄了。

    于是她决定先静观待察,若皇儿无任何危险,就宁可牺牲自己而成全皇儿。若皇儿有什么不测,则凭着自己的武功,就是拼命也要保全皇儿。

    她压住满心的怒火,对着夜空长长地叹了口气,悄然抹去泪水后回到自己的后宫。乘着夜静人稀,在崇训宫中暗暗地哭了一阵,又让宫女拿出一些表纸来,为清河王元怿烧化了,然后独自地回到自己的寝宫。

    第二天,元叉和刘腾他们加派了更多的宫廷护卫严守胡太后的住处,昼夜看管,就这样把胡太后囚禁在崇训宫中。后来又让太后移到宣光殿,宫门昼夜长闭,内外断绝。刘腾自己管理钥匙,连小皇帝也不能看他的母亲。只允许传递食物进去,不允许任何人来往。过了一段时间,胡太后的衣饰。食品都按下等人的规格供应。

    太后不免自叹自哀地对宫女们说:“养老虎反被老虎咬,说的就是我。”

    ****

    元怿被杀和皇太后被囚的消息传出后,朝野之间多为哀哭,莫不垂头丧气。有很多人夜间共同走到大街上痛哭,有三四百人把自己的脸用刀子划破,发誓不再为朝庭办事。很多人家在自家门口挂上白布,以此来发泄悲愤。

    说来也巧,第三天,朝野内外纷纷传来海水。淮河和长江共同暴涨的消息。人们都传说,这是清河王的冤魂所致,一时间人心慌慌,朝庭上下摇摇欲坠。

    元叉等人整日商量对策,也编造一些慌言迷惑人心,把天朝魏国弄得乌烟瘴气,诚信尽失。为了更保险一些,又派亲信爪牙贾粲以陪皇上读书为名,看着小皇帝。让贾粲随时汇报皇上的动态,好有机会应付对策。

    接着小皇帝在元叉和刘腾的教唆下,改年号为正光。

    从此后,小皇帝彻底成了元叉和刘腾的傀儡。这二人内外勾结,狼狈为jianian,朝庭大权成了两人的魔棒,他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不几天,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元熙起兵声讨元叉和刘腾。但因他的兵力太少,更主要的是他没有反对朝庭的意思,于是驻兵邺城。上书朝中,敦促罢免元叉和刘腾二人。可是,这时的朝庭是谁的朝庭?上书会给谁?站在元熙立场上的人虽然很多,但都各自异心。其中有个长史柳元章先是顺从元熙,后来看元叉的势力比元熙大,便立即改弦更张。乘元熙对他不防备时,带领自己的人马杀了元熙的随从,把元熙抓入牢中,又派下人飞马去洛阳向元叉请功。

    元熙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在牢中给朋友写了封信捎出来。不长时间,元熙就被元叉派来的人杀死在邺城的牢中。

    他的信中说:“我和兄弟都蒙皇太后知遇之恩,兄据大州,弟则得入内侍。太后对我们苦心教导,关心倍至,恩同慈母。今皇太后被废北宫,太傅清河王惨遭杀害,主上年幼,独在前殿,无以自安。因此想领兵民,建大义于天下。但因智力浅短,功业未能,反被囚禁,上愧朝庭,下愧亲朋。我本来是出于忠。义。仁。勇之心,不得不这样作,就是流肠碎脑,也没有什么怨言!诸位君子仁人,请各自尊重自己信仰的那些崇高德尚,为国家好好地保持名节。”

    听了这话的人无不哀怜。

    那个柳无章把元熙首级送到洛阳后,元熙的亲朋好友无不悲戚,心痛得不敢去看一眼。他们把自家大门用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