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中短篇作品_东方之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方之神 (第7/14页)

之奇特更匪夷所思。左侧的古柏不仅形如昂首奋身的苍龙,且顶端有两无叶的曲枝,酷似一双倔强的龙角,峥嵘地伸向长空;右侧的巨柏,树围达四米,根部兀然突出的大根球,酷肖威武雄猛的卧虎,昂首向天而啸。由是,人们将这两棵古树,分别称为龙柏、虎柏,并衍生出是玉皇大帝派它们来守护关公的。

    在专祀关帝夫人胡氏的“娘娘殿”前,有古桑一株,乍看平平常常,细观其底部却有五根粗若碗口的根茎,各延伸一米余方扎入泥土,犹如巨龙之五个利爪;树身之上,有五根粗细相等的枝干与“五爪”对应,仿佛是人工刻意雕成。因关帝庙中供奉着关家五代人,当地百姓遂神化为“五世同堂桑”更为玄妙的是,这古桑每岁从暮春到深秋,一直开花结果不止,这与他处桑树每年只一度花果的生长规律迥乎其异。外地的拜谒者及当地百姓,无人敢摘树上桑葚,将落地之果视作神果,不孕妇女则常拣而食之,以求子嗣不断,承延香火…

    孙权安葬关羽的陵墓,坐落在湖北当阳城郊。关陵内外,松涛呼啸,绿树葱茏,鼓楼寝殿庄严,石坊碑亭肃穆。走进这被百姓称为“神地”的关陵,人们会看到自然界无所不在的奇特灵魂。一是陵内的古树无头,传说是因关公遗骸无首的缘故;二是陵墓四周的树木皆弯曲生长,均向关陵作“躬形大礼”状,百姓称为“百龙捧圣”;三是每当晨昏,众鸟来仪,绕枝鸣唱,人们谓之“百鸟朝圣”…

    大自然是上苍的艺术。人类图腾意识的形成和造神的肇始,盖源于人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运城常平关帝家庙之龙柏、虎柏、古桑,湖北当阳关陵之“捧圣树”及“朝圣鸟”皆是大自然的生命奇观。但这些奇观,却无一不充当着人们在神化关公时激活和扩张想像力的向导。

    中国曾是一个多神的国度,百姓信仰的神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神界系列充盈于三维空间:天宫、地狱和人间。

    天宫里居住着最高规格的神与仙。《封神演义》十三回中有这样的描绘:“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稀。金阙银銮并紫府,奇花异草暨瑶池。朝天玉兔坛边过,参天金鸟着底飞。”那是旧中国百姓心向往之的洞天福地。地狱里栖止着阎罗判官,牛头马面,阴魂幽灵,且备有刀山油锅、铡刀斧钺、木枷铁索等械具刑具。在昔时人们的心目中,那是一个阴森可怖的悲惨世界。另外还有指不胜屈的神祗游弋于人间,它们附着于万物万有之上。昔年的中国百姓,进山要拜山神,下河要拜河神,出海要拜海神,生火要祭灶神,吃米要祭米神,喝茶要祭茶神,出门要祭门神,甚至为睡觉安稳,还要祭祭炕神…最迷信的时代往往是穷凶极恶的罪行最多的时代,孤苦无援、四处碰壁的百姓,不得不请出名目繁多的神,以祈佑护。仿佛哪个小庙的神拜不到,也会大祸临头。

    在旧中国,历代的名将贤臣,死后多被百姓奉为神灵。屈原《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咏吟,就是对民间这种人鬼一体的信仰所作的最早注脚。铁面无私的包拯殁后,百姓将其尊为地狱中赏善罚恶的阎王,即是明证。忠义仁勇的关羽,殁后本也应加入到鬼雄的行列,但他却从没进过阴司冥府,而是在上清天堂里步步高升。

    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史料表明,对关羽的信仰与神化,发轫于平民百姓。关羽麦城遇难后,有关这虎将乃系天宫青龙转世之说,便于华夏大地尤其是在荆州和解州广为流播。一条上苍派到人间的“勇加一国,敌号万人”的青龙,何以败在“碧眼小儿,黄须鼠辈”孙权的手下,百姓自会不顾史实,杜撰出一些奇异的故事去自圆其说。百姓认为,关公麦城之败,并非其不能折冲樽俎,拨云见日,而是因当时云空中有人传上帝之诏,让关氏父子返回天宫。于是关羽、关平弃却马刀,不屑再与凡夫俗子一决胜负,才躯壳被擒而魂灵归天。继而,各地百姓根据这“青龙转世说”又衍生出一串串关老爷耕云播雨、显圣佑民的故事…

    惠特曼有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旧中国的历代统治者,似乎也深谙此道,他们同时更明白,要使某种有利于巩固政权的信仰广为普及,必须将这种信仰最大程度地宗教化。

    将关羽推向神坛的第一人,乃南陈和隋时的和尚智额。

    佛教于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时,仅被视作一种方术。且斯时的道教徒们,竟造出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假说,对佛教进行损贬。随着佛教徒日渐增多,至南北朝,上流社会中亦多有信佛者。然佛教毕竟是舶来的宗教,欲在华夏大地扎根,必须掺糅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智额俗姓陈,其父在南梁时被封为益阳侯。这位出身簪缨之族的和尚,熟读诗书又精通佛法,使他有智慧为佛教具有中国特色找到切入点。佛教初传中国时,有诸多教义相互矛盾的宗派,但各自皆称其本经为释迦牟尼亲口所述。智额融合了各宗派之争,创立了“天台宗”南陈光大年间,智额云游荆湘时,杜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日,他遥望当阳玉泉山,但见山色如蓝,紫云如盖。月夜,他进得山中,见一具王者风范的美髯公立于面前,日:“吾乃汉末前将军关某,天帝命吾主此山,敢问法师何处驻足?”智额遂将愿在玉泉山建寺的想法以告。关公答日:“感师道行愿,舍此山作师道场。”智额当即对关公授五戒,并尊其为伽蓝(即僧院)护法神。智额因此僧名鹊起,南陈皇帝曾以国礼将其迎入太极殿。隋杨广在为晋王时,曾封智额为智者,他登上九五之尊后,对智额益发敬重。信仰之于信徒,从来不只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行为,只有身体力行才有意义。杨广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昏君,他弑父杀兄,jianian母yin嫂,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这种“六根皆脏”的人物,怎配与佛结缘!但智额还是凭着皇权之杖的魔力,一生督建大寺院35座。这便使关公以伽蓝护法神的身份走向全国,并在其本来威风八面的身躯上,又罩了一层明晃晃的佛光!就这样,智额大师凭借关公在百姓中早巳形成的不可撼摇的威望,大大提高了佛家的地位。

    关公作为军神形象,被列入国家祀典,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斯时大唐疆域辽阔,物阜民丰,一代英主李世民留下的文治武功,余威犹存。其时与孔子文庙并峙的武庙里,主祀是姜太公,关羽仅为陪祀。且莫小视这个陪祀,它为此后关羽成为中国的武圣,作了强有力的铺垫。在唐以前历史上,猛将如云,兵家如雨。仅就汉代及三国而言,论谋关羽不及韩信,论勇关羽难敌吕布,但韩信头上长着“反骨”而吕布则是朝秦暮楚的“三姓”(丁原、董卓、王允)家奴。盛唐皇家所以激赏关羽,自是倚重其忠义的品格。

    在华夏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