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阿胜夫人 (第1/5页)
第十九章 阿胜夫人 饭毕,三浦按针反复向德川家康表达了谢意,方才退下。他欲在城内住一夜,然后才启程前往江户。看他的样子,在江户也不会久留,定会飞速前往伊豆,着手造船。 本多正纯出去相送,房中只剩下阿胜夫人和卜斋,近侍都候在别室。 侍女提灯走了进来。阿胜夫人再也不能沉默了,她笑道:“将军大人,您今日真是糊涂,说要将妾身的meimei许配给按针,妾身哪有这样一个meimei?” 家康倚着扶几,一边喝茶一边道:“我还未跟你说起。”他放下茶碗,看着阿胜夫人。 “呵呵,您就是说起了,妾身也无meimei。” “不,你有。” “哦?”“大久保忠邻为你挑了一个meimei。” “她…她是谁家姑娘?” “我问过忠邻,他说那姑娘和你颇像。” “啊?就可当成我的meimei?” “天下人皆是一家。何况长得又很像,不妨让你父亲收为养女。是江户狱监马进勘解由之女,亦是个虔诚的洋教徒。一开始时她还不愿,但听说按针虽是个红毛人,却比武士还重信义,便同意了。” “哦。” “此乃天赐良缘,我便说成是你meimei,以增体面。你说呢?” 阿胜夫人惊讶得半晌无语。她虽对家康自作主张略有怨气,但又无比佩服。 阿胜心中甚是清楚,竹千代出生以后,家康整日忙于政务。可在百忙之中,他竟能想到这些。想及此,她又感颇为自豪,只有这样,才能号令天下。 “卜斋,我和按针的谈话记下了?” “是。应无疏漏。” “好。待正纯回来,让他赶快着手准备按针的婚礼,另,召募熟练的船员、船工、铁匠。对了,年轻人忘性大,你写下来交与他。” “遵命。” 阿胜夫人爽朗地笑了。主公不说老年人易忘事,却说年轻人忘性大,这让她感到甚是好笑。“呵呵,将军大人今日净说反话。呵呵。” “不,这可并非反话。你说呢,卜斋?”自从做了将军,家康白日里总是一本正经,但一到晚上,便会轻松地和众人说些贴心话。 “大人说年轻人易忘事?” “是啊。人在年轻时,俗事繁多,容易分心。” “是。”卜斋附和道。 “把丰国祭一事告诉板仓胜重。” 家康再次转向卜斋,对他道“此事均按茶屋的想法办。让角仓、末吉、淀屋、尼崎屋以及堺港的纳屋和木屋等人也加入进来。所司代负责当日治安,谨防暴徒作乱。你写上,值此大典,若有人胆敢作乱,必施重典!” “遵命。”卜斋持笔疾书之际,阿胜夫人又接过话:“到了太平之世,反而会有武士发难。”她皱起眉头,一脸担忧。 家康盯着阿胜夫人,问道:“这些你也知道?” “是。那些除了打仗别无生计之人,离开了饷粮,何以为生?” “若是你,如何拯救那些狼人?” 阿胜毫不示弱地歪歪头,回道:“首先,让大名们把他们收为属下。” 家康摆手道:“仅此还不够。大名们虽可收留,但毕竟有限。” “那么,多铸些钱,多增些新的谋生机会。” “多铸钱币?” “是。让他们建筑城池,疏通河川,整修道路桥梁。” 家康不由陷入沉思。女人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当,却隐含暗示。城池作为cao重柄者的居所,在树立威信上颇为必要,但又不必大兴土木。然而,阿胜的观点却不同。她认为,此举乃是为了拯救狼人。听她这样一说,家康感到事情紧迫。现今各地,狼人已不下二十万。 “好个奇女子,你说要多铸钱币。”家康对阿胜夫人有了新的评断。他装着漫不经心,其实在全神贯注等待阿胜的下文。 “是,妾身这般说了。有人甚至说,要是当日有足够的钱币,想必太阁大人也不会想到征伐大明国。”阿胜夫人毫无顾忌回道。 “太阁大人?”家康似乎对这一句格外在意“可是,若铸造钱币,铜和黄金自会减少啊,阿胜。” “大人您只想着自己。” “哦?这话我不懂。那用什么铸造金币呢?” “用将军大人金库里的黄金。” “黄金还是会变少啊。” “不,无人会扔掉黄金。妾身认为,人人都会珍惜,只是放置之所不同罢了。” “你是说,黄金只是从我的库里转移到别人库里,仅仅如此?” “是。仅仅搁置在大人的库里,黄金仅仅是大人的黄金,而铸成钱币,则能够成为世人的黄金。” “你是说钱乃流通的宝贝?” “正是。钱和金币会促使世人更加勤劳。与其苦口婆心劝武士们cao持家业,还不如用钱币驱使他们。这种方法更有效。” 阿胜夫人似乎愈发来了兴致,往前探身道“一户存上十两金币,可要多少黄金?” “一户十两?” “如此,家中才不致困窘。他们不会想着如何用,而会想着如何增加,因此会使用金币置办家业,植桑种粮。这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 “阿胜!”家康突然大声说道“你是听谁说的?你怎能想到这些?” “呵呵,将军大人绝不会有任何损失,只要您将与钱币价值相当的其他东西放进金库就是。” “阿胜…” 家康试图打断她,但阿胜夫人依然滔滔不绝:“太阁大人储备了黄金,却闲置起来,不能为世人所用。因为他不知为百姓着想,才想到征伐大明国。他错以为,只有武力征伐才能增加财富。呵呵,这确非妾身的看法,是有人这般告诉妾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