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2章抓住机遇 (第2/2页)
南延平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期间。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吧。 突然说到这么个敏感的话題。朱敏显示手足无措。说。哦。这事公安机关已经有了正式结论。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引起的意外失火。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尽量减少和消除可能带來的负面影响。 南延平又问。棚户区的居民是如何安置的。 朱敏还在思考如何向南延平解释火灾事故。沒想到他又会问起棚户区居民安置的事。正考虑该怎么回答。南延平又开口了。说。商贸圈的定位要找准啊。 此时。朱敏完全赶不上南延平的思维。 刚才。南延平问起棚户区居民的安置。朱敏为了回答这个问題。正在措词的时候。南延平又抛出了一个商贸圈定位的问題。朱敏思路刚转过來。南延平又跳开了。问。仪表厂和造纸厂的整体搬迁重建和棚户区改造拆迁当时遇到的阻力挺大吧。 对于这个问題。朱敏下意识就回答了一个“阻力确实不小”却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南延平又说。沿江风光带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了吗。 一会儿时间。南延平竟一连提出了几个问題。朱敏被问糊涂了。其实拆迁涉及到钱坤**案。建设资金涉及到对擎天置业的信贷支持。都相对比较敏感。朱敏不知到底该如何回答才好。 南延平调任东南省委书记不久。对各地市县的主要领导干部还不是太了解。每次出來。提的是考察调研经济工作。其实也有考察各地市县主要负责人的意图。 这种跳跃式提问也是他考察干部的一种方式。 他云遮雾罩地提出一大堆问題。其实哪一个都不需要你回答。只是要将被问话的人搞昏头。让他心里产生不安。然后再回到正題上來。考察负责人应对复杂局面的应变反应和掌控全局的领导驾驭能力。 朱敏对南延平的这种提问方式明显不太适应。他不知道该回答南延平的哪个问題。只好极度不安地跟在南延平的身后。不再将话題扯远。只好就事论事地如实回答南延平提到的问題。 从沿江商贸圈前期项目的建设工地走出來。南延平一行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一片正在组织拆迁的地段。南延平又问。敏书记。沿江商贸圈的建设已经动工了。这块地又作何打算。 朱敏说。这是准备追加建设的一个主題公园和一家五星级宾馆的项目用地。属于沿江商贸圈的配套工程。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争取年内能够动工。 南延平停住了脚步。问道。突然追加新的建设项目。符合青原市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吗。 朱敏还在思考南延平前面提出的几个问題。冷不丁又被问到了追加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他的心里就更有些打鼓。毕竟追加项目是擎天置业提出來的。目前还在办理相关手续。朱敏担心扯出其他的问題。一下就被问住了。只能含糊地回答。应该是论证过的。 事实上。朱敏混迹官场几十年。的确不应该是这种应变能力。但是。他对南延平此次突击考察调研会错了意。 他认为。以江北开发区和沿江商贸圈取得的成绩。给乐腾市做榜样绰绰有余。满怀着信心是要得表扬的。迎接考察调研的准备也是从突出成绩的角度來定位的。对可能存在的差距和问題思考得不多。思想准备不够充分。 再加上南延平完全不按朱敏预定的套路出牌。提出的好几个问題都比较尖锐和敏感。所以。朱敏一时措手不及。回答问題的思路一下子全被打乱了。才出现了现在这种应对困难的状况。 既然朱敏回答得不尽如人意。南延平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召集zhèngfǔ工作的伊海涛。 这时。向晚晴指挥摄像师调整了远近的机位。几台摄像机的镜头同时对准了伊海涛与南延平对话的场面。 伊海涛上前两步。站到了南延平的面前。回答说:“南书记。沿江商贸圈建设项目确立之后。我们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过几次研究论证。单独从这个项目來看。沿江商贸圈的设计是与整个青原的化气息相融合的。但是。跳出沿江商贸圈來看。就会发现沿江一带的建筑轮廓线不够清晰。不能形成特征明显的城市天际线。所以。我们根据专家的建议。追加了主題公园和五星级宾馆的配套工程。力争将整个沿江风光带打造成青原市的地标性建筑群。” 伊海涛在回答的过程中。南延平频频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