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讲妙玉结局大揭秘 (第4/5页)
朋友要问了:既然妙玉是一个收束性的人物,翻转性的人物,那么她在八十回之后到底有哪些作为呢?从前面的几讲可以看出,我把在前八十回中能够查到的线索都查了,该用的也都用到了,包括所有的脂砚斋批语,也没能提供这方面的明了答案。难道对妙玉结局的探索,就只好到这里终结了吗? 妙玉究竟后来在八十回以后有什么重要情节,值得作者在前面这么样地铺垫,值得他最后考虑来考虑去,把薛宝琴这么一个重要人物都排除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外?尽管现在我们所掌握的线索确实非常少,可是,也还可以再做一些努力。 大家知道,在《红楼梦》版本学的研究领域里面,曾经出现了一件聚讼纷纭的趣事。就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在南方的扬州,有一个人,姓氏比较怪,姓靖,叫靖应。这个靖先生当时家境已经没落了,大概是一九六四年前后——大家也知道那个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家境没落,自己的生活也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家祖传留下了很多古书、线装书,最后因为住房狭窄,他就把这些书都堆在顶楼上头。大家知道南方那个房屋结构,有时候一层上面的屋顶是木板,有一个梯子可以到上面去,上面的空间一般不用来住人,是用来堆放东西的,南方有的地方把它叫做堆房。这些古旧书籍陆陆续续也失散了不少,但是他们家原来是一个书香门第,留下的也还很多,就堆在上面。有一天,他有一个朋友说想借书看,他说你自己上去挑吧。这个人上去一看就有一部《石头记》,是手抄本,八十回本《石头记》,就拿回家看了。这个人对《红楼梦》感兴趣,对红学研究也有一定兴趣,他就发现这个本子上的脂评——不说正文,只说它的脂砚斋批语——和当时红学界所公布的一些批语不太一样。同一句批语,它上面或者多一些字,或者少一些字,还有一些批语是红学界所公布的其他版本里面都没有的,就是独家的批语。于是这个人就拿一个笔记本给抄下来了,抄下来以后,当时他也不知道红学家都住哪儿,但是知道很多都在北京,也知道他们所属的大概机构,比如说文学研究所啊,某某大学啊,于是他就把自己抄录的靖藏《石头记》的这些脂砚斋批语寄给了这些人,引起了这些红学界专家的重视。当然这个过程在那个时代、那个时期是比较迟慢的,这一点大家都能够理解,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能理解,这种事情在那个时候做起来周转速度快不了。最后红学界专家对这件事就很重视,觉得研究《红楼梦》就是要搜集各种《红楼梦》的古本,如今新发现一个手抄本,它上面还有异文——“异”就是不同的、“相异”的那个“异”——特别是批语上有新的脂砚斋批语出现,他们认为这是天大的事。于是,他们就开始跟那个人联系,说能不能够把你们这个《石头记》送到北京来,由我们专家来看一下。这个朋友得到这个信以后很高兴,就去找这个靖先生,靖先生也很高兴。在这之前,借书的人看完以后,就把这个书又还给靖先生了,靖先生就让他自己把书放到那个堆房上头去,他就把它放上去了。等到北京要调这部书的时候,他们上楼翻,却怎么都没有,怎么都找不到了。他们家人最后说了,说前些天有人来收废品,他的夫人——他夫人没参与这个事,不知道——就把楼上的很大一堆书,说老堆在那儿特讨厌,就把一批这样的废旧图书论斤约了,所以就怎么也找不到了。这就是红学版本史上有名的一个靖本谜案。在那个时代,那个情况下,那家的人就是把它当废纸卖了也算不得什么,是不是?但是后来就引起红学界的争议,说究竟有没有这个东西,有没有这本书,对不对?会不会是寄信的人他编造出来的一个事情?但是靖先生和那个人也很着急,楼上所有的书他们说都不能再动,一本本地保存,一本本地检查,最后却发现楼上剩下的这些书都不是什么独特的书,都是别人那儿也有的不稀奇的东西。不过他们在有一本书里面就发现了一张纸,这张纸是从靖本《石头记》上脱落下来的,这张纸现在还存在,因此就证明这部书是存在过的。他们不可能最后再去假造这么一张纸吧,这张纸上还写了一些字,而且还有一条独特的批语,我在这儿就不细说了。 我为什么说这个靖本《石头记》呢?因为靖本《石头记》在那位靖先生的朋友所抄录下来的独家批语中,有一条批语涉及到妙玉在八十回后的故事。这是我们在其他版本中都没见过的,惟独在最后当废品卖掉的那部珍贵的手抄本里面才有的。 这个批语,抄录者记录下的文字,错乱不堪,后来经过红学专家仔细校正,才可以读通。批语是这样的,是在第四十一回,说“它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它日”就是以后了 ,这是在介绍八十回后,脂砚斋她所看到的,曹雪芹已经写出来的,关于妙玉的情节。“瓜州”我们都知道,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渡口,古代就是一个很有名的渡口“两三星火是瓜州”古人有这样的诗句,意思是晚上离它还远,就能看到它岸上的灯光。“各示劝惩”究竟劝惩什么?怎么样地“各示劝惩”?这比较难懂,但模模糊糊可以知道,这段发生在瓜州的情节里,有“劝告”和“惩罚”的内容。后面又有一句“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红颜”这应该是指妙玉“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固”是固然的“固”“红颜固不能不屈从”什么呢?“枯骨”一把老骨头。“岂不哀哉?”这个就好懂了,整个儿是个悲剧。这条独特的批语,就暗示了妙玉在八十回以后的命运,以及她对别人命运所起的作用。 当然这个依据应该说不是一个很坚实的依据:第一,这部靖先生所藏的靖本《石头记》现在找不到,迷失了。收废品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把它毁掉了?也难说,也可能碰见一个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