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干宝_卷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二 (第2/3页)

何耶?”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①、‘魍魉。’水中之怪,龙、‘罔象②’。土中之怪曰‘贲羊③。’”夏鼎志曰:“‘罔象’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索缚,则可得食。”王子曰:“木精为‘游光’,金精为‘清明’”也。

    【注释】

    ①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②罔象:古代传说中的水怪。

    ③贲羊:古代传说中的土怪。

    【译文】

    季桓子挖井,得到一个像瓦器那样的东西,那里面有只羊,他就派人去问孔子,说:“我挖井得到一只狗,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依我的见识,那应该是羊。我听说,树木、石头中的精怪,是夔、魍魉;水中的精怪,是龙、罔象;泥土中的精怪,叫做贲羊。”《夏鼎志》记载说:“罔象,像三岁的小孩,红眼睛,黑颜色,大耳朵,长臂膀,红色的脚爪。用绳子把它缚住就可以吃它了。”王子说:“木精是游光,金精是清明。”

    掘地得犬

    【原文】

    晋惠帝元康中,吴郡娄县怀瑶家忽闻地中有犬声隐隐。视声发处,上有小窍,大如螾xue。瑶以杖刺之,入数尺,觉有物。乃掘视之,得犬子,雌雄各一,目犹未开,形大于常犬。哺之,而食。左右咸往观焉。长老或云:“此名‘犀犬,’得之者,令家富昌,宜当养之。”以目未开,还置窍中,覆以磨砻①,宿昔发视,左右无孔,遂失所在。瑶家积年无他祸福。

    至太兴中,吴郡太守张懋,闻斋内床下犬声。求而不得。既而地坼,有二犬子,取而养之,皆死。其后懋为吴兴兵沈充所杀。

    尸子曰:“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无伤’。”夏鼎志曰:“掘地而得狗,名曰‘贾’;掘地而得豚,名曰‘邪’;掘地而得人,名曰‘聚’。‘聚’无伤也。”此物之自然,无谓鬼神而怪之。然则“贾”与“地狼”名异,其实一物也。淮南毕万曰:“千岁羊肝,化为‘地宰’;蟾蜍得‘苽’,卒时为‘鹑’。”此皆因气化以相感而成也。

    【注释】

    ①磨砻(lóng):磨石。

    【译文】

    晋惠帝元康年间,吴郡娄县人怀瑶家里,忽然听见地下有隐隐约约的狗叫声。去看狗叫声发出的地方,地上有一个小孔,像蚯蚓的洞xue那样大。怀瑶用木棍刺进小孔,插进地下几尺,感觉里面有东西,就挖开来看。得到小狗雌雄各一只,眼睛还没有睁开,形体比平常的小狗大。喂给它东西它就吃,左右邻居都来观看。地方长老有人说:“这狗叫犀犬,得到它的会使家里富裕昌盛,最好把它饲养起来。”因为小狗眼睛还没有睁开,怀瑶把它放回洞xue中,用石磨盖上。过了一天,打开石磨来看,到处都没有洞xue,于是不知道它们去哪里了。怀瑶家多年也没有什么祸福。

    到东晋元年太兴年间,吴郡太守张懋听见书房床下有狗叫声,到处寻找却没有找到。接着地下裂开,里面有两条小狗。他取出小狗来饲养,都死掉了。后来张懋被吴兴叛军沈充杀死。

    《尸子》说:“地下有狗,名叫‘地狼’;地下有人,名叫‘无伤’。”《夏鼎志》说:“挖掘地下得到狗,名叫‘贾’;挖掘地下得到猪,名叫‘邪’;挖掘地下得到人,名叫‘聚’。聚,就是无伤。”这是事物的自然存在,不要说是鬼神而奇怪它。然而“贾”和“地狼”名称不同,它们实际上是一种东西。《淮南毕万》说:“千年的羊肝,变成‘地神’;蟾蜍得到‘菇菌’,最终变成‘鹌鹑’。”这都是因为元气变化互相感应而生成的。

    池阳小人景①

    【原文】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长一尺余,或乘车,或步行,cao持万物,大小各自相称,三日乃止。莽甚恶之。自后盗贼日甚,莽竟被杀。

    管子曰:“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然池阳之景者,或“庆忌”也乎。

    又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

    【注释】

    ①景:同“影”

    【译文】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宫有小人的影子出现,长一尺多,有的乘车,有的步行,他们拿着各种东西,东西的大小与各个小人相称,三天以后才消失。王莽十分厌恶这件事。那以后盗贼一天比一天厉害,王莽竟然被他们杀死了。

    《管子》说:“水泽干竭要经过几百年,山谷不迁徙,水分不断绝的,就会产生庆忌。庆忌,它的模样像人,身长四寸,穿黄衣,戴黄帽,顶着黄头盖,骑着小马,喜欢飞快地奔驰。用它的名字呼唤它,可以使它到千里之外去,一天就回来报告情况。”那么池阳宫的影子,或许就是庆忌么?

    《管子》又说:“干涸的小水泽有精灵,生成蚳。蚳,一个头两个身子,它的样子像蛇,长八尺。用它的名字呼唤它,可以叫它到水里去捕捉鱼鳖。”

    落头民

    【原文】

    秦时,南方有“落头民”其头能飞。其种人部有祭祀,号曰“虫落”故因取名焉。吴时,将军朱桓,得一婢,每夜卧后,头辄飞去。或从狗窦①,或从天窗中出入,以耳为翼,将晓,复还。数数如此,傍人怪之,夜中照视,唯有身无头,其体微冷,气息裁属。乃蒙之以被。至晓,头还,碍被不得安,两三度,堕地。噫咤甚愁,体气甚急,状若将死。乃去被,头复起,傅颈。有顷,和平。桓以为大怪,畏不敢畜,乃放遣之。既而详之,乃知天性也。

    时南征大将,亦往往得之。又尝有覆以铜盘者,头不得进,遂死。

    【注释】

    ①狗窦:狗洞。

    【译文】

    秦朝时候,南方有一个“落头民”他的头能飞起来。这种人的部落有一种祭祀,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