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私心 (第2/3页)
里头会好过?这还是其次,中堂该怎样向天下人交待?总不能说中子丹:羔帐,货得众买卖丹论如何都亏了本叹。”众人一齐笑了起来,马建忠最近很得李鸿章的信任,人家是正牌子出国留洋回来的,会说几种语言,对洋务很有言权,盛怀仁和他比。总是少了点儿什么,盛怀仁也跟着嘻嘻的笑,浑然不为马建忠出言顶撞他而恼怒。这就是他做人的成功之处。也是他在准系内部混的如鱼得水的原因,就算是有人和他有龌龊,面对他这样的“肚量”谁也生不起气来。 张树声悠悠然道:“马先生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却有点儿自己的看法 他顿了顿,等笑声停了,才道:“派水师援朝自然不成问题,可也不能一意孤行,这是大事儿,这么大的水师调动,总得先向朝廷,向皇上请示吧,如若不然,咱们成什么了?。 张树声就是料定了朝廷不会让北洋水师出海,这样说既不算反对张佩纶、马建忠,把责任推到朝廷那边,谁都不得罪,他虽是淮系第二号人物,可是在这威海卫,却没有多少说话的余地,只有到了南边才能显出威风,不一定比得上李鸿章这边的幕僚、参军。 张佩纶微微皱起了眉,向朝廷请示?那和袖手旁观有什么区别?现在谁不清楚,这光绪皇帝明面上是对吴辰恩宠有加,几次旨意搞劳,可是谁不知道,人家巴不得这愣头青早点儿死呢,正好派大员去接收朝鲜新军,朝鲜对于朝廷并不重要,让日本人占了也比朝鲜新军占了好,这是名分问题,日本人是异族,占了也最多是敌国,吴辰是乱臣。往往这乱臣的危害对于朝廷来说都比异族耍大得多,更何况是吴辰这种手掌二十万新式6军,富可敌国,背后又有英国人的支持大军阀。前些日子他的手段大伙儿都见了,老佛爷是说到就到,恭亲王是说完就完,这幕后的推手不就是吴辰吗?光绪皇帝再傻,恐怕也知道了这个愣头青的能量,他光绪能睡的安稳?瞧瞧现在朝廷的态度,摆明了是隔岸观火的,还指望朝廷让北洋水师出港去援救朝鲜? 从张佩纶和张树声身上就可以看出淮军的分歧,张树声是心里想着朝廷,想做忠臣,而张佩纶则是希望淮军能够拥有更加独立的地位,希望淮军继续保持藩镇的状态,他对朝廷早就死心了。 张佩纶抿抿嘴。笑了笑:“张军门,救人如救火,难道朝廷不准,咱们就不去救?这事关北洋的安全。若是咱们在威海卫、刘公岛的水师网刚出海,就落到日本海军的炮口上就好了?朝鲜新军与咱们唇齿相依。互为犄角,共同巡防北洋。若是有朝一日,威海卫遭受了袭击。吴辰也一样会救,这不是交情的事儿,日军占了威海卫,同样威胁他吴辰 张树声笑了笑:“这话怎么说的,咱们是朝廷命官,不听朝廷的还能听谁的?张先生似乎太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罢?” 张树声这话就有点儿争锋相对的味道了,在座的大多数都是朝廷命官,唯有张佩纶却不是,张佩纶因福建的事儿革了职。现在只是无品无级的幕僚。 张佩纶倒是不生气,悠悠然道:“该向朝廷效忠的自然不能屈居人后,现在这个,事儿,却是不同,朝廷不想掺和,难道咱们就把咱们的地方拱手让给日本人?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是什么,保住了辽东、朝鲜,就是对朝廷最大的忠心,张军门不会连这点都不知道吧?” 张树声道:“朝廷怎么打算是朝廷的事儿,我们只需要按朝廷的意思去办就是。 李鸿章见这一文一武两大心腹斗嘴,压了压手,老态龙钟的道:“好啦,有什么争得?各人都少说两句,让外人见了成什么样子他一锤定音,随后转向角落里一直不说话的丁汝昌,丁汝昌是北洋水师提督,是北洋水师的龙头,他笑了笑,对丁汝昌道:“禹廷,你来说说看吧,你是水师提督,这水师该不该出海?。 丁汝昌原籍安徽凤阳县,祖先在明初投军入了卫所,后人成了卫籍,落户在庐江县北乡石嘴头地方,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后来该地改名为丁家坎村。咸丰末年,丁汝昌家迁巢县高林乡郎中村,丁汝昌的父亲丁灿勋。以务农为生,生活贫苦。丁汝昌幼年曾入私熟读了三年书。因家境贫穷,自十岁起失学。出外帮人放牛、放鸭、摆渡船等,以补贴家用。十四、五岁时。被父亲送到同族伯父的豆腐店学徒。咸丰元年,庐江一带生严重灾荒。丁汝昌父母先后病故。随后太平军占领庐江,丁汝昌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驻扎安庆,成为太平军将领程学启的部下。 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