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_第十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第2/5页)

县、甚至地区里论个高低。据说她进公社书记、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如入无人之境。那年,公社里调来一位年轻的书记,上任的头一天就被她撞上了,她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要救济粮。公社书记觉得她是一位没见过世面的老太婆,准备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没想到机枪一出口就让书记矮了三分:“你这小毛孩子敢跟我耍威风,你是吃了狮子心了,还是豹子胆了?你也不脬尿照照,你是啥样的嘴脸?别说你,就是县委书记见了我,也得恭恭敬敬地敬茶让饭。要不是我儿子为国捐躯,你狗崽子能跟人似的坐在这里吗?你还不知道趴在哪个地沟里喝西北风哩。如果我儿子还活着的话,他这会儿准是你的上司。像你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狗东西,见了上司的老母亲,还不得屁股一颠儿一颠儿地磕头?今儿个我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讨饭讨到了你的门上,你不光不给一口吃的,还撵我,有你娘的这样当书记的吗?今儿个没啥好说的,我就跟着你吃,看你能把我咋的?”那书记一看惹不起,只好低下头来大娘长大娘短地恭维了一番。

    机枪的喧闹早已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至少芦花村三十岁左右的人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听着机枪的喧闹声长大的。”如果有几日,村里听不见机枪的喧闹声,那人们一定会怀疑机枪最近出远门了,或者她龙体欠安,要不就是芦花村近日发生了重大事情。

    文氏坐在床头上,听了一阵子,又骂了一阵子。从话语里可以判断,机枪今夜的喧闹,并非因冲突而导致的。从而得出结论,村子西头近日是平安的,至少在婆娘们之间没有产生太多的口舌。于是她暂时把机枪丢在一边不管,而让思绪重新回到刚才的梦境里去,尽管那是一场噩梦。她企图通过对梦境的分析,从而发现一些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刚才她虽然从可怕中走了一遭,但毕竟获得了别人无法获得的珍贵资料。这种资料如果不是从梦中得到,单靠想象是无法取得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其实就是死者给她托了一个梦。对,这就是托梦。既然是托梦,那自己就得有所作为。怎么办呢?死者不是已经明确交代过要她做什么了吗?她敢置之不理吗?神灵是不可欺骗的,这点道理谁都懂。可是她说出去会有人相信吗?起码儿子是不会相信的。她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先把梦中所闻向老太太们告知一下比较妥当。只有老太太们才能把她的话当回事儿。

    计议已定,她想闭上眼睛再迷糊一阵,可是怎么也睡不着。

    天一亮,她就敲响了二瞎子的大门。

    二瞎子与文氏偏对门而居。这位老太太虽然被冠名为“二瞎子”其实并非眼睛真的失明,只因她的眼珠儿白多黑少,看人总斜睨着眼,才因此落了个不雅的绰号。二瞎子一辈子生了三个闺女,两个已死,一个远在东北。从表面上看,她实在是势单力薄,但是她天生有一种号召力。凡是她想拨弄的事儿,无一不风狼骤起的。舍前巷后的老太太们经常是有事儿没事儿地就往她家里跑。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人们明明知道她心术不正,有的甚至对她恨之入骨,可还是心甘情愿地聚拢在她的周围。别的不说,就连机枪这样的硬茬儿都得服服帖帖地听从她的调遣。

    文氏还没等亲睹二瞎子的尊容,就慌里慌张地叫喊起来:“二嫂子,二嫂子,我跟你说个事儿。”

    “小孩他奶奶,”二瞎子答应着,开门迎接“我早就跟你说过,这些天来我的心脏一直不好,医生告诉我,最怕受到惊吓,你有事儿不能慢慢地说吗?”二瞎子一边责备着,一边让她进屋说话。

    “二嫂子,我跟你说…”为了把后面的话烘托得极端神秘,文氏把声音压低到连她自己都听不太清楚“昨儿夜里,我真的见鬼了。”

    “你坐下慢慢地说。”二瞎子揉着惺忪的白眼珠儿,再次提醒她注意情绪。

    “昨儿夜里我做了个梦,梦见…”她把夜里做的梦绘声绘色地叙述了一遍。生怕说得不够恐怖,又将几处关键性的情节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反正她无论怎样编排都不会露出马脚。经过她改动后的梦跟实际做的梦已经面貌全非了。然而在她看来,这倒是一件得意之作。

    果然这一手非常奏效,二瞎子的白眼珠儿刹时变得明亮起来。可是文氏哪里懂得,二瞎子的眼睛突放光彩,并非由她适才的言语所致?

    二瞎子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她自有她个人的小算盘。这些天来,上面风声特紧,火化一事已是大势所趋,紧凭几位老太太的两句无力之言是难以扭转乾坤的。其实火化也好,土葬也罢,对她都不重要。她一向比谁都想得开“人活百年,最终一死。”“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二瞎子从来就没考虑过死后怎么样,只考虑活着的时候如何如何,只是她不愿意将问题说破罢了。二瞎子最大的智慧就是善于迎合人们的心理。一直以来,她家是一个自由言论的场所,她把这个场所比做一个大算盘。那么,在此发表言论的每一位老太太自然就是她任意拨弄的算珠。老太太们对她崇拜倍致,她自然也就成了这一带的土皇帝。她时常以“穷命富体”一词自喻。可以想象,老太太们为保护这尊“富体”曾经付出过多少艰辛!眼看着她已经转入古稀之年,而且又百病缠身,身边急需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无奈唯一的亲人又不在身边。想过去她把众老太召集到自己麾下,一呼百应,要汤送汤,叫茶茶到,是何等的气派。可近日上头风声一紧,众老太像着了魔似的,齐刷刷地一个也不肯到她家里来了,害得她时常望着积了尘土的桌椅长吁短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