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_第三十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第1/4页)

    第三十九章

    风波发生的第二天,鲍福做出一项决定:在村子北端建设一个新的家园,迅速脱离这个是非之地。

    桂晴当即提出异议:“现在奶奶已经上了岁数。虽说身体还算硬朗,但咱们早晚不在跟前,能行吗?再说村里人会不会说闲话?”

    “这个我已经考虑过了,咱们只是搬过去居住,并没有分家,吃饭什么的还在这边。孩子们除了小圣跟过去,其余的都在这儿。因此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开昭阗两口子、二瞎子、机枪、老夫人等一伙人的扰乱,另一方面是为了防备咱舅的那双黑手…你想,他们一帮人再野蛮,也总不至于再到北边的新房子里去抢劫吧?到时候我把吃的用的统统放在新房子里,随用随拿。反正两处又没有多远的路程,说话工夫就到了,这样多好啊!以后咱们心情好的时候就在这边多呆一会儿,心情烦的时候就立即转移。这样一来,能减少许多麻烦事儿。那老夫人就是想多看一眼你的‘脸子’也做不到了。常言道:‘远者香,近者臭。’只怕这一远离,咱娘也会改变许多。”

    “我看行。”桂晴高兴道“不过还有一条,眼下就要进入中秋了,起墙好说,每隔半个月起一茬,不到两个月的工夫就可以上顶了,问题是砖瓦这一时半会儿的咱上哪儿弄去?”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李庄正好有人定好了砖瓦却又改变了主意,现在正叫嚷着转让呢,咱只要跟他打个招呼不就齐了吗?”

    “那明天咱就动手?”

    “晚一天不如早一天,我准备今天就动手,弄好了年前咱就能住上新房子。”

    “使不得,使不得。”桂晴连连摆手“年前咱只能看到新房子。那墙壁什么的都还没干呢,屋里潮得很,你能吃得消吗?”

    “哈哈哈,我这不是心急吗!那年后咱肯定搬过去喽。嗨,明天能搬过去才好呢!”

    “你呀,干什么事儿都是一声。好,我赞成!”

    农村有句俗话:“跟谁不睦,劝谁盖屋;跟谁不和,劝谁喂鹅。”看来老百姓把盖房子的事儿看得是多么的劳神伤体啊!当然,就现在来说,只要你有钱,想盖一栋房子那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儿。但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在中国贫穷的农村想盖一栋房子是多么不可思议啊。整个工程耗时耗力不说,单是备料就够你头疼的了。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你想买什么,卖方老跟在你的屁股后面转悠,只要你有诚意,大不了咱来个“八折优惠”如果你运输不方便,那没关系,咱有的车辆,送货上门那是咱份儿内的事儿!一切都随了你的心愿后,人家还会奉上句:“初次合作,非常愉快,欢迎您经常光临蔽店!”可那时,你想买东西,哼,你得先学会当孙子。如果你运气不好,光一根铁钉,就够你忙活三天三夜的。你觉得什么都齐备了,可是在上顶的时候有一个螺丝帽不合适,就有可能让你急得彻夜难眠。一栋房子盖下来,你整个的就跟从阎王爷跟前走过一遭似的。所以,用老百姓开玩笑的话说,只有跟你不和睦的人才会劝你走这一步路的。

    前面说过了,鲍福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许多行道他一看就会,只要做起来,管比你行家出手利落。盖房子也决不例外,据工程队的人讲,从打地基、砌砖,到上梁、布瓦、抹墙等整个工序他都做得有声有色。只可惜这么大的工程并非一人所为,否则鲍福敢一人独揽下来。看来他大显身手时候又要到了。果然,仅仅三天工夫,他就把前期工程所用物料全部准备停当。除此以外,拉土的拉土,运砖的运砖;木工在这边忙碌,夯手在那边吆喝。一切都处于紧张有序的状态之中。很快,第一茬泥墙起来了。

    这中间,一家人除了两个老太太在家里忙着做做饭烧烧水以外,其余的包括最小的孩子都投入到工地上去了。小的们至少可以搬搬砖递递水什么的,总能派上用场,用鲍福的话来讲,这叫:“是蝼蛄都咬草。”

    正当这边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又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冯水新一家人又不高兴了。特别是碧月,这几天一见到学智就给脸子看。学智无论多么诚心诚意地找她攀谈,她都不给面子。学智非常纳闷,只是由于这一阵子工地上的事情太多,他也只好把碧月的事情暂时挂在脑后,心想,等过了这一阵子再跟她谈。

    但是,情况的发展又不由得使学智的眼睛一愣:就在冯水新来工地的第二天,碧月又满面笑容地跟他和好如初了。嘿,这姑娘,恼也是她,笑也是她,究竟着了什么魔了?

    学智是何等的聪明呀!这孩子晚上趴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左思右想,碧月他爹究竟在工地上说了些什么?好像没说什么呀!那么爸爸又告诉他什么了?学智又摇了摇头。再仔细想想,哦,对了,爸爸好像把家里最近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儿说了一下,爸爸自始至终都在重复那些话:“咱惹不起还躲的起呀?大哥,这就叫:‘眼不见心不烦。’反正我搬出来了,你们今后就是闹破大天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学智不由得笑了。

    原来这片宅基地是按学智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