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2/3页)
子来到江南,很有兴头。在这些朝鲜、辽东、南折商人的带动下,下“汗人才现不对味了。他娘的。人家敢干。自个儿还有仆口…的。再不干恐怕就捞不着汤了,于是才有人徐徐跟进,纵是如此,他们对从前的事还心有余悸,投钱办厂自然也投,却也不敢作出什么冒险的事。 现在叶澄衷要他们合办货轮公司,一次性就需要五百万两银子,你要投资,至少也得拿出几十万两白银出来,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座的人不是拿不出,而是不敢拿,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再也不敢冒这个险了,第一次让他们折损了大半的身家,这一次若是再出差错,那只有死路一条。 叶澄衷笑了笑,这种现象其实在关内十分普遍,他在江淅那边也遇到不少这样的大商家,实在是大家吓怕了,不敢再轻举妄动,他笑了笑:“这事儿是有的,做生意嘛,有亏有赚,不过叶某人却对眼下的时局有信心,诸位,那些朝鲜商人为什么敢投资,因为他们明白,这大新朝和前清不同,咱们这位皇上亲手饰造了朝鲜,亦在辽东、南折大兴商贸。都十分的成功,他比从前的康有为要懂行。诸位想一想,当年前清维新的时候,也说要修铁路,要各省各县办小学、中学、大学堂,可是结果如何?还不是跟那要大伙儿办工厂一样半道儿焉了?可是再看看眼下。朝廷许下的办、学堂,修铁路;哪个没有兑现,从前维新三年。修了多少铁路,再看看现在,半年不到。哪个省的铁路没有破土动工?小学堂现在哪个县没有,就连村落里都办起了启蒙学堂,这就是本事,朝廷有足够的银子,也有足够的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前些日子朝廷一面修铁路一面在广东打洋人,当时大伙儿是怎么看的,都说洋人之中英国人最强,英国人与朝廷动手,这朝廷,,恐怕要悬,现在又如何?诸位,这个朝廷可不是前清,说出来的话还是作数的,现在百废待兴,机会就在眼前。咱们现在还在犹豫,那些朝鲜、南折的商人就把银子都赚去了,等到我们回过头,再想混口汤喝,嘿嘿,”做生意协就见缝插针一样。等到他们在关内立住了脚跟,咱们还有空隙可插吗?” 几个粤商犹犹豫豫的点头,叶澄衷这话儿倒是有几分道理,这大新与前清的区别他们是看得见的。都不是瞎子,当年收了那些维新党的当。不代表如今大新朝也会令他们血本无归况且眼下大新开朝以来,似乎还真有一番新气象,这一次大新与英国倡导国联,他们也在报纸里看过,也都曾研究过时局,这国联大新有一个常任理事的职位,应当不算是前清签订的条款,至少与列强也是平起平坐,因此也不虞将货物出口到海外去,只要价钱低廉,质量尚可,也不怕赚不到银子,据说南洋、印度、非洲的人口就过了大新朝的三四倍还要多,这是多大的市场? 叶澄衷见众人犹豫,愈来了精神,道:“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真要等到繁荣的时候,这银子还轮得到咱们赚,叶某人做了一辈子生意,眼光不算准,可也在商海里熬了一辈子,风狼也都见过,这个机会若是失去,便再也没有了,叶某人愿出资二百万两白银,购买四成的股权,至于其他的,还要请诸位想想办法,这总共五百万两白银,共要购买二十条大货轮,其余的银子作为储备,还有招募水手、管轮,七七八八也正好管够,这大轮船要下水。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等船坞交付了商轮,这江南的生意也就来了。在下负责在江淅一带招揽生意,两广这边,就全靠诸位朋友撑着场面,不管在场的今日有没有入股,将来叶某在粤的生意还得需诸位的关照。 众粤商听叶澄衷出资两百万,都忍不住动容,这绝对算是大手笔了。江淅富果然够豪爽,接而又想。人家敢冒这个险,出了两百万两白银,自己还怕什么,于是有人咬牙道:“叶老板该关照我们才是,在下左思右想,既然叶老板说了话。兄弟们也没有无动于衷的道理,我出三十万两吧,在下家底就是这些,倒是让叶老板见笑了。” 有了开头,后面的人就好办,众人纷纷出资,片刻功夫,便凑足了四百五十万两白银,至于其余的五十万两,叶澄衷也就不急了,到时候再拉拢一些商人入股也就足够。其实他的心里头还真不希望这些粤商把剩余的六成股给分了,毕竟这些粤商都是抱成团的,他虽然占了四成的股份,也不一定能说得上话。匀出一些给其他中小商人也多了一个制衡,他笑了笑,拿起茶盅道:“诸位,咱们既然说定了,今日在下就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杯,愿咱们合作愉快!” 众人纷纷起立,端起茶盅遥敬。有几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