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0章干爹之路 (第2/3页)
的作品和日本真人电影的性质迥异,于是产生了某种新鲜感。 总之沈正辉就是这样解释自己获得的成功,特异性的思维和本地化的故事,再加上有足够多的钱和用心,于是成功一点也不难获得,逐渐积累的口碑和累积起来的影响力给后面的大片奠定了基础。 沈正虎用周星星举例,星爷的电影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是每一部片子都在港片的平均水平之上,多年来积累的双周一成的名声让他的电影能够未播先红,即使是青蜂侠这样的大片,从以往的经历来看,也让投资商觉得值得投资。 他这样的说法韩总还不置可否,倒是让王总忍不住质疑了“你这么说,岂不是说导演就不能失败了,一失败就什么都毁了?” 当然不是这么绝对。谁敢拍胸脯保证自己的每部电影都能够成功呢?即使再爱惜羽毛,也有拍烂片的可能性不是吗?斯皮尔伯格难道就不拍烂片吗?张导演日后的三枪简直惨不忍睹,最关键的是,你要对自己的定位有所认识。譬如说周星星,他日后拍片速度慢得一比。还不是这家伙有强迫症,精益求精。张导演艺术片打开了出路又想那票房,开启了大片时代之后又想要口碑,迎合了观众被骂低俗,追求深度和人性投资和票房又不成比例了,到了最后又狠下心去拍文艺片。还不得不和老搭档老情人重新联手。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就是因为他想干什么和他是什么搞不清楚。 所以沈正辉要说明,我绝对不是和你们说一个导演要如何拍片子,而是说在一开始策划的时候就要想好,这部片子的定位是什么样子的。应该用什么人。什么态度去完成这项工作。 电影人自然可以说要用电影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作为老板就千万不能这么文青。先要想好,拍这部片子是什么类型,准备文艺博取口碑呢?还是讲好故事取悦观众拿票房,认定了之后再去按照各自的特性去做准备。 沈正辉特意举日本的例子,日本动漫产业发达,于是动漫热的就出动画电影,改真人版电影。虽然这让日本的市场比较单一,但是从结果上讲,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因为动漫太热了。动画电影就一年接一年地出,不担心没票房。机器猫和宠物小精灵就是这样,日后的民工漫也是如此。 中国的电影产业,从根本上讲,还有些不专业。也许导演非常重要,但是就电影产业而言。起主导和决定的应该是市场和观众。中国的电影人偏偏很少研究电影市场和观众的。 顺着这个路子,沈正辉自说自话就很高兴了。当然,纯粹又市场决定的话。也不是一个正确的道路。有时候观众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看什么,所以也需要有开拓性的导演对某些领域题材的电影起开拓性的作用。这样一说,电影的发展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了,不过对于所有的事情不都是这样了,如果有一个标准的模板就可以顺顺利利的发展的话,还要人做什么用呢?还要领导者有什么用处呢?固然航海有固定的航线,但是舵手不是也一样重要吗? 沈正辉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说得东西对韩总、王总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他只不过借着自己的见识胡说八道罢了。结果到了最后,在场的人都变成在认真倾听他所说的东西了,以至于韩总和王总都忘了自己的本意是想趁机打听沈正辉本人最近有没有拍片计划的。 临到最后要结束的时候,几位大佬还意犹未尽,沈正虎不得不表示自己最近是真的没有继续拍摄电影的打算,从资金上讲,春日和他本人把太多的钱投入到了青蜂侠中,至少要等到青蜂侠上映确定了收益之后他们才敢继续投拍大片。小打小闹已经不能让沈正辉满足了,短时间内他估计也就只能投资几个小片让其他人试试水了。 另一方面,悟空传耗费掉了沈正辉一部分精力,他要帮助刘欣继续推进这个项目直到完成。他本人受枪击事件的影响,最近也没有兴趣工作。 聚会之后,周星星很闷地要回宾馆去,他要回一趟自己的祖籍,然后又要赶回香港去。韩三爷则邀请沈正辉晚上一起再聚聚,并且说要介绍几个人给他认识。这让沈正辉不禁感到有些忐忑,去看王安萍的眼色。 “看我做什么?我晚上也有事情的。”王安萍打了一个哈欠“我晚上要赶到余杭去,所以你做什么我都不知道。”这话说得有些**。 “王总,你太辛苦了。”保利的王总说道。 “王总,你也很辛苦啊!”王安萍对着王总笑了笑“行了,我知道你们晚上要干什么,我就不打扰你们了,先走了。” 王安萍走得倒是潇洒,不过给沈正辉留下了满腹疑问,巩莉倒是大大方方地接受了两位老总的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