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96最后通牒出意外 (第4/5页)
于一辈子无休无止的纠缠,就这么定了,三天时间,这是嫂子能帮你的最后一次机会,能不能让梅萧接受你,全看你自己,三日后,你必须和我一起回苏州。”冷知秋替她做了决定。 项宝贝的脑子还在混乱,对于这最后的通牒,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冷知秋的话听着总是有道理,可她心里却无比难过和抗拒。 冷知秋出去,对张六道:“天黑了,你送宝贝小姐回紫衣侯府吧。” —— 次日,冷知秋带着张六和冷兔一起去紫衣侯府,反正要去,那就一起去,顺便改善一下伙食。 李美姬没去干涉他们,由着项宝贝胡乱吆喝、当家做主,指使那些仆从丫鬟们服侍茶水饭菜,随后便如约到书斋借书。 既然是教项宝贝,冷知秋就让冷兔也坐在一起,共同学习。 项宝贝和冷兔已经成了冤家,互相瞪眼做鬼脸。 冷知秋则像个小老师一般,捧着书教这二人识字,写字。等到他们安分去练字抄书,她才有空四处看看书斋里的书籍。 梅萧藏书果然浩繁博杂,什么种类都有。 她在铺子里买的关于香料的书,写得很肤浅,常常有前后矛盾、荒谬怪力的言论,也不知是哪个人随手杜撰的。这会儿正好看看梅萧的藏书里相关的书册。 到了午时,她正看书看得入迷,项宝贝突然跳起来,高兴的喊:“萧哥哥!” 窗外站着一身银纹常服的梅萧,正拿手指放在嘴边,示意项宝贝悄声。 他只看了一会儿,便走进去找出一本番文的书,默默坐在一旁,取纸提笔就翻译。 等到冷知秋感到肚子饿了,放下书抬起头来,就看到项宝贝站在梅萧身旁观看,梅萧挥洒笔墨,微微蹙眉思索,而冷兔则歪坐在位置上,斜着眼睛笑嘻嘻看热闹。 这样的状况,冷知秋并不觉得意外。项宝贝求她来紫衣侯府,她就明白,项宝贝求的不是读书,而是求她做“饵” 她只是比较奇怪,以项宝贝的为人,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一方面是不想再无谓拖延时日,一方面也想问问梅萧,是不是能帮她出城去。这才答应了项宝贝,并约了三日。 就像额头上也长了眼睛般,冷知秋刚放下书,梅萧便停笔,抬眸冲她一笑道:“你看的那本,虽然写了如何制作干花,但仅仅是前朝一个花匠的粗糙手记,那些办法只适合水分少的小花,你要用名贵花种制作干花,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并不容易成功,这本番书有不少好办法,我将它译出来,你再看看。” 冷知秋听的眼睛都亮了,这可太好了! 她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拒绝就真矫情了。 “多谢小侯爷,您不仅是我爹的恩人,也是我冷知秋的恩人。” 梅萧不悦的垂下眼皮,但也不争辩。没办法,有的事,急不来,也逼不了。他可不会像项宝贝这样,求爱变成了让人心烦,就太失败了。 —— 除了早朝和准备去淮安赴任等等公务,梅萧几乎就泡在了紫衣侯府,晚上干脆也住了回来,就为帮冷知秋尽快把书翻译好。 不管有没有什么结果,至少冷知秋愿意接受他这个心意,还是让他很高兴。 还有件高兴的事,就是凤仪楼传了消息,说那支残缺的珠钗,已经找到合适的珍珠,正在修复中。 这日傍晚,李美姬拦下送茶的婢女,让她将项宝贝喊出书斋。 项宝贝正黏在梅萧身边看他写字,因为梅萧心情不错,也没赶她走,所以,她也跟着心情很好。 被李美姬叫出来,项宝贝十分不情愿。 “干嘛?” 李美姬捧着茶盘,讥诮的挖苦她:“说你傻,你是真傻!这个时候,你就不趁机做点什么事,好让侯爷注意到你?” 项宝贝傻眼。 “喏,把茶送给侯爷吧,这只碧玉杯里的茶,是今年最新出的明前龙井,府里就得了一小罐,这杯是专门给侯爷的,记住了。” 李美姬见项宝贝捧过茶盘就走的憨直样,又叫住她。 “想来你也不懂,明前龙井是茶中珍品,比雨前龙井更难得,平日里,没人舍得喝,这会子侯爷难得回来,你记住了,千万要让他喝这碧玉杯里的茶,别人都不准喝,别弄错了!” “瞧你那小气样,我先喝一口。”项宝贝确实少根筋。 李美姬差点眼珠子弹出来,一把拦住项宝贝,拍她的手背,拍得有点重,啪一声响,差点拍翻了那杯“明前龙井” 听到声音,冷兔探出头来瞅了一眼。 李美姬恨铁不成钢的剜了项宝贝一记眼刀“你不是喜欢侯爷,喜欢得要死吗?专门给他备的茶,你也抢,世上有你这样没心肝的傻丫头的!” 项宝贝想想也是,连嫂子也这么说她,来了京城,害得萧哥哥有家不能回,给他带来很多麻烦,现在还差点喝掉了他的茶,她是不是真的太不懂得怎样去爱一个人? 她思忖着进了书斋,将茶盘放下,就先端出碧玉杯,放在梅萧手边,学着嫂子的语气柔声道:“萧哥哥,这是…明、前龙井,宝贝专门为你冲的。” 冷知秋自己去端了杯茶喝,一边微笑着冲项宝贝点点头,这样做点实事,总比耍无赖的纠缠要好。 冷兔不喝茶,就托着腮帮子瞧项宝贝和梅萧,瞧着梅萧随意端起茶杯喝了两口,又继续去译书。 梅萧和冷知秋都不会去怀疑项宝贝的茶有没有问题,因为他们都认为,项宝贝不会有那种心机。 看看天色不早,冷知秋起身,带上冷兔,和梅萧、项宝贝告别。 梅萧有点惋惜的道:“就差一点点了,你再坐半个时辰,我便能译完,你也好拿回去慢慢看。” 听他这么说,冷知秋便决定去外面亭子里坐会儿,透透风,赏赏夜景,专门等他。 亭子四周开满各色鲜花,晚风是适宜的温度。 冷知秋坐着,问隐在暗处的张六:“这里到燕京,要走多少天?” 张六道:“若是走水路,自然不能走运河,从海里绕道,怕是要近一个月。但少主有可能独自骑千里马先去,这样的话,也用不了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