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惊天天子外传谋 (第1/2页)
第三章 惊天阴谋 日,代表着光明、正义。 只要清晨的曙光一露,夜里的一切阴森可怖气氛都会被驱除净尽。 和暖柔煦的晨曦总喜欢把沉醉于梦乡的人们唤醒,告诉他们新的一天又来了。 还有那新的希望、新的生机。 可是,今早的晨光并没为这条村庄带来半点生机,缘于村里的人,从此也不会再有生机。 因为,他们的生命都已终结了。 对于没有生命的人,如何谈得上生机? 然而,在尸骸遍借的地上,竟然有白色物体在蠕动。 那原来是一个身穿白色衣裳的人在动。 他,正是被麒麟魔将重伤而昏死的白衣青年! 想不到白衣青年伤势之重,竟一直昏迷了一日一夜。 但见白衣青年悠悠转醒,眼神当中满是迷惘之色。 他迷惘的原因,是何以自己竟仍活着。 在他不顾一切以身挡着麒麟魔将使劲掷来的嬴天,而把伤势弄得更加剧烈,快将陷入昏迷之时,他还估道自己必会毙于魔爪之下。 但如今他竟奇迹地生存着,内心自然而然地奇怪麒麟魔将居然不趁他昏迷时下毒手。 究竟在他昏迷之后发生了甚么事?为何麒麟魔将会对他手下留情?麒麟魔将此刻又去了那裹? 这种种疑问,对白衣青年来说,恐怕将会是一团永远无法解开的谜! 既然暂时仍无法解开这些疑问,如今首要做的,便是先行离开这裹。 也许他甫一醒来便被满腹疑团困扰着,他竟没察觉到有一人寝在他的胸前呼呼大睡。 那原来是一名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年童天! 白衣青年本欲先轻轻移开童天,再坐起来。谁知他双臂稍一使力,即传来一阵撕心剧痛,全身陡地一震。 原来他双臂的肩及手肘均遭震得脱臼,难怪不能使力! 只是这一震,已把熟睡的童天弄醒。他见白衣青年无恙醒来,不来禁高兴得弹起,道: “啊!大哥哥,你醒了就太好了,我还担心你受伤过重…” 白衣青年二话不说,强忍痛楚,双掌撑住地上,把脱了的臼位驳好。 双臂虽能恢复活动,但却不能太过使力,兼且他体内所受的伤非轻,连忙坐起盘膝运功,先把内息调匀。 白衣青年行动近一个时辰,口中吐出一大口瘀血,内伤得以稍微调和。他忙问: “童兄弟,究竟在我昏迷之后发生了甚么事?何以那魔物会对我留手?相信你已看清楚吧?你可否把你看到的事告诉我?” 童天见白衣青年如斯紧张,亦不再迟疑,把他所见的一切和盘托出: “其…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我见你跟那妖怪斗得异常激烈,弄得砂石四飞,周遭的对象纷纷被毁。我恐怕会被殃及,于是在较远处找得一块安全之地,悄悄地躲着观战。 后来…后来见你被…被妖怪打伤而晕了过去,我更是不敢现身… 本来我估道妖怪加害你之后,必会找到我而杀了我,谁知就在妖怪正要向你下毒手之际,四周忽然卷起了浓烈的黑雾,使我无法看清楚雾里发生了甚么事。 不久之后黑雾散去,妖怪却不知去了那里… 虽然我看见你们躺在原地,似并未遭毒手,却也不敢过去看你,怕妖怪未真正离去… 再过良久,我仍未见妖怪踪迹,于是我便大着胆子过去看看你,却发现你并未死去,只是伤重晕厥,便在此等你醒来。” 白衣青年虽然仍未能从童天口中清楚知道真相究竟如何,但却肯定在黑雾之中一定发生了一些事,而令麒麟魔将放过他而离去。 然而当中的曲折,恐怕真的会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 问明原因,白衣青年旋即又再屈膝盘坐,运功培元疗伤。 王道正宗的内家真气在体内不断运转,把身上的伤痛暂且压下。 白衣青年蓦地记起,在与麒麟魔将交手之前,有一名少年遭麒麟魔将所伤,而且伤势甚是严重… 人命关天,白衣青年随即扫视四周,找寻那个被麒麟魔将打伤的少年,却发现他仍昏迷在他身前不远处。 白衣青年陡地一惊,甚至更发出了一声轻微惊呼… 啊!莫非… 他赫然发现,那个少年嬴天面色极之苍白,活像一个已死的人…他慌忙趋前察看嬴天是否已伤重不治,却发现他仍有一丝极微弱的呼吸,心想: “这少年身受如此重伤,昏迷了一日一夜,却仍能靠着一丝几乎微不可察的呼吸来维持生命,可见生命力何等强大…” “只可惜我现在亦受伤极重,不知凭我现时功力能否把他救活…” “唉!罢了!人命攸关,唯有尽力一试吧!” 白衣青年忙以双掌抵其心坎、百汇两大要xue,把内力源源贯进嬴天体内。 约一盏茶时间,白衣青年才收掌散功,却见他已浑身大汗淋漓,且连连喘气,显然适才救嬴天时所耗之力甚钜。 那,嬴天如今已无生命危险了吗? “幸好这少年体内有一股炙热之气护住心脉,使我行功之时事半功倍,否则只怕我也无力救回他性命。” “但他目下仍昏迷不醒,若不尽快治愈体内伤势,只怕再发作时便性命难保。而有能力救他的,也许便只有师父了。” 一想到师父,白衣青年不期然看了一直静心守在一旁的童天,又再想: “眼前这名少年,虽然名字中有『天』字,却不知是否师父要找的人…” “可惜我修为委实不足,无法肯定他到底是否那种人,而目下又有另一名少年急需师父救治…” “但若我现在回山,只怕日后难再寻回那头魔物…” “唉!即使现在我回复十足功力,也未必能收拾那魔物,人命关天,不若先带这两名少年回山,让师父来作定断,说不定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