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茶屋回心 (第3/4页)
,扮作同船人,看似和二人了无关系。 上船时,贞隆来到码头。他指着自己的脖子叮嘱道:“我这个就交给你们了。” 二人上了船,马上启程。 “世道太平,可以放心出行了。”光悦若无其事地对面朝船尾而坐的荣局道。但荣局一动不动盯着水面,不言。她自然听到了光悦说话,但刚挣脱牢笼的她,心中充满忧伤和感慨。夕阳西下,坐在这暮霭中,荣局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渺小。 光悦不再说话。这个女子即将变成一位母亲,她正在静静思考,只能随她去。但他还在担心,高台院是否已听到这个传闻?若是她全不知情,阿蜜突然到访,告诉她一切,饶是她历尽世事沧桑,一时间恐怕也难寻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法子。光悦因而不断长叹。 次日晨,二人在伏见下了船,乘轿到了三本木高台院居处。高台院正在听弓箴禅师讲禅,令他们别室等候。高台院为供奉父母而于寺町建了康德寺,曹洞宗的弓箴禅师乃是开山之祖。 大约等了一刻钟,他们被带到了房里。乘等候之机,光悦将来意告诉了庆顺尼,让她暗中禀告,好让高台院有鉴准备。 “啊呀,阿蜜…”二人走进房里,高台院的视线马上落到了阿蜜身上,那眼神中不仅仅只有思念,在光悦看来,还带有一丝冷冷的责备。“过来过来,很好,你没死!” 这话让光悦十分意外,不由道:“夫人说什么?” “哦,我说她没死,很好。” 阿蜜和光悦都无机会向她问安。 “若是寻常人,肯定羞也羞死了。但你没有,很好。” 光悦忙转头看看阿蜜。此挖苦和责怪大出意外,阿蜜呆呆望着高台院。 “我曾以为,在这世上活着,就当互助、忍让,有诸多顾虑,可这却是巨大的错误,只能毁了自己。我乃太阁正室、从一品北政所夫人,现又赐号高台院。故我要求为自己建一座寺院毫不过分。因此,我才向将军大人提出请求。将军大人便命酒井忠世、土井利胜二人,将东山的大德寺开山之祖修炼的道场云居寺和供着细川满元灵牌的岩栖院移至别处,要在那里为我修建一座高台寺。” “真是可喜可贺。” “我又说,要把原来在寺町的康德寺搬去作为高台寺辖院。将军大人也同意了。于是我又说,好不容易建了一座高台寺,就把大坂和伏见留下我和太阁回忆的建筑,原封不动搬到寺中,作为我的住处。为了让寺院维持下去,我还要求分封寺院领地。” “啊,这种要求…” “你也会有想法吧?迄今为止,我都甚是小心,尽量避免被人讥为倚仗权势。但将军大人却说我的要求合理,马上令所司代板仓胜重负责此事。因此,只要有理的愿望都能实现。若非如此,便只能说明将军大人为政不仁。你也一样,只要认为正确的,就照心中所想提出要求,若一味地拘泥于义理而自行了断,则是愚蠢。很好,你未死。既然未寻死,你心中定然已有了好好生活下去的法子。不愧为我教导过。” 本阿弥光悦脑子转得飞快,使劲眨巴着眼睛,看了看坐在一旁的阿蜜。 阿蜜茫然的眼里突然有了些生气,她先于光悦领会了高台院夫人的意思。“夫人!”阿蜜突然大声道“奴婢感到轻松多了!轻松多了…” “理应如此,你不是个愚笨女子,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明白,明白…”这是女儿对慈母说话的语气,阿蜜哇的一声哭倒在地。 光悦愈是尴尬。他总是无法理解女人的感情,亦总是避而远之。这两个女人在进行了一番不知所云的问答之后,双方都似心领神会了,唯光悦云里雾中。 “呵呵,”高台院笑着转向光悦,道“看来阿蜜还会哭上片刻。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你,到时你要助她一臂之力。” “是。” “呵呵,你不明白吧,光悦?” “是,小人毫无头绪。” “是我建寺院一事?” “啊…是,可是…” “老身的任性不输于太阁,老身不是个老好人。” “哦…”“于是,我揣测将军大人心思,出了几个难题。” “可是,把大坂和伏见的建筑都搬来,这样的要求…” “你先听我说。作为未亡人,这亦是合情合理。将军大人是否有答应此事的雅量,关系到他是否有继承太阁遗志的资格。” “啊?” “大可不必这般惊讶。老身为太阁大人未亡人,这样试探将军大人,并无不妥。” “那以夫人的判断,将军大人是合适的人选吗?” 高台院一本正经点了点头:“是。因此,秀赖日后提出的要求,只要不致引起天下大乱,不违背太阁志向,将军大人定会爽快答应。老身乃为了秀赖,方试探将军。即便你把这些告诉将军大人,他也只会一笑了之,不会怪罪。将军大人明年就要隐退了,江户的大纳言自然会成为下一任将军。我们必须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啊,光悦。” 不知何时,阿蜜已经拭净了脸上的泪水,在一旁静静倾听二人谈话。 光悦对高台院有了新的认识:不愧为女关白,她考量将军的方式是那般自然合理!若她是个男儿身,现在和家康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光悦。”高台院知道光悦已领会了她的意思,眯着眼道“听说江户产下一位公子?” “正是,真是大喜。” “不,老身不认为有何可喜之处。” “这…小人惶恐。” “我原曾想,要是大纳言没有子嗣,我会出面交涉,让大纳言收秀赖为养子。” “确是正理。” “我本想,将军大人明年隐退之后,大纳言便理所当然进京面圣,继承将军一职。彼时,天下大名定会齐聚京城,场面蔚为壮观。那时我再让秀赖去二条城拜访,让他成为德川嗣子。秀赖将成为第三代将军,太平盛世的根基也已牢固。可就在这个时候,江户却产下公子,我的想法也随之多余了。” 光悦不答,并非因为听到这些话而惊讶,而是在有关将军继承人的问题上,一介平民实不便多嘴。 “淀夫人或许也有这种想法,她恐比我更失望。可一切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因此不能生起不满,致双方失和。先生以为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