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柳1:夕阳芳草_第十章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2 (第1/4页)

    第十章(2)

    侯方域却装作没看见。不过,他也知道梅朗中是有名的“诗痴”而冯班却是天字第一号的“诗狂”这两个宝贝凑在一块,如果无人制止,只怕吵到天亮也停不下来,于是便分开人丛,走过去,先瞧一瞧那首引起争论的诗。原来是一首七绝:温柔婉丽复冰清,水入山塘便有情。

    微雨凭君舟上望,

    小帘人影正盈盈。

    下面的落款是“金沙吕兆龙”

    侯方域心想:“这诗小有情致,却非唐音,但并不见得绮靡、隐僻。可笑他们却乱争一气。这一痴一狂,只怕已是入魔了!”于是,他大声说:“你们都不要争!

    等我写出一首来,也让你们瞧瞧是唐音不是唐音!”

    说完,他就大步走近桌子,拿起一支兼毫湖笔,把已经酝酿好的一首诗,龙飞风舞地写了出来:水阁金荷斗日曛,双凫惊起隔花闻。

    北涛南走三千里,

    不解飘零那识君。

    侯方域刚刚抛下笔,站在旁边瞧着的社友们已经哄然叫起好来。侯方域笑了一笑,回头瞅着两个争吵的人,意思是说:“怎么样啊,这可是唐音!”

    两个争吵者也显然被这诗的不同凡响吸引住了。冯班一声不响,狂热的脸上现出茫然若失的神情;梅朗中则用贪婪的目光死盯着诗笺。“啊,朝宗,真有你的!”

    他嫉妒地喃喃说。

    这当儿,几个社友已经把坐在一边的冒襄和董小宛拖了过来。

    “辟疆,你快来瞧——‘北涛南走三千里,不解飘零那识君!’朝宗这诗,可是把你俩一笔儿写出来了哩!”一个社友兴冲冲地叫。

    “是啊,宛娘若不因飘零,便不会识得辟疆;但既识了辟疆,从此便不必飘零了!妙!”另一个摇头晃脑地说。

    “可别放过了‘不解’二字!”有人高声指出“惟宛娘深解飘零之苦,是以对辟疆一往情深!若不解飘零之苦,哪得如此情深?而情既愈深,则自必愈欲早脱飘零之苦。区区二字,已把宛娘的心事和盘托出,这便是‘诗眼’了!”

    “辟疆,莫要辜负了宛娘生死相随之志啊!”几个声音同时敦促说。

    “我们写了这许多诗,如今也该辟疆来和一首了!”又一个声音提议。

    “对,对!”大家同声附和。

    冒襄没有立即做声。自从同董小宛来到水阁之后,他一直很少说话。虽然顾眉那一番话,确实给他指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来解决由于经济拮据所面临的困难,可是他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这样做,尤其拿不定主意娶不娶董小宛。然而,当他来到水阁之后,眼前的气氛却使他吃惊了。社友们上自吴应箕、陈贞慧,下至一般同人,都异口同声地推许董小宛,夸奖她不仅色艺无双,而且品格超群,是风尘中一位极难得的奇女子。他们尤其对董小宛不避艰险,千辛万苦地到南京来寻冒襄这一行动赞不绝口,认为能获得这样一位女子的心,是冒襄的莫大福气。接着,大家就一窝蜂地题诗赠句替董小宛捧场,鼓励她不怕挫折,追求到底。这一切,都使冒襄感到有点意外。他原以为,在名士圈子中,董小宛的身价,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陈圆圆。他既然失去了陈圆圆,如果退而求其次,娶董小宛的话,难免会为人所笑。但现在看起来,情况并非如他所料的那样。经过了这次反复和波折之后,冒襄也渐渐看清了,董小宛有不少好的品质,恰恰是陈圆圆所欠缺的。而且,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看来如果自己仍执意不允,就显得太过褊狭和无情,不仅多少有点对不起董小宛,而且还会大大地扫了社友们的兴。万一蕾小宛伤心绝望之余,干出诸如自寻短见一类的傻事来——这是很司能的——那么就很难得到社会上的谅解,自己的声誉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想,冒襄就感到一种压力。这是一种柔软的、然而坚韧的压力,就像一张网,而自己则成了网中的一条鱼。他似乎能够逃脱,但事实上却没法逃脱…“哎,冒公子,你倒是快写呀!我们都等着瞧哩!”一个女人清脆的嗓音在耳边响起。冒襄一回头,发现顾眉那双带笑的、大有深意的眼睛,正在很近的地方紧盯着他。

    “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冒襄觉得心里有一个声音这样说。

    于是,他点点头,拿起笔,沉吟片刻,慢慢地在诗笺上写出了这样几句:白门柳色向江分,一棹烟波溅练裙。

    莫道啼鹃啼不歇,

    皋云犹得似巫云。

    他一边在写,梅朗中就在一边大声地读出来,所以不仅站在旁边的人瞧得清楚,站得稍远的人也都听到了。冒襄刚写完,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好了好了,辟疆已经答应了!”

    “‘皋云犹得似巫云’!就是说,今后辟疆和宛娘的巫山阳台之会,要移到如皋去了。好句,妙句!”

    “喂,这‘皋云’可有出典?”

    “老兄何其健忘——‘飞云冉冉蘅皋暮’,便是贺方回《青玉案》里的一句。

    辟疆移用于此,他又家在如皋,正是一语双关哩!”

    “哎,可惜今日不曾请得柳麻子来!”

    “怎么?”

    “他惯喜说什么时事书。今日这‘众名士大宴秦淮河,冒公子新题巫山咏’便是绝好的一个关目了。”

    “那么,其中自然非说到老兄不可哕?”

    “老兄何必取笑。你倒说说,这秦淮河上若然少了我辈,又安得有如许风流!”

    “哈哈哈哈!”

    “快,快拿酒来!”一个洪亮的声音盖过了愉快的逗乐,那是冒襄的拜盟兄弟陈梁。很快地,酒拿来了。乱纷纷当中,冒襄只觉得陈梁把一只酒杯塞在自己的手里,另一个人端着酒壶把它斟满。

    “你们两个先饮个交杯儿!咦,小宛,快过来啊,还害羞什么!”

    那是顾眉得意的嗓音。

    直到这时,冒襄才忽然想起:“是啊,我怎么忘了小宛?现在她自然该高兴了,只不知是什么模样?”他不禁用眼睛寻找着,随即发现董小宛就站在他左边不远的地方,手里也端着一杯酒。不过,出乎冒襄的意料,她并不是在笑,也没有显得怎么激动。她平静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瞅着冒襄,那澄澈的、略带忧伤的大眼睛仿佛在问:“你这一次是真心的么?不会再变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