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八章大结局上 (第3/5页)
能怪送礼的人家,这糕点,指不定转了多少家了,都舍不得吃,有个人情客往的好拿出来送礼!” “唉,可怜的我,还真没有口福!”人有时候,想吃一样东西就会想到心底去。 杨子千看着这糕点,就想起了现代的各种月饼、面包、蛋糕,心里很不得劲! 这或许不是贪嘴,而是对现代的思念。 “这镇上没有好的糕点坊,那县里还没有,再说了,不是有府城,还有洛城吗?你这孩子,想着吃就非要吃这一口才能踏实一般!”看着这个老大不小的女儿一脸婉惜样月娘哭笑不得。 “看样子,都不好吃!”一包过期的粉末,彻底粉碎了杨子千对西宋糕点的美好幻想。 “不好吃还这么多人家买,你要能干,自己做去!”这孩子,从小就嘴刁,一说到吃的,比谁都在行。 “是啊,我干嘛不自己做糕点!”月娘一句斥责的话,杨子千却如梦初醒。 杨家的产业,有河包县和府城的两家老字号茶坊和烧烤兼火锅;从县到府到洛城的庄子;有老二折腾的杨记木料加工坊;有大哥一直经管的这一大片田地果木,再则,就是近三年发展起来的速风快递商行! 开一家糕点坊! 对了,一路行来,芋子慢慢的已遍布西宋,这东西,除了能填饱肚子外,还能做芋头糕。想起现代入嘴即化的芋头糕,杨子千开始直咽口水。 “春兰,那几个孩子又围着四丫头干嘛呢?”从腊月初一开始,月娘每天几乎都要问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春兰回答,她都知道,四丫头又在折腾那个叫什么芋头糕的东西。 家里几个小馋猫就这样被她收买了,都不围着自己身边转了。 “太太,小少爷小小姐就看吃四姑娘亲手做的糕点,说是比县城里买回来的还好吃呢!”春兰也老大不小了,前几天,太太不问过她有没有中意的,要不要给她指一个人。四姑娘还没嫁人呢,自己也不急。 “这孩子,真是想起一样是一样!”能找着点事儿做也好,省得整天惦记着往外跑。月娘想着,明年开春后,这丫头指不定又要跟着老三一起出去了。 “娘,娘,我成功了!”远远的,杨子千亲手端着一盘芋子糕兴奋的边喊边跑。 “你慢点,你是他们的长辈,要有一个长辈的样子!”看着风风火火跑过来的杨子千后面跟着一串小孩子,不只自家的,还有王三、罗虎家的,月娘都替她难为情! “娘,你尝尝,味道如何?”长辈是个什么样杨子千不知道,但她知道,自己这一盘芋子糕无论是卖相还是味道,都透着现代感!激动,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这孩子,芋子就是芋子吧,怎么着还有花生、芝麻味道!”拈起一块送入嘴里,轻轻的一抿,立即化了,细细的带着nongnong的香味! “好吃吗?”满脸期待的看着老娘。 “不错!”将糕点咽下:“就你这孩子才这样贪嘴!做了多少啊,给你那些婶子嫂嫂们都送去尝尝鲜。”又是满脸欣慰,这样好的女儿,会什么就会嫁不出去呢。 “这次做得少,不过怎么做了就好办了!”转身对夏雨道:“你去把余下的都分了,哥哥们的院子里都端一份去,对了,夫子和我大娘他们那儿也送些过去!”转身看着月娘道:“另外的那几家就等我的糕点坊开起来了再送给他们吃了啊!”“糕点坊?”月娘吃惊道:“你还要开糕点坊?” “对啊,要不然,我这些日子辛辛苦苦的折腾干嘛?好吃的东西要大家分享,我相信,这样的糕点世人少见!”杨子千自信说道。 “真的好吃!糕点坊生意肯定大火!”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子千三番五次的试验,折服了家人的胃口,兄嫂弟弟meimei,外带那群小跟班,全都看好糕点坊这门生意。 “杨记”糕点先在河包县的临江茗和满堂红打了广告,待河包县的作坊正式生产销售开始,买主就是络绎不绝,每天,可以用限量供应来形容。当天的料做完了,就早早的收工。 “这杨记糕点,确实不错!”在河包县的永宁街,一老者轻轻的抿完一口糕点,松软芳香,细腻润滑,就算是吃了不少宫廷糕点,也对此赞不绝口。 “爷爷喜欢就好,孙儿明天再去给您买,听说这杨记糕点,单芋头糕味道就有几种呢!”一年轻人恭谨的站在老者的面前,满脸欣喜。 “杨记?这杨记,和那速风快递商行的杨家是一家吗?”也不能怪老者多疑,杨记这名头,耳濡目染的不少,坊间传言背事是某位权势人家。可据他了解,自新皇登基后,成年亲王都去了封地,余下的几个年幼,还在尚书房念书呢!当初,也觉得可能是某位大臣的产业,可不想,告老还乡,在自己的家乡这名头更响。 “是啊,爷爷,您也知道?听说,这杨记其实不是别人的,就是那位17岁就中了状元带俸游学近年游记出书很火的杨大儒家呢!”年轻人终于找到了与爷爷共同的话题,滔滔不绝。 “这样啊!”算起来,自己家是从祖辈就背井离乡,随着太上皇退位,自己也决定辞去尚书房大学士之职,隐居故里。没想到,这故乡还真是人才辈出啊。“庆元,明天陪爷爷走一趟!” “爷爷,去哪儿?”被唤作庆元的年轻人一愣,自从归隐以来,爷爷是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也再三强调他们这些子孙后代不可张扬。 “去拜访你口中的杨大儒!”自己已是黄泥齐脖子的人了,但,孩子们还年轻,避开了世俗权贵,这些的人家倒可以结交一二。 三月里,春风送暖,两岸果木花开,拜贴送到糕点坊不到五日,杨家就安排了这次旅途。 原来,这杨家,不住县城,而是住在这样的世外桃源! 一路上,老者的感触颇多,更是有心让长孙与杨家人交好! “四丫头,不管怎么样,你和老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