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历劫归来 (第4/6页)
的线条。 这条线是代表一条小径。 “对了。”柳二呆道:“看来距离慈云庵已经不远,快马兼程,半日可到。” “那就赶一程吧!” “好。” 几十天的跋涉奔波,终于到了地头。 沈小蝶叠好那幅草图,揣入怀中,两人重又踏镫上马,折转向北。 约莫驰行了两个时辰,道路渐见平坦,山色也渐见青葱,居然还隐隐听到流水淙淙之声。 在边陲穷荒之地,这是很少有的景象。 “莫非到了?”柳二呆一勒马疆,望了望沈小蝶。 “好像是的。”沈小蝶目光四下一转:“这里的景物我似乎很熟。” “你那时多大年纪?” “大约五岁不到。” “哦,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柳二呆话到此时立刻住口。 五岁不到就成了孤儿,还是不提的好。 此时天色渐晚,一轮昏黄的日影,沉落在左面的万山丛中,暮霭也渐渐锁合了后面的山口。 “镗…镗…镗…”右面的山场里,忽然传来几响钟声。 钟声清越,飘垂四野。 “到了,到了。”沈小蝶欣然叫道:“这钟声我十几年没听到了,听起来还是这般亲切…” 看来她童年时期,在这里度过了一段不短的日子。 当下策马缓行,两人一先一后,折入一条幽径,但觉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像是别有天地。 莲花师太年高七十,依然健在。 这老尼似是养生有术,不但面色红润,而且双目开阔,居然炯炯有神。 听得沈小蝶到来,她显然意外地有份惊喜。 沈小蝶又介绍了柳二呆,当然说明了他就是四空先生的嫡传弟子。 “老尼看得出。”莲花师太慈蔼得像朵详云:“像煞了当年的四空。” “弟子不敢比拟先师。”柳二呆道。 “敢不敢是回事,像不像又是回事。”莲花师太强调自己的看法。 “弟子哪点像?” “佛曰不可说。”莲花师太目视沈小蝶,然后微微一笑。 聪明人应该想得到,她不肯说的是什么。 沈小蝶和柳二呆无疑都是聪明人,两人相互对望了一眼,同时脸上一红。 莲花师太对沈小蝶显然有份关注,也有份慈爱。 她拉着沈小蝶左看看,右瞧瞧,啧啧赞赏,不住的点头称好。 “蝶儿,出落得真像你师父。” “真的?”沈小蝶道:“是大师父还是小师父?” “一样,都一样。”莲花师太道:“你大师父和小师父本就难分轩轾。” “可惜武功不济。”沈小蝶忽然眼珠一转:“比两位师父差得远。” “哦?”“还望师太指点。” “好哇,小丫头,你越来越精。”莲花师太大笑:“居然打起老尼的主意来了。” “师太慈悲嘛!”沈小蝶盈盈稽首。 “好吧。”莲花师太正色道:“不过不在此时,先去历练一下再说。” “那要等到几时?” “放心,老尼答应了就算。”莲花师太道:“莫看老尼已年登七十,还不打算回归西土。” 沈小蝶心知莲花师太一言不二,当下暗暗高兴。 柳二呆这才知道,这位老尼原来是位世外高人,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当日晚斋过后,各自安歇。 第二天,沈小蝶和柳二呆商量了一下,便打算收拾起程,返回中原。 慈云庵的后山有座塔,名叫灵谷塔。 大孟的骸骨就存放在这座塔里,其实也并非什么骸骨,只是一坛骨灰。 美人成黄土,红颜已化灰。 沈小蝶跪地焚香,祷告了一番,一时悲从中来,不禁泪如泉涌。 柳二呆神色一黯,也不由得跪了下来。 然后两人将那坛骨灰请出塔来,沈小蝶早就备好了一个黄包袱,紧紧扎住,缚在背上。 中午时分,辞过莲花师太,离开了慈云庵。 轻骑熟路,回程自是比较容易。 那知第二天跟着就要出山,忽然风波骤起。 原来山区难寻宿处,经过整天奔驰。人疲马乏,黄昏时分,两人选了个林木僻静之处,用过干粮饮水,准备先打个盹儿,等到明月东上,继续登程。 两人都是背倚山石,盘膝跌坐。 沈小蝶早已卸下那个黄包袱,紧紧的拥在怀里,酣然入梦。 柳二呆也正处自迷迷糊糊,忽然传来一声马嘶。 骏马通灵,必是发现了警讯。 他一惊而起,睁目看去,只见正好有个黑衣人,蹑手蹑脚的扑近了沈小蝶。 马嘶突起,那人也是一怔,忽然探手如电,直向沈小蝶怀中抓住。 目标好像就是那个黄包袱。 沈小蝶虽然香梦正浓,但毕竟是个练武之人,当然不会浑然无觉,就在她星目微张之际,已发现一只毛茸茸的手,抓了过来。 她没有惊叫,无声无息的一个翻身,闪了开去。 这一招很厉害,连那个黑衣人都大感意外,因为十拿九稳的一抓已落空。 落空不说,还招来了狠狠的一剑。 柳二呆大喝一声,一溜寒光已如惊虹掣电,挟轻雷之声飞泻而到。 黑衣人吓了一跳,却忽然身子一缩,就像个滚地葫芦般翻了出去。 缩得小,几乎缩成了一团。 滚得快,倏忽己在两丈以外。 这倒是难得一见的功夫,但当他长身而起之时,却赫然是条魁梧壮汉。 “你是什么人?”柳二呆挺剑叱问。 “别问这个。”黑衣人面目黧黑,目光灼灼:“先交出这个黄包袱再说。” “黄包袱?”沈小蝶道:“你要这个干吗?” “别罗罗嗦嗦。”黑衣人像是有恃无恐,冷冷道:“要就是要。” 柳二呆抡剑冷笑。 “就算要,也要说个理由。”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