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第1/4页)
第二十三章 这是一个能容纳三百多人的小型会议室。里面,座无虚席,前排中间位置是评委席,坐在评委席上的总共有五个评委,评委席左右及后面的位置是各校带队教师的席位,教师席位后面才是观众席位。一部分观众因得不到席位而只能成为站客,更多的观众因苦于连普通站客的资格都无法取得,而被迫流落在室外旁听。 今天的程序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以各个校门为顺序让选手轮次上场,其次考虑分剧种集中参赛。按照这种排列顺序,京剧被排到了最后。从五位评委的表情上来看,上午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下午了。下午刚开始的几名选手一出场,情况还有些改观,但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又恢复到上午的老样子上去了。 汪清贤坐在第二排的中间位置,他完全能够听得清评委们的小声议论。今天他的注意力似乎并不在台上,而在评委们身上。五个评委中有三个他过去认识,另外两个经介绍,现在也成了朋友。为了博得他们的青睐,他不时地向前递烟。当得知汪清贤带领的都是京剧选手时,评委们的确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他因此也得意万分。从下午一开始,他就有些坐不住了,他只盼望着他的学生一登场,给评委们一个震惊。无奈他带来的选手全部被排到了最后,等到他们上场时,已经到了太阳即将落山的光景。这时候,评委们早已累得痛苦不堪。眼看着他的选手一个个登场,评委们非但没有震惊,反而多了一份失望。他今天总共带来的十名选手,还没等第三位演唱完毕,台下的人说走一下子走了许多,这无疑给外面的旁听者腾出很大的位置。 这时,主持人开始宣布最后一名选手登场,当叫到“鲍学智”的名字时,不见有人回应。这时评委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有的说,不来就算了,反正前几位的演唱都已经听过了,水平不过如此,即使来了,也不过是凑凑热闹而已,不会有什么希望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都报了名了,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农村的孩子嘛,能参加这样一种场面,也非常不容易,现在咱们借此机会,可以放松一下,反正待会儿还要进行总体评价。于是评委们便自觉不自觉地把话题转到了鲍学智的身上。 评委自然要问汪清贤:“鲍学智大概跟前几位同学的水平差不多吧?” 汪清贤嘴巴一歪,从鼻孔里哼出几个字来:“他会唱戏?没听说过。” “他不是跟你学的吗?” “我如何教得了他?这学生,跟他老子一样,从来都是自作聪明。” “既然是这样,他来了也是白来?” “这次我还真想看看,他拿什么参加比赛?” “照你这么说,他这会儿肯定是溜走了。” “也许是吧!” 这时,主持人又在叫道:“鲍学智同学来了吗?来了请赶快登场。”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身穿鲜红短袖背心的英俊少年汗流浃背地走了进来。主持人正要责备他太不遵守时间,另一位与他一同前来的少年唧唧喳喳地跟评委和主持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主持人立即抱歉道:“学智同学,别急,你先好好地休息一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家等着你。” 为了稳定他的情绪,评委们跟他谈论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无非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戏的?演唱什么内容?需要什么调门?等等。后面的观众则是一片声的赞扬学智的长相。这个说:“这孩子长得真不赖,就像从画上跳下来似的,真要上了装,还不是演什么像什么!”那个说:“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也许人家天生就是当演员的料。” 与此同时,一位青年人走到汪清贤的身边耳语了几句,汪清贤大惊失色,立即跟了出去。 “你刚才说什么?社社他怎么了?”汪清贤刚走出会议室,就迫不及待地问。 “你别着急,他现在已经没事儿了。”青年人极力控制着紧张的情绪。 “他到底怎么了?你赶快说呀。” 原来社社跟莘莘一块追赶一只兔子,不小心掉到了井里。当时学智和碧月正往赛场赶,忽然听到莘莘哭喊着救人。学智赶过去,叫大家各自解下腰带,然后接在一起续到井里,一看不够长。学智马上折断一棵小杨树,他让社社抓住杨树干,然后往外拉。谁知社社在井里折腾了一阵子,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们正在着急,幸亏这时候走来一个过路人,学智央求过路人帮忙,自己下到了井里,然后托住了社社,这才没有发生危险。后来帮忙的人又多了两个,他们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根绳子,才把莘莘和学智从井里捞了出来。“ “社社现在在哪儿呢?” “还在医院里,不过再过一会儿就可以回去了。” “他是怎么去的医院?” “是学智和碧月把他送进去的。当时家里没人,两个学生就一直伺候到现在。” “哎呀,我的天哪,怎么会有这种事儿?” “真是的,好悬哪!” “你等一会儿,我进去打个招呼,然后咱们一起走。” “我刚才说了,现在已经没事儿了,你不需要先回去。只是社社他妈让我给你捎个话,她一听说学智今天也报了名,急得不得了,怕万一耽搁了,会后悔一辈子的,所以让你无论如何跟主持考试的求个情,一定要让他顺顺利利地考下来。” “我一定做到。”汪清贤刚说完,就马上改口:“不用了,看来他们都已经知道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先回去了。” “回去吧。” 汪清贤望着渐渐暗淡下来的天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他不知道是进去好,还是呆在这里好。 京胡又开始响起。这美妙的旋律他再熟悉不过了,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他京剧入门的唱段,或者说是他最拿手的好戏。然而不知为什么,他每当听到这个唱段时,都会觉得自己的唱腔似乎缺少点儿什么。他无论怎样着力去模仿,都不能改变所存在的一切。也许学生们正是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才使得评委们产生如此反感。那么这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