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了不说爱〈全新改写版〉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4页)

界上将无依无靠。

    若不是怜惜女儿,那样“东西”她原是不打算还给古家的,毕竟…

    早在江家一败涂地的当年,古家已经发迹,如今事隔二十多年,依古振东--古家老人主事精明、强悍的作风,这些年过去古家只会发展得更好!

    况且这十几年来她天天注意报纸,早知道古家的事业非但在台湾经营得有声有色,即使在全世界也享有名声--古家已今非昔比了!

    江、古两家,门户早已不相对了呀!

    “妈,您是要我代替您,把东西送还给古伯母吗?”雨薇问母亲。

    林月英回过神,定了定心。她不能再为了坚持自己不值钱的自尊,而牺牲掉雨薇的幸福!

    “嗯…妈要你亲手将东西,交还到你古伯母手上。”林月英敛下笑容,严肃地望着女儿。“雨薇,你一定要答应妈,亲自办到!”林月英一定要得到女儿亲口允诺。

    雨薇黯然点头,母亲要求的只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她怎会不答应?况且她心底明白,这可能是母亲最后的遗愿。

    林月英见雨薇点头,释然而笑。

    当年江家和古家,凭着一样“信物”订下儿女亲家,那也是她要雨薇“还”给古家的东西。

    看到女儿点头允诺,林月英放宽了心。只要古家一看到这样东西,立刻就会知道雨薇为何而来了。但女儿是她生的,林月英最了解雨薇,她明白这孩子一向有主见,要是让雨薇知道事实的真相,她心底一定会排斥的!

    林月英之所以隐瞒,也是为人母的一点私心了。

    “妈,您要我送还给古伯母的是什么东西?”

    “这样东西我一直妥善收藏着,这回入院我也把它带在身边,我把它锁在床头的抽屉里。雨薇,来,你替妈把抽屉里那包黄绒袋取出来。”

    雨薇听话地打开锁,取出放在抽屉里的黄绒袋。她从未见过这么精致的黄绒袋子,当然更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林月英自女儿手上接过绒袋,解开袋子上系紧的彩绳后,取出一只宝光灿润、通体碧绿的玉环。

    见到这只美丽得不可方物的玉环,雨薇忍不住叹息!这只玉环质地温润水透,鲜少杂质,就连不懂宝玉的雨薇,也能一眼看出它的珍贵。

    “来,雨薇,戴上它看看。”

    “妈?”雨薇怀疑地望着母亲,不明白母亲的用意。

    “听话。”林月英口气虽然温柔、却坚持。

    尽管疑惑,雨薇仍依言戴上玉环。

    “竟然这么合手!”林月英惊喜的叹息!她呆住也傻住了,不觉喃喃地道:“简直就是量了你的腕围订作的!真是…真是想不到呀!”

    这意味着什么?

    多年来林月英早学会对现实不抱存幻想,唯一令她的心能感到踏实的,就是死命工作、认真攒钱,这十多年来为了供雨薇念书,母女俩苦哈哈的过日子,攒得一块钱她也当两块用。

    但现在看到这只玉环竟像自己认主人似的,完全吻合雨薇的腕围!惊异之余,林月英也开始抱存冀想了。

    或许…或许这孩子与古家真是有缘分的?

    “妈,你放心,我一定会亲手把玉环送还给古伯母的。”雨薇淡淡一笑,随即卸下玉环,代母亲将玉环放回绒袋里。宝物再美,不是她的东西,她并不留恋。

    林月英的嘴角自然而然咧开,她突然感到全身松弛起来,真真正正的放心了。

    仔细交代雨薇古家在台北的住址、古氏夫妇的姓名、以及一些琐碎的细节后,林月英终于安心躺回床上午睡。

    这一觉林月英睡得香甜,再也没有醒来过…

    ----

    台湾商界若提起太古集团无人不知,当然,这与“太古”净值数百亿,挤列台湾前五大集团的身价,大有关系。

    太古集团出资介入经营的产业,囊括了金融、通讯和电子,其它星罗棋布的卫星子公司,更是多到不胜枚举。

    太古创立最初,任谁也料不到当年的太古企业,会发展到今日的集团规模,而这一切要从太古的老董事长古振东年轻时说起!

    迸振东年轻时只是一名出卖劳力的泥水工匠,在他四十五岁生日那天,他把一辈子辛辛苦苦给人糊墙、省吃俭用整整存了十年的万把多块钱,全数拿去买了一块结不出稻籽,根本没人要的旱地!

    那个时候,人人都嘲笑拿钱买歹地的古振东是呆子、傻瓜!

    但古振东相信的是自己。

    他买这块地不是为了种水稻,他是买来盖房子的。

    太古从炒地皮发迹,正好赶上台湾经济起飞的契机,房地产业景气大好,直至今日太古涉足商界,经营涵盖的范围之广阔,令人咋舌。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敢再笑话他了。

    相反的,古振东当年的“远见”成了一则商界人人啧啧称奇的“神话”!

    到今天,每个能见到古振东的人,莫不鞠躬哈腰,迭声“古董,您老人家好!”谄媚逢迎,唯恐不及。

    但强者虽强,古振东还是毕竟老了。直到今天,在太古集团内坐阵龙头的,已经是第三代少主了。

    老人唯一的儿子过世已经十五年,当时老人刚退下不久,儿子掌舵才三年不到就意外过世,孙子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老人后继无人,不得不再重新掌权。

    直至八年前,太古集团第三代少主从纽约大学拿到企管博士学成归国,老人才得以逐步将权力释放。

    而事实上,太古本为台湾一家本土企业,老人虽然经营有成,但经营手法保守老旧,在现今全球化趋势竞争下,可预见未来将会逐步凋零,终至被市场淘汰!然而太古却能在五年内整顿内部人事成功,积极于上海、宁波投资增建新厂,汰换产业旧机,添设新型机种以精简工时与人力,翻身转型为国际化公司,且积极培植代工实力,不断争取柄外订单,事业版图逐步横跨中美与东亚两洲--

    严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